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通學修煉智慧1(1 / 3)

隨機應變∶變通學是人生存的法寶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古語

一、變通學:以變應變,以變達通的學問

生命的規律即變化的規律,無變化即無生存。動物的外表有隨季節而變的功能,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環境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人當然也應該相應變通,否則,將遭到社會的淘汰。窮則變,變則通,變通學正是一門教你在掌無權柄,身無分文的情況下,憑善智慧和努力亦可達變通神的學問。

1.達變通神,變通是做人處世的成功秘訣

變,是指在周圍環境未變之前或正在改變或已經改變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根據客觀需要而采取的某種行動。通,是指變之後所取得的效果,所達到的一種理想狀態。變和通互相聯係,互為前提。變是通的手段,通是變的目的。

之所以說變通是做人處世的成功秘訣,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誰掌握了變通法則並能很好的運用,就能取得成功。相反,不善於變通,拘泥於形式,呆板,一成不變的人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僵固不化的人將被曆史的車輪輾得粉碎。在學校成績一流的,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在學校成績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板。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變通”;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正如卡耐基所說:“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回顧古今中外,凡有大作為者,無不是能夠適時應世很好地運用變通術的人。遠的如孟母擇鄰,實際上是孟母的一種變通之法。她的鄰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她就搬家,以變求通。近的如偉人毛澤東,可謂是變通的高手。在革命發展的不同階段,將社會上的人分成不同的部分,根據需要決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辯證法實際上是一門變通學,毛澤東對它的運用可以說是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能領導紅軍戰勝幾十倍、幾百倍強大於己的敵人。

2.不拘常理,變通是克敵製勝的法寶

在激烈的角逐中,誰能審時度勢,不拘常理大膽變招,誰就能占據主動,從而取得最後的勝利。

諸葛亮左挑右逗,百般羞辱、謾罵,司馬懿就是置之不理,堅守不出,以待時機。正在兩軍對峙之時,不想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自覺陽壽不長,再不能臨陣拒敵了。他意識到,兩軍對峙之際,彼方若知我方主帥病逝,勢必乘機而入,後果會不堪設想,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作了如下安排:

諸葛亮對楊儀說:“我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我的屍體坐於龕中,拿七粒米,放在我嘴裏,腳下安放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千萬不要舉哀,如此則我的星座居天不墜。那時我的陰魂便可以不散,於對方有鎮威作用。司馬懿見我的星座不墜,必然驚疑。此時,我軍可以緩緩撤退,先讓後營作前營先行撤退,然後梯次一營一營地慢慢退走。倘若司馬懿前來追殺,你可以令部隊掉轉頭來,布列成決戰的陣勢,等他來到陣前,再將我原先已雕刻好的鬆木像推到陣前,令三軍將士分列左右,我料定司馬懿一見此種情形必然驚疑而撤軍。”楊儀一一領諾。當天晚上,諸葛亮就去世了。司馬懿夜觀天象,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懿驚喜曰:“孔明死矣!”即傳令起大兵追之。剛剛走出寨門,忽然又顧慮重重地說:“孔明善會六丁六甲之法,經常裝神弄鬼,他見我方久不出戰,所以用此術詐死,誘我出戰。現在我要是貿然出兵,正好中其詭計。”於是又勒馬回寨,仍是閉門不戰,隻是命令夏侯霸暗地帶領幾十個人,經五丈原蜀軍陣前探聽虛實。

夏侯霸帶領幾十個探子到蜀軍營地,看到的已是空營一座,不見一人,急忙回報司馬懿“蜀兵已退”。司馬懿一聽,後悔莫及,頓足大叫道:“孔明真的死了!趕快去追蜀軍!”夏侯霸說:“都督不可輕追。當令偏將先往。”司馬懿卻說:“現在我還不親自出馬,更待何時!”於是領兵同兩個兒子一齊殺奔五丈原來,呐喊搖旗,殺入蜀寨時,果然空無一人。司馬懿對兩個兒子說:“你們趕快到後麵催促大隊人馬前進,我先帶領先鋒部隊追擊。”司馬懿親自帶領先頭部隊追趕,追到山腳下,見蜀軍去的不遠,便更加快了追趕的速度。正行進前,忽聽得山後一聲炮響,喊聲震天,隻見蜀軍一並回旗返鼓,又見樹影中飄出一杆中軍大旗,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簾:“漢丞相武公侯諸葛亮”。司馬懿不禁大驚失色。又見中軍陣中走出數十員上將,簇擁著一輛四輪車緩緩而來,車上端坐著孔明,隻見他“綸巾羽扇,鶴氅皂絛”,神情安然自得。司馬懿見此情景,猶如處在夢中,大聲驚叫道:“孔明沒有死,我輕率領兵來追,今進入腹地,又中他的計了!”急忙勒馬回頭,往後便走。背後蜀將薑維大聲喊道:“賊將往哪裏逃,你中了我們丞相的計了!”魏兵見到此番情景,也恍惚墜入雲裏霧中,早嚇得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司馬懿奔走了50餘裏,背後兩員魏將趕上,扯住馬嚼環叫曰:“都督勿驚。”懿用手摸頭曰:“我有頭否?”二將曰:“都督休怕,蜀兵去遠了。”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

過了兩天,老百姓告訴魏軍“蜀兵撤退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孔明真的死了,隻是留薑維斷後,那天車上的孔明乃是一木雕像啊!”司馬懿自歎弗如,這就是“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故事,也是諸葛亮善於利用自己的老對手——司馬懿足智但多疑的病態心理,在自己將離人世,部隊處境危急之時,臨機決斷,精心編排的一篇“不拘常理,善權變”的絕妙文章,演出了一曲“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絕妙好戲。

