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價值在事實世界中的地位(1 / 2)

第三十四章 價值在事實世界中的地位

本節的標題類似偉大的心理學家和偉大的人,沃爾夫岡·苛勒所寫的一本書的標題。我發現在他的書的第一章中,他對問題的表述不僅是令人欽佩的,而且是非常動人的;而且我認為它不僅僅會感動那些回憶起寫成該書的那個時代的人。然而我被苛勒自己對他這些問題的解決弄得沮喪不堪:“價值在事實世界中的地位是什麼?價值如何能使它們進入事實世界?”我感到他的論點不能令人信服:他認為格式塔心理學能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作出重要貢獻。

苛勒說得非常清楚,為什麼少數科學家以及受過科學訓練的少數哲學家喜歡談論價值。理由完全是,關於價值談論得那麼多不過是空話。因此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害怕我們,不過是產生空話,或者即使不是空話,也是不易與空話區別的話。對於我,這些害怕是有充分根據的,盡管苛勒努力要我們相信我們應該大膽,應該冒險。至少文獻幾乎無限的倫理學理論領域內,除了柏拉圖的《蘇格拉底的辯護》,康德的某些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形而上學基礎》以及弗雷德裏希·席勒的機智地批判康德的嚴格作風的挽歌外,我不能回憶起已經讀過什麼卓越的引人注目的東西。也許在這個書單上我可以補充叔本華的《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除柏拉圖的《辯護》和席勒絕妙的論康德的《歸化》以外,這些根本沒有接近於達到它們的目的。

因此我要說的不過是價值隨問題一起出現;價值不能沒有問題而存在;價值和問題都不能從事實中推導出來或以別的方式獲得,盡管它們往往同事實有關或同事實有聯係。就問題而言,我們在注視某個人時,可以猜想他正在試圖解決一定的問題,即使他也許完全不意識到那個問題。否則,一個問題也許可在它同其他某個問題或同某個嚐試的解決辦法的關係中批判地或客觀地被描述和發現。在第一種情況下,隻有我們關於人的問題的曆史猜想屬於世界3;在第二種情況下,問題本身可被認為是世界3的一個成員。價值也是如此。可以猜想一個事物、一個思想、一個理論或一個觀點,有助於解決一個問題,或者是問題的一種解決辦法,它在客觀上是有價值的,不管它的價值是否被努力解決那個問題的那些人有意識地作了正確評價。但是如果我們的猜想表述出來了,並提交討論,它就屬於世界3。否則價值也可以在它同其他價值或其他問題的關係中被創造或發現並且得到討論;在這迥然不同的情況下它也可變成世界3的一個成員。

因此,如果我們假定從前有一個沒有生命的物理世界是對的,那麼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沒有問題、因而沒有價值的世界。有人常常認為價值隻是隨意識進入世界。這不是我的觀點。我認為價值隨生命進入世界;而如果有沒有意識的生命,那麼我認為也會有甚至沒有意識的客觀價值。

因此價值有兩部分:生命、無意識的問題所創造的價值和人心,基於以前的解決辦法努力解決好歹有所理解的問題時創造的價值。

這就是我認為的價值在事實世界中的地位。它位於曆史上突現的問題和傳統的世界3,並且它是事實世界的一部分——盡管不是世界1事實的一部分,而是部分由人心產生的事實的一部分。價值世界超越了無價值的事實世界——超越了可以說是沒有理性的事實世界。

我認為世界3的內核是問題、理論和批判的世界。雖然價值並不屬於這個核心,但它是受價值支配的:客觀真理及其成長的價值。在某種意義上我們能夠說,貫穿這人類智力的世界3,這個價值仍是一切之中最高的價值,盡管我們不得不承認其他價值進入我們的世界3。因為隨著提出的每一個價值,產生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價值,是真的嗎?它在價值的等級係統中有它固有的位置,是真的嗎?仁慈比正義有更高的價值,甚或可與正義相比擬,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