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李宗吾又說:“厚黑上麵,要糊一層仁義道德。”這是指遇著道學先生而言的,假如遇著個講性學的朋友,你也同他講仁義道德,豈不是自討沒趣?這個時候,則應當糊上“戀愛神聖”四字。總之,麵子上應當糊什麼東西,是學者根據具體情況,順應時尚去掌握它,而裏子的厚黑二字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有誌於學習厚黑學的人,應細細體會!
有人問李宗吾:厚黑學三字適宜用哪幾個字作對子?李宗吾說:“用道德經三字來相對。”李老子的《道德經》和李瘋子的《厚黑學》,不但字麵可以相對,實質上原本是相通的。從哪裏可以證明呢?有朱子的話可作證,《朱子全書》中說:“老子的學說最講一個忍字。”他悠閑時看上去似乎是個虛無、卑微、柔弱的人,但到緊要關頭爆發出來,便叫你支持不住,像張良就是這樣的人。這就是從卑微、柔弱中爆發出來的力量,可怕!可怕!他的計策不必多,隻消這樣的兩三處,高祖的帝業就可建成了。依朱子這樣說,老子的一部《道德經》,豈不明明是一部《厚黑學》嗎?我在《厚黑叢話》卷二的末尾曾說:“蘇東坡的《留侯論》,全篇以一個厚字立論。”朱子就直接將張良的黑字揭示出來,並探本求源,說是根源出自於老子,這個論斷特別精辟周全。
周秦諸子,表麵上是百家爭鳴,骨子裏是都在研究厚黑哲理。他們各家的學說能不能適用,憑所包含厚黑成分的多少來斷定。《老子》和《韓非子》二書,完全是談厚黑學,所以漢文帝推行老子的學說,國泰民安成為三代(夏、商、周)以來天下第一的政績;諸葛亮用申不害、韓非子的法家原理治理國家,他的丞相事業被古今人們所稱讚;吳起、蘇秦和張儀對於厚黑哲理都精心研究並各有心得收獲,所以孫武、吳起率領的軍隊,戰必勝,攻必取;蘇秦、張儀出麵遊說,天下風靡。由此可知:凡是一種學說包含有厚黑哲理的,一旦實施,社會上立即發生重大影響,儒家高談仁義,仁接近於臉厚,義接近於心黑,他們所學到並掌握的厚黑與真正的厚黑相比隻不過近似罷了。所以用儒家學說治理國家,不癢不痛,社會上養成一種大腫瘤病,儒家勉強地自我解釋說:“推行王道不能期望收到短期的功效。”請問漢文帝在位不過二三十年,諸葛亮治理蜀國也僅二十年,都在短期內收到大的功效,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漢文帝是用的霸術嗎?諸葛亮難道不正是後代儒生稱讚為具有輔佐國君推行王道的才能的人嗎?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4.道德為體,厚黑為用
厚黑二字,確是成功秘訣,而為辦事上的必要技術。用這種技術,以圖謀一己的私利,我們名之曰厚、曰黑,用此種技術,以圖謀眾人之公利,則厚字就成為“忍辱負重”的人,都是剛毅果斷的人。
李宗吾指出,如果用厚黑來謀求一己的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汙,即使暫時會成功,最終常常不免於失敗。相反,如果用厚黑去謀求眾人的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即使暫時會失敗,最終常常能獲得成功。為什麼緣故呢?人都是以自我為本位的,為我之心來源於人的天性。如果你用厚黑去謀取一己的私利。勢必妨礙他人的私利,這樣越厚黑那麼妨礙別人就越多,以個人與千萬人為敵,哪能不失敗;既然人人都是以私利為重,我用厚黑去謀取公利,也就是替千萬人謀取私利,替他們行使厚黑,當然得到千萬人的讚助,當然能夠成功。