後來,公交公司開展了“三個一”工程,分公司、車隊進行崗位技術培訓、練兵,我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懂得了什麼叫規範服務。以前我以為售票服務工作沒有什麼,一學才知道大有學問,真是隔行如隔山。通過學習李素麗的事跡,我再一次受到教育,李素麗同誌也是一名公交售票員,她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奉獻,她之所以能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讚揚,是她多年來努力學習專業技術和付出辛勤勞動、熱情為各界乘客服務的結果,我要向她學習敬業愛崗的工作熱情和一心為乘客服務的行業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服務水平,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做一名合格的售票員。思想認識上徹底清楚,我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自己的表現得到了領導的一改認可 和稱讚,他們決定把我調到創速優質服務車車組。為了迎接更大的挑戰,我再接再勵,愈加刻苦。
每天我提前來到車隊,做好出車前的準備;有時看到司機沒來,就先幫助司機加水,以免耽誤發車時間。為了掌握好服務宣傳用語,我主動找車組長和其他師傅虛心學習請教,利用業餘時間了解沿線地理環境,設立方便條,遇到外地乘客詢問就給他們寫一張。我認識到要做好服務工作就不能怕麻煩,還要抓住不同乘客的心理和特點,說詳細點,多提醒點,盡理讓乘客滿意。遇到老、幼、病、殘、孕乘客上車,我們做到能等就等會兒,上車後主動給他們找座位,多次受到乘客的好評。
經過全車組同誌的共同努力,我們終於創下了優質服務車。在創下優質服務車後,我們並沒有滿足,而是工作標準更高了。我感到做好車廂服務工作,不僅要賣好票、服務好,還要想乘客之所想,幫乘客之所需。一天,車正在運行,快到終點站時,我突然發現,前門門口地板處有一塊手絹,已被乘客踏得很髒,我想一塊手絹,也踩髒了,誰也不會為一塊手絹來找我,就想隨手扔了。可我又感到手絹係著,好像有什麼東西,忙打開一看,裏麵竟然包著一個存折,雖然錢不多,但失主也會著急的。我正愁找不到失主時,又發現一張字條,有姓名和電話,就拭著按個號碼打了一個電話,恰好正是失主,我了解情況後,約他到車隊來取,因為發車點快到了,隻好走車。回來時,調度員告訴我,失主來了,取走了存折,還等了我很長時間,並讓調度員代他向我致謝。
幾天後,失主又親自來到公司,一再表示莫大感激,且送來了禮品,我婉言謝絕了失主的物質回報,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隻不過是舉手之勞,為人民服報,幫助乘客解決困難,正是我們的職責和言旨。
我們55路車隊,行駛的路線窄、車輛多,堵車現象時有發生。一次由於堵車,我們剛到總站,調度員就追過來,給我們簽好路單,沒來得及喘口氣,就又發車了。站上很多人一擁而上,這時,有一位女乘客,氣衝衝地質問我說:“你們這車怎麼發的,多長時間發一趟?”還沒容我做解釋,她又大聲嚷著:“你們到底想不想幹,不幹趁早回家”。
她的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汙辱了我的尊嚴。怒火中燒,我真想與她理論還我清白,畢竟堵車不是我們的緣故,我們不應承擔這個責任,但轉念一想這也是人之常情,乘客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強行忍住怒火,向她講明的緣由,緊張氣氛一下子煙消雲散,我的理智戰勝了情感,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衝突。
兩年來,我由一名失業人員到成為一名售票員,逐漸積累了經驗,提高了服務水平。不久學會了許多服務知識,也學會了如何與乘客和睦相處,並且與乘客交上了朋友。一些乘客關心地對我問寒問暖,囑咐我“天氣冷多穿衣服,多喝水,說話多容易上火”。有些乘客還把水果、飲料塞到我手中。看到這些我心裏熱乎乎的,我感到他們不僅僅是乘客,也是我們工作中的監督員,有什麼能比得上他們的認同和支持更可貴呢?
