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瓷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2 / 3)

2.企業管理7原則

京瓷公司從精密陶瓷起家,發展到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家從精密陶瓷元器件和電子元器件到移動電話、打印機、複印機等產品的生產製造企業。稻盛先生用40多年的時間,赤手空拳的把京瓷公司做成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之一。並且在京瓷公司這40年的發展曆史中,是持續繁榮高度成長至今的,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次赤字。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稻盛先生在創業後不久就確立了公司獨特的管理體製,而在這一套經營管理的原則和體係中,有7條原則非常重要,是稻盛先生的企業管理哲學思想的深刻體現。

第一,肌肉性質的管理原則。企業就像人體一樣,身體健康的標誌是肌肉發達、血脈通達。企業要想健康的發展,就必須時時想著如何去掉身上多餘的肥肉,比如要及時把那些銷路不暢的庫存賣掉變成有效資產。很多企業希望集中大量采購原材料使成本降低,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集中大量采購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可能因為原材料過時產生浪費。京瓷公司推行的采購原則是即時即用,它不僅方便了管理,還能使大家產生節約使用的心理。京瓷公司反對投機行為,40年來一直堅持對固定資產投資慎之又慎,認為隻有通過“流汗”的活動,才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

第二,一對一的對應原則。在企業的運營中,一定要實現錢和物品的一對一管理原則,即一旦有錢和物品發生了改變,相關票據就必須建立。這樣把一張一張的票據積累下來,就會反映出企業的真實運營狀況。有些企業在這方麵不注意,放任與交易客戶之間虛假做帳,其結果是經營者看不到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企業要想做到票據統一,就必須從企業的最高管理層開始堅持原則,隻有這樣,員工才會對企業產生信賴感,並自覺辦事。

第三,現金基礎原則。做企業要根據事物本質來進行運作,很多企業雖然在財務上產生了利潤,但實際上現金很少,這是這些企業有大量的應收款和庫存所導致的。在京瓷公司看來,以現金為基礎的經營能夠給企業創造安全感。京瓷公司實施不借款經營的原則,堅持手裏一定要有現金,而寧肯不去計較會計帳麵上有多少利潤。

第四,雙重確認原則。人一時犯糊塗是難免的,但企業要設法幫助大家克服人性的弱點,所以在京瓷公司,有一種風氣已經固化為了工作習慣,那就是所有的票據都必須經過雙方的確認。日本大和銀行就是因為沒有執行雙重確認的原則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第五,完美主義原則。一個企業在研發和生產環節上,若稍有失誤就會導致產品完全失敗。管理和營銷也一樣,必須尋求完美,做到100%好,不能想著做到95%就行了,這不僅僅是員工對工作的態度問題。

第六,透明管理原則。公司的運營狀況、管理層的想法一定要讓最自己公司的員工熟悉了解於心,隻有這樣做,才能讓員工產生信賴感,才會有主任翁的意識,才會把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奉獻給企業

第七,小單位核算原則。“阿米巴”是自然界的原始細胞,京瓷公司推行“阿米巴”組織和“阿米巴”管理,即在公司下每一個小組織都是利潤中心,推行小集體核算管理,有充分的授權,這種全員參與型的企業管理使大家都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一般而言,企業營業收入增加的同時成本也會增加,而京瓷公司就想方設法控製費用。京瓷公司能一直保持高收益的原因就是把“阿米巴”管理搭配“小單位核算製度”來執行。

3.管理企業如登山

在稻盛先生看來,管理企業就如同登山一樣。管理企業首先要確定應該攀登什麼樣的山,也就是要想到把自己的目標到底是定為小企業還是想創立一個大企業。如果你建立企業的目標是要把它做得很大,那麼隨隨便便的管理理念、思想就不可能達到目標,你必須有高層次的哲學思想才能夠實現。京瓷公司自創業以來,就一直是以世界第一的企業為自己的目標,以“認真的思考方式和誠實的生活方式”向全體員工進行灌輸。

但是,僅僅樹立高遠的目標是不夠的,還要有堅持不輸於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先生表示,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京瓷公司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除了努力以外,找不到另外的理由。其實,京瓷的努力不是一般的努力,而是不輸於任何企業的努力。因為在它創業的初期,既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沒完善的設備,但那時的全體員工,都廢寢忘食地工作,不停地努力。隻有這樣,企業才能得到永恒的發展。同時,經營公司好比是一場馬拉鬆競賽,如果起跑晚了,就隻能拚盡全力去奔跑。