我是眾人中的一分子,眾人得利,我當然也得利,不說私利而私利自然而然地在其中了。例如曾國藩、胡林翼二人,用厚黑去謀取國家的公利,他們心中沒有存在絲毫的私利,後來成功了,享受大名,得到厚賞,難道私人所得的利還小嗎?所以用厚黑去謀取國家的利益,成功了當然能得到重報,失敗也能享受大名。可惜目光短淺如豆的人看不見這一點。從道德方麵說,掠奪他人的私利占為我有,這是盜竊行為,所以越厚黑人格越卑汙。用厚黑謀取眾人的公利,那就是犧牲我的臉,犧牲我的心去救濟世人。看見別人挨餓,就像自己挨餓;看見別人淹在水裏,就像自己淹在水裏,這是所謂“我不進地獄,誰進地獄”,這樣越厚黑,人格越高尚。
有人問:世間很多人用厚黑去謀取私利,居然成功,是什麼道理?李宗吾說這就是所謂的“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與他相敵對的人,不外兩種:一種是謀取公利而不懂厚黑技術的人,一種是謀取私利而厚黑技術不如他的人,所以他能取勝。萬一遇著一個謀取公利的人,厚黑的技術與他相仿,那麼必敗無疑。古人說:“千夫所指,無疾而死。”因為妨害了千萬人的私利,這千萬人中隻要有一個見到他的破綻,就會乘機打他。例如《史記》中項羽對劉邦說:“天下紛紛擾擾多年,僅僅因為有我們兩人存在罷了。”其實當時的百姓,個個都希望他們兩人中死去一人,所以項羽迷失方向,向田父問路,田父騙他說向左,結果往左邊走,陷進了大片沼澤地,最後被漢兵追上不得不自殺而死。如果項羽率領的是將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的部隊,那麼田父保護項羽都來不及,哪裏會去騙他呢?
5.相輔相成的厚和黑
厚臉、黑心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某人具有厚臉的力量,能夠不予理睬眾人的責備和非議,這種力量同時也是黑心的源泉,它可以讓人有效地使用這一利矛戳穿眾人的無知和先入之見。
正如運用黑心不可能不運用厚臉一樣,運用厚臉亦不可能不運用黑心。厚臉、黑心的實踐者必須運用自己力排他人責難、奚落和誹謗的本領,與此同時,履行自己認為正當的職責。在任何特定的時間內,某人可以無拘無束地運用更多的厚臉之力少用黑心之力,或者根據當時的情形,反過來運用更多的黑心,少用厚臉之力。
李宗吾指出,厚黑二者,是一個物體的兩個方麵,凡黑到極點的,沒有不厚的。厚到極點的,沒有不黑的。舉例來說,曹操的心是最黑的,而陳琳作了篇聲討他的檄文,他居然能寬容陳琳,這不能不說是厚臉。劉備的臉是最厚的,劉璋竭誠對待他,他卻忽然率兵消滅了劉璋,這也不能不說是心黑。
前文講道,項羽對劉邦說:“天下紛紛擾擾多年,僅僅因為我們兩人罷了,我希望與你決一死戰來分勝敗。”漢王笑著道歉說:“我寧可鬥智不鬥力。”這笑著道歉幾個字,不是厚又是什麼?後來鴻溝劃定了,楚漢講和了,項羽把作為人質的漢王的父親妻子送還,率兵東歸,漢王忽然撕毀盟約,派大兵跟隨其後,把項羽逼死在烏江邊,這不是黑又是什麼?厚黑經說:厚不忘黑。問:怎能厚而不忘黑?答說:這有越王勾踐的先例在,也有劉邦的先例在。
厚與黑是一個物體的兩個方麵,臉厚的人可以變成黑心肝的人,黑心肝的人也可變成臉皮厚的人。朱子說:“老子的學說最講一個忍字。”他以一個忍字總起來概括厚黑二者。把忍用於自己可以說他是臉皮厚,把忍用於別人可以說他心肝黑。把忍用於自己,所以悠閑時他看上去顯得虛無、懦弱;把忍用於別人,所以發出來的力量叫你支持不住。前文講道張良替老人撿起鞋子,跪著替老人把鞋穿到腳上,這就是把忍用於自己。“山堯關鴻溝”,背棄盟約,置人於死地,這就是把忍用於別人。
道法兩家的學說,原來根本上是相通的。收斂時就成為老子的清靜無為,爆發時就成為韓非子的刻薄少恩。其中的關鍵,許多人都看不出來,朱熹是好學深思的人,他一人看破這點。他指出張良的令人可怕之處,恰恰正是張良卑微柔弱之處,這真算是一針見血的評語。卑微柔弱,是收斂時的表現形式,也就是我所說的臉厚;令人可怕,是爆發時的表現形式,也就是我所說的心黑。厚與黑,原本就不能分開成為兩種東西。
古人說:“所謂道是一以貫之的。”厚黑二者,根本上是互相貫通的。厚字翻過來,就是黑;黑字翻過來,就是厚。從前有個權臣,得罪國君後出逃,隨從人員說道:“某人是您的好朋友,他平日對你十分要好,為什麼不去投靠他?”他回答道:“這個人對我的確很好。我喜歡音樂,他就把鳴琴送給我;我喜歡佩玉,他就把玉環送給我。他平日既然能拿出心愛之物討好於我,今天必定會把我拿去討好別人。我如果去見他,他必定捆住我拿去獻給國君。”果然這個人從後麵追來,把隨從的人捉了幾個去請賞。這就是厚臉皮變為黑心肝的明證。有人問:“世間有黑心肝變為厚臉皮的沒有?”李宗吾答道:“有!《聊齋誌異》馬介甫那一段,所說的那位太太,她就是由黑心肝一變而成為厚臉皮的。”
由此看來厚和黑來自同一源泉,二者可以互相轉變,李宗吾指出,假如有人在你麵前脅肩諂笑,事事討好,你必須謹防他轉變成為黑心肝,你有朝一日忽然失勢,首先向井裏扔石頭的就是這類人。又假如有人在你麵前肆意侮辱,表現得極不近情理,你也不須怨恨,你有朝一日忽然得誌,他自然會變成為厚臉皮,在你麵前事事討好。
6.厚中有黑,黑中有厚
厚黑學,這門學問,等於學拳術,要學就得學精,否則不如不學,安分守己,還免得挨打。假若僅僅學得一兩手,甚至拳師們的門也沒拜過,一兩手都沒學到,遠遠望見有人在練拳術,自己就出手伸腳的打人,哪能不被別人痛打。你想:項羽坑殺降兵二十萬,他的心可說是黑了,而我的書上,還說他對黑字欠研究,該他失敗。呂後與審食其私通,劉邦仍裝不知道。後人寫詩道:“果然公大度,容得辟陽侯。”臉皮厚到這樣,而對於厚字還欠缺研究。韓信求封齊王時,若不是張良從旁邊指點,劉邦幾乎失敗。厚黑學有這樣的精深,僅僅聽見這個名詞就去實行,可以說越厚黑越失敗。
孫子說:“作戰總是用‘正’兵擋敵,用‘奇’兵取勝,作戰的形式不過‘奇’和‘正’,可是‘奇’和‘正’的變化就無窮無盡。”處世之道不外是厚黑,厚黑的變化也不可窮盡。用兵是奇中有處世之道不外是厚黑,厚黑的變化也不可窮盡。用兵是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和正互相補充,如此循環沒有終結。處世是厚中有黑,黑中有厚,厚和黑互相促進,如此循環沒有終結。《厚黑學》與《孫子》十三篇,看上去兩回事實際上一回事,實際上一回事看上去兩回事。不了解用兵之道而用兵,必將招致兵敗國亡。不懂厚黑哲理而去實行厚黑,必將招致家破身亡。
會稽一仗失敗後,勾踐親自請求做吳王的臣子,妻子進入吳宮當妾,這是厚字的訣竅。後來勾踐帶兵攻破吳國,吳王夫差派人痛哭求情,甘願自己當臣子,妻子當妾,但勾踐毫不鬆手,非把夫差置於死地不可。這是黑字的訣竅。由此可知:厚黑學的程序是先用厚,再用黑,勾踐的往事很可供參考。
項羽是拔山蓋世的英雄,他失敗的原因,韓信說了“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兩句話就斷定了。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氣,它的病根在不厚。婦人之仁,是心裏有所不忍,它的病根在不黑。所以講厚黑學,純粹也以不厚不黑作為最大的警戒。但所謂不厚不黑,也不是說完全不厚黑,如果把厚黑用反了,應當厚卻黑,應當黑卻厚,那也是斷然要失敗的。拿明朝來說,不自量力,對滿洲輕率作戰,這就是匹夫之勇。對李自成不知道他們難以馴服,一意主張用平和的手段安撫,是婦人之仁。由此可知,明朝亡國,它的病根是把厚黑二字用反了。
世間的事,有理解困難實踐容易的,有理解容易實踐困難的。隻有厚黑學最特別,理解也困難,實踐也困難。這厚黑學的玄妙,等於修仙悟道的口訣,古來原是秘密傳授。黃石老人,因張良有仙骨,半夜三更傳授,張良聽後頓時領悟,老人期待他有朝一日當皇帝的軍師。無奈這門學問太精深了,所以《史記》上說:“張良對別人講兵法,那些人都不能領會,隻有劉邦能很好地對待他,張良感歎地說:“沛公大概是天意昭示可以傳授的人啊。”可見這門學問,不但高明的老師難遇,就是遇著了,也難以領悟。蘇東坡說:“項羽百戰百勝,但輕易地使用他的銳氣。劉邦能忍耐,養精蓄銳來等待項羽的銳氣衰敗下來,這是張良教他這樣做的。”嫡係繼承,明明白白,可考可證。有黃石公這類人,才能傳授,有張良、劉邦這類人,才能領悟。
劉邦能夠分一杯羹,能夠推孝惠魯元下車,他心肝黑的了不得吧?隻是到了韓信要求封為代齊王時,他忍不得氣,差一點破口大罵,若不是張良從旁眼色指點,幾乎誤了大事。勾踐到吳國,自己做臣,妻子做妾,他臉皮的厚,還了得嗎?沼吳之戰,夫差痛哭求情,勾踐心中不忍,心裏想答應他的請求。全虧謀臣範蠡堅決不同意,才把夫差置於死地。像劉邦、勾踐這類人,事到臨頭,還須要軍師臨場指揮督陣,才能成功,這就是所謂的實踐困難。
有人問:要如何才不失敗?李宗吾說你必須先把厚黑史觀、厚黑哲理、與那厚黑哲理的應用,徹底了解後,出去應付事情,才可以免於失敗。兵法說:“要先立於不敗之地。”又說:“從前會打仗的人,先要造成不會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來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厚黑學也像這樣的。
楚漢之時,有一個人臉厚而心不黑,最終歸於失敗,這個人就是韓信。鑽人褲襠這樣的侮辱,韓信能忍受下來,臉麵的厚可說是到了極點了。等到做了齊王,如果聽從蒯通的勸說,也是貴不可言。無奈韓信怎麼也不忘劉邦解衣推食的私情,貿然說,穿別人的衣服,就得替人分憂,吃別人的東西,就得冒死給人家辦事。終於導致被劉邦殺頭,還禍及三族,那不是咎由自取嗎!楚漢的時候,有一個人,黑而不厚,也終歸失敗,那是範增。可見,厚黑必須結合起來運用,才會獲得成功。
李宗吾講厚黑學,分三步工夫,第一步:麵皮之厚,厚如城牆;心肝之黑,黑如煤炭。第二步: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厚而無形,黑而無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於我國,時而用劫賊式,武力侵奪,時而用娼妓式,大談親善,狼的狠毒,狐的騷媚,二者都具備。所謂厚如城牆,黑如煤炭,他是做到了的,厚而硬,也是做到了的,惟有黑而亮的工夫,他卻毫未夢見。曹操是著名的黑心肝,但招牌透亮,天下豪俊奔集到他門下,他是絕世奸雄,卻處處覺得可愛,令人佩服。二