在領導和同誌們的幫助指導下,在乘客大力支持下,我在車隊崗位技術練兵的競賽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分公司級先進職工;還被評為學習李素麗的標兵。前不久,車隊領導又把我調到市級工人先鋒號車組工作。我通過學習、實踐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北京有線電視台對我進行采訪,我決心在今後工作中繼續努力把工作幹得更好。
財 富 點 拔
兩年的售票生活,她領悟了許多道理,下崗並不是不幸,不能接受下崗才是不幸。轉變舊觀念,就業天地寬,一味沉湧於悲天愴地的痛苦中,隻能導致進一步失生,相信“明天又是個豔陽天,畢竟我們是一直努力著”。
做生活的強者
以下是一名下崗工人的自述,再就業再創業的路是艱難的:
我原來供職於服裝業,隨著產品結構調限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在1996年12月被迫下崗,我來到了北京市急救中心,麵對全新的工作環境,在領導的關護和支持下,通過本身的努力,我的生活護理工作有聲有色。
1996年底,由於我們車間效益不好,全體職工下崗。當時自己思想上一下子轉不過彎來,心裏非常不平衡,有一種失落的感覺。心想工作了20多年,已經是40多歲的人了,下崗待業,走勞務輸出的路,這是自己從來連想也沒有想過的事,真好像是當頭一棒。去急救中心當護工更是想不通,家裏人也不滿意。端屎倒尿不說,怕的是傳染上病怎麼辦,心裏矛盾重重,真不知怎麼辦好,當時真想休病假在家,看看以後再說。
可是又一想,現在下崗職工那麼多,都靠等怎麼行,還是自食其力、麵對現實,因此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走進了急救中心。到急救中心上崗之前,需要培訓辦兩天學習班,在學習班上,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醫護方麵的知識。比如:如何做口腔護理,在護理病人時應注意什麼,怎麼看點滴,一分鍾應滴多少滴,什麼叫舒張壓等等。對腦血管病人如何護理應注意什麼,對心血管病人如何護理,應注意什麼,又給我們講述了一些醫學上的基本常識。通過短暫的兩天學習,我對生活護理有了表家的感性認識,護理的好否,對病人的康複具有主要的作用,我感到工作的神聖和沉重。
救死扶傷是醫務工作者最起碼的醫德,在中心工作短短的幾天裏,親眼目睹了醫生護士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使自己深受感動,就此自己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平凡的護工崗位上,積極配合醫生護士的醫療,照顧好每一個病人。
但是新的環境、新的工作,對自己來說的確是一種考驗,每天工作12小時。沒有公體日,一天下來真是受不了,兩腳都是木的,自己身體也不太好,特別是上夜班,晚8點至早8點不能睡覺,一開始不適應這種環境和工作時間,白天也休息不好,睡不著覺,真感到太難了,當時還真有點動搖,但是自己又一想,我是一個共產黨員,在困難麵前一定要挺住呀!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時間長、工作累還不算什麼,更難的是:中心病人都是腦血管的癱瘓病人或是心血管需要安靜不能活動的病人。吃、喝、拉、撒、洗臉、漱口都要我們來護理。一開始真想打退堂鼓,端尿接屎,那時候連飯也咽不下去。可想到自己的工作職責,想到病人在自己的幫助護理下的幸福關照,再髒再苦又何妨呢?我有責任把事情做好,我沒有了戒意之心,積極主動地服侍病人的生活起居。
記得有一次,一個心血管病人因在床上大小便不習慣,再加上不好意思,3天沒有大便,醫生護士都很著急,急得是怕是便秘,一用勁出現意外,他自己也很難受。我就再三說服他,不要不好意思,直當我是您的女兒。就這樣幫他打了開塞露,大便通了,也吃得下了,心情也舒暢了,病人及家屬都非常感動地說:“醫院有了你們的護理,幫助我們解決了困難,解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你們對病人又那麼好,我們就放心了,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間又在新的崗位上工作了一年有餘。回首往事,想起每一個病人,康複出院的興奮的笑臉,我欣慰無比,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讓病人享受到了同誌間的真誠的情誼的幫助,精神上得到慰藉,感受到了“人間處處真情在”。
