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挫愈勇,是做人的一個準則。我們不可能做什麼事都成功,但隻要努力做了,珍惜了機會,並沒有白白地放棄,自己心裏也是舒坦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去想到放棄。
江河因為永不放棄,才流瀉千裏,到達浩瀚無邊的海洋;太陽因為永不放棄,才最終衝破重重迷霧,光耀萬裏;小草因為永不放棄,才不計星星點點的渺小,最終連成一片,綠滿大地!人生的路還長,還要靠自己。抓住夢想與理想,需要我們做到的就是:屢敗屢戰,愈挫愈勇!
看淡得與失
有時很多表麵上看是收獲的事物,最後卻導致了巨大的損失;同樣,很多表麵上看是損失的事物,最後卻能收獲更大的利益。真正懂得取舍的人,不會被假象所迷惑,他會利用舍棄換回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很久以前,在長城外麵的地方,住著一個老頭,他有個酷愛騎馬的兒子。有一天,他家的一匹馬逃到了塞外的大草原裏。這時,鄉親們都替他惋惜,怕他受不了,都過來好言相勸:“你丟失一匹駿馬,這真是個大損失。但你千萬要想開點,保重身體要緊。”這時,老頭卻十分平靜地說:“沒關係的,丟失好馬雖然是一大損失,但說不定這會成為一件好事呢?”
真是“老馬識途”,過了些時日,那匹馬奇跡般地跑回來了,並且還帶來一匹北方少數民族的良馬。眾鄉親聞訊,紛紛前來道喜。這時,老頭又意味深長地說:“誰知道這不會變成一件壞事呢?”家裏又多了一匹良馬,老頭的兒子太高興了,天天騎馬出去玩。有一天,他騎得太快,一不小心從馬背上掉下來,把大腿骨摔斷了。這時左鄰右舍又來探望他、安慰他。這時站在一旁的老頭不緊不慢地說:“誰知道這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呢?”眾人聽了都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又過了一年,北方的部落大舉入侵塞內,青年男子都被抓去當兵,這些被抓的人十個有九個死於戰場。而這個年輕人卻因為跛腳未上前線,保全了一條性命。
這就是“塞翁失馬”的故事,它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樸素的辯證思想,告訴我們禍與福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禍”常常與“安知非福”連在一起。告訴人們對任何事情要能夠想得開、看得透。要以順其自然的平靜心態把握得和失,不抱怨,不歎息,不墮落,勝不驕敗不餒。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等天涼了吧!”師父說,“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大包草籽,叫弟子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風吹走了。”小和尚驚喊。“沒關係,吹去者多半中空,撒下來也不會發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隻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了。“沒關係,草籽本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父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一陣大雨,弟子衝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正在打坐,眼皮都沒抬一下,“隨緣!”
半個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了青苗,一些未播種的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父信步踱到院子裏,點點頭,“隨喜。”
禪師的這份對待得失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後的豁然開朗。“失”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要做出犧牲,還因為“失”意味著永遠不再擁有,但是,把握住“得”與“失”的藝術和分寸對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不想“失”,想擁有一切,那麼你將一無所有,這是生命的無奈之處。
一個決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個決定是對是錯,恐怕要用一生做賭注。其實,有未必真得,無未必真失,有無隨緣、得失在心,人生的遭遇不可用“得失”二字定論。
有所失就有所得,當需要的事物不能兩全的時候,要舍得放棄一些既得利益。學會選擇,舍得放棄,是取其要者而為之,不要者而舍之,不為瑣事勞心傷神,還是一種顧全大局的果敢,一種泰然處之的大度,它並不意味著失敗和氣餒,而是為了更少的失去。
麵對生存的種種得意和不幸,一個人能坦然處之、遊刃有餘,這除了他有智慧冷靜的處理方法以外,還跟他平靜淡然的心態密切相關。一個人麵對大起大落、成敗得失,都能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態,他就能清晰地看到事物內部相互間存在的因果關係,於亂麻中理出一絲頭緒來。這樣的人一定能做到“天理自乍見時充拓,如磨塵鏡,光彩漸增”。反之,遇事一味的衝動浮躁,雖心可敬,但行可怕;或者遇事委瑣不振、停滯不行,“憚其難,而稍為退步”,那你永遠隻能與理想“遠隔千山”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都會不自覺地考慮其最終的結果,計較當中的得失,讓自己陷在煩惱的情緒中。但是我們必須記住的一點是,雖然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事不盡如人意,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微笑,善意麵對,那麼,平淡生活中並不缺乏美麗,更多的則是人性魅力散發出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