企業要想取得長期持續的發展很難。努力會帶來成功,但是如何讓這一成功持續下去卻成為企業進一步成功的關鍵。很多開始很有創業激情的企業,由於沒有及時建立其獨有的管理體係,導致企業和經營者發生變質,大企業病凸顯,員工失去創新能力,官僚主義流行等現象比比皆是。為了持續成功,企業就必須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像提高自己的人性一樣去建立適合企業的文化,否則就會把企業的目標給毀了。稻盛和夫把建立企業的文化看作是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而不是僅僅滿足於有多大規模、很多的利潤。為了在社會中實現企業的價值,企業就必須不斷的探索自己的文化機製。有的企業成功之後放鬆努力,這樣最終肯定是走向沒落。企業要以成功為動力,以謙虛的心態繼續努力,那麼成功的光輝就會增加下去。

京瓷公司一直秉持“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經營理念。早在1991年,京瓷公司就製訂了作為綜合行動指針的“京瓷環保憲章”,該憲章是“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發展作貢獻”的京瓷理念的具體體現,這充分表明了京瓷公司對地球環境問題的姿態。據介紹,為了體現這個理念,京瓷總部大樓不僅裝備了各種充分考慮環保的節能設備,還在大樓的外表麵安裝有1896張太陽能電池板,這些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量可以提供整幢大樓1/10的用電量。

4.《京瓷哲學手冊》

企業管理哲學隻有被員工理解和接受,才能形成文化。隨著京瓷的高速發展,員工人數達到5.3萬人,在全球各地擁有170家企業,稻盛先生已不可能親自到各地講述京瓷哲學,現在京瓷公司是如何向員工灌輸京瓷哲學的呢?

京瓷公司早就有每天舉行晨會的習慣,每個員工都有一冊《京瓷哲學手冊》。在每一次晨會上,全體員工都要讀《手冊》,並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公司還倡導員工,要每天尋找各種機會,打開《手冊》自主積極地學習,並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去。另外,京瓷公司經常舉辦全公司或各個部門的學習會,由社長等一些高層管理幹部講授企業的管理哲學。在京瓷創立35周年時發行的《京瓷哲學手冊》中,原公司董事長伊藤謙介說過:“我就是通過反複運用上述方法而加深了對京瓷哲學的理解。”

5.統一員工的思想

為大家謀求幸福的企業管理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稻盛和夫對此進行了探索。他首先著手的,是使大家同心同德。

稻盛先生認為,一個企業如果員工各有打算,各自努力方向截然不同的話,就會缺少合作力,影響員工才能的全力施展,即使是人數不多的公司也不例外。稻盛先生為了能夠凝聚員工的向心力,開始統一公司員工上下的思想基礎。在他看來,公司管理的核心問題——必須統一員工的思想。

為此,稻盛先生開始重視與員工的單獨談心。一遇到機會,就與員工們交流。從工作態度談到人生觀,從人生觀談到個人生活。他還有計劃地在公司舉辦聯誼活動。在聯誼會上,大家相互斟酒,互訴心聲。通過互相交談和勸酒來增進心與心之間的相互交融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稻盛先生著手舉辦聯誼會,並不虎頭蛇尾,而是盡心盡力地出席。每次,稻盛先生總是手持酒杯走到大家中間,向員工詢問工作情況和現存問題,並坦誠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提示大家解決問題的辦法。這裏雖然是聯誼會,卻決不奢華,而是一個認真交流問題、探討人生的場所。而對稻盛來講,聯誼會無異於是決定他能否統一大家思想的關鍵時刻,是他說服教育員工的場所,是感化員工的大好機會。

稻盛先生為了有利於與每個人都能促膝交談,有意識地將參加每場聯誼會的人數壓縮到四五十人。但到了1970年以後,員工超過1000人,聯誼會次數也每年遞增,1973年45次,1976年56次,1978年60次……稻盛也不可能一一出席,但他必會派其他董事、部長參加,表達自己的心意,大力讚揚員工的工作成績。

三、再登高峰的繼承與發展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為京瓷公司注入了非同尋常的以哲學為基礎的管理思想和發展動力,但當這些思想變成“京瓷”的符號,成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的時候,這會不會成為京瓷進一步發展成長的障礙呢?答案是否定的。這兩年日本的電子行業不太景氣,一些企業比如富士通或者日立,都先後出現了虧損。但西口先生上任之後,京瓷集團的綜合實力卻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累積銷售額超過一兆日元,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的盈利能力。那麼,對稻盛先生的繼承人西口泰夫而言,他的“京瓷哲學”又是什麼?

1.永遠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