3.隨機應變,變通是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變”與“不變”是相對的。隨機應變,見風使舵,用多變的方法去處置多變的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相對固定的辦法。做到了這一點,就可以穩坐釣魚台了。

正如“水無常勢”、“兵無常法”一樣,商戰很難用一種模式來進行。而且,瞬息萬變的商場,需要決策者、經營者隨之作出快速反應。在這方麵,英國殼牌石油公司隨機應變的經營策略,可謂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最早從經營貝殼等飾品起家的塞繆爾父子,憑借“猶太人的靈感”,在日益激烈的石油工業競爭中站穩了腳根,不但抵製了洛克菲勒財團的吞並,而且與皇家荷蘭石油公司聯手,在世界石油市場上以其獨特靈活多變的經營方式與洛克菲勒平起平坐,最終成為全球性的大石油公司,甚至在利潤上大大超過洛克菲勒控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

對跨國石油公司來說,最大的風險,也是最難對付的情況,就是世界局勢的不穩定。為此,殼牌公司布置了三道防線。

首先,它有效地建立了分散經營網絡。殼牌公司在50多個國家勘探石油和天然氣,在34個國家提煉石油,並向100多個國家銷售石油。這樣,如果一個地方發生政治或經濟動亂,殼牌在其他地方的公司就不容易受牽連。而在政治氣候特別微妙的國家,殼牌公司則通過壟斷市場來確保自己獲得高額利潤。

其次,殼牌力求產品多樣化。殼牌在全球設有300多家從事石油、天然氣、化工和有色金屬生產的公司。這樣,既可在局部政局不穩時減小影響,也可以避免季節性波動。

再次,快速應變是殼牌經營成功的關鍵。殼牌公司較之其他企業“憂患意識”更為強烈。如果說世界大部分企業的“憂患意識”還僅僅停留在“意識”上,那麼殼牌則不然。它不但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而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它密切關注世界各地政治、經濟形勢的波動給國際石油市場帶來的瞬息變化,隻要一有風吹草動,殼牌公司能馬上作出反應。不僅如此,殼牌的分公司每年要舉行4次石油供應突然中斷的“演習”。由近130艘油輪組成的殼牌船隊,隨時會遇到突如其來的模擬“意外”。頻繁的演習,增強了各地分公司對不測情況的應付能力。在海灣戰爭期間,殼牌公司每天失去由科威特和伊拉克供應的幾十萬桶原油,但由於公司有充分的長時間的應付危機的準備,所以在世界石油市場受到戰爭的衝擊發生嚴重危機時,殼牌卻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二、思維變通,大膽想象創造奇跡

科學證明,大腦的思維是無限的。知難行易,萬事想開頭。想象是未來事物的首先發現者,想象力推動世界向前發展。若想領先於人,必須將你的想象力發揮到極限。沒有超人於先的預見,無論何事都將使落後者隻配喝湯。所以說,想象力統治世界。

1.移花接木,無中生有扭轉乾坤

移花接木,本意是指把花枝嫁接到別的樹木上,比喻暗中更換人或事物。移花接木作為一種計謀,則是通過這種“嫁接”的做法來去凶就吉。在商業經營中,移花接木大有用武之地。因為自己的商店、產品等如果與名人、優質等有所聯係,往往會引起轟動,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所以往往需要采用“嫁接”的方法變無關為有關,變關係不緊為密切,從而達到暢銷效果。

倫敦一家曾經門可羅雀的珠寶店,為了擺脫岌岌可危的困境,老板決定采用移花接木之計,要把他的珠寶店與王妃黛安娜聯係起來。

一天傍晚,這家珠寶店突然張燈結彩,老板衣冠楚楚站在台階上恭候佳賓。不一會兒,一輛高級轎車在門前戛然而止,“黛安娜”緩緩地從小車裏走了出來,她嫣然一笑,親切地向行人點頭致意。人們見此情景便蜂擁而上,爭先恐後地想一睹王妃的風采,久久不願離去。有的少年還大膽擠上前去吻了她的手。路邊的警察急忙過來維持秩序,防止圍觀者影響王妃的正常活動。

老板笑容可掬,感謝王妃光臨本店,隨即引王妃向櫃台走去。售貨員拿出項鏈、鑽石、耳環、胸針等最貴重的首飾任其挑選。黛安娜麵露喜色,愛不釋手,連聲稱好……

預先早有安排的電視錄像機將此情景一一攝入鏡頭,第二天便在電視台廣為播放。雖然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解說詞,更沒有誘導廣告,但珠寶店名、地址卻是相當醒目的。這家珠寶店立即轟動了整個倫敦。

那些好趕時髦的年輕人,那些“愛屋及烏”的黛安娜迷們,立即蜂擁而來,珠寶店立時門前車水馬龍,人們競相搶購戴安娜王妃所讚賞的首飾。老板滿麵春風,親臨櫃台,應接不暇,僅幾天的營業額就超過開業以來的總營業額,而且生意一天更比一天好。

很顯然,老板把珠寶店強行“嫁接”到黛安娜身上,借此來賺大錢的移花接木之計大獲成功。

或許有人要問:並不是每家商店都會有王妃光臨的時機呀?這裏要說,如果王妃主動光臨,那麼商店與王妃之間的關係是“自然”形成,而不是因“嫁接”才得來的,也就談不上使用“計謀”了。隻有本無關係而變成了有關係的“嫁接”,才可稱得上是用計施謀。我們說這家珠寶店的老板使用了移花接木之計,是因為還有下文。

珠寶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也成了街談巷議的重要新聞,於是震動了皇宮。皇家發言人不久鄭重聲明:“經查日程安排,王妃在那天決沒有去過珠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