對待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方法,這是自己來中心工作體會最深的一點,在中心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護理過的病人數十個,什麼樣的人都有,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性格不同,素質不同,有工人、有農民、有知識分子、也有知名人物,不管是什麼樣的病人,我對他們都是一樣熱心。讓他們都能滿意,僅有熱心還不夠,還要根據各人的特點,生活習慣,認真的去體會。總結起來我覺得:對待老人要更加耐心,態度要和藹可親,讓他們感受到有親人在他們身邊,護理起來要細,看看是否有假牙,如有,睡覺之前勸他們把假牙摘下來,刷洗幹淨,用淨水泡起來。如果沒有假牙,就幫他們訂一些軟一點的容易消化的飯菜。
我曾經護理了一個多月的孤寡老人張某。他對我的表現十分滿意,不厭其煩地表揚我。讓我心細如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出院後他一度以高出我現在工資兩倍的酬勞邀請我繼續為他服務,我婉言推辭了,我十分傾心於目前的工作。除此以外,就是護理很重的昏迷病人,自己要盡量讓他們睡的舒服一點,做到三勤:勤翻身、勤觀察、勤擦洗,以防長褥瘡,就是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要讓他們幹幹淨淨,安安詳詳的離開人世。
對待年輕的病人,要盡量的鼓勵他們,增強信心樹立勇於戰勝疾病的勇氣,有的年輕病人覺得自己得了這麼重的病出了院也什麼都幹不了,沒什麼意思。整天情緒低落,薑康不振,痛不預生,我就使出渾身戰數為他們打氣,鼓起他們生活的風帆。此外,還鄭重其事地告訴他們,現代醫術的進步,相信自己終會康複的,別自暴自棄,要做生活的強者,在我的精神鼓舞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下,病人增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
對待中年病人更要激勵他們,勸他們安心靜養,是一定能夠安全的度過急救期的,病情也會盡快的穩定下來。記得有一個50多歲的中年人,他在單位擔任領導職務,因為工作累病倒了,而且病的特別重,大麵積心肌梗,當時就昏迷了,是搶救過來的。當他醒過來的時候心情很沉重,不知道自己的病到底能夠怎樣,又見不到親人,心裏很委屈,器了。
我就耐心的給他講,不讓探視的利弊,這病不要緊,也不可怕,怕的是:情緒激動,不積極配合。隻要有信心,不要胡思亂想,多休息,睡眼好,心髒就養得好。一方麵安慰病人,一方麵安慰家屬,給他們講重症室不讓探視的重要性,心髒病人需要安靜,不能激動,生活的護理讓他們家屬一百個放心,告訴他們我們會像親人一樣照顧他們,這個病人出了院,又去北大做了手術,手術出院後還特地到中心來看我們說他在中心的一個月是終身難忘的。
有一個病人是個農民,他的食欲特別好, 又不注意口腔衛生,牙床起了泡,腫了起來,疼得他什麼都吃不下,心情非常不好,我及時找了醫生,醫生說他要一方麵吃點藥,另一方麵應注意口腔衛生,用鹽水經常漱口。我就馬上到食堂拿來鹽,每天堅持為他漱口數次,還給他立了規矩,每天吃完飯刷牙。就這樣,不管我多忙,都按時督促他漱口。堅持了幾天,牙床消腫了,嘴也不疼了,病情痊愈後,全家人皆大歡喜,對我連連稱謝。他還特意力邀我一定要去他家玩玩,他要竭盡全力感情款待我這個護理員。
鑒於我的突出表現。媒體對我進行了采訪和報道,我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病人康複後也送來了感激信和聲聲感謝,這些都成了,促進我再創佳績,不懈不急的鞭策和動力。我信心十足,對未來充滿著希生。
財 富 點 拔
人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她所從事的工作不能賺大錢,可是,卻讓她從一個無職無業生活無著落的女工找到了坐標,對於她這種境況的人來說,夠知足了。
接受困難的挑戰
以下是一個30幾歲的女工的奮鬥經曆,自言自強,其間苦楚無法一一拆說:我原來在玻璃廠做儀表工,市場經濟的要求,我被委派到納克斯食品有限公司上班,從職於後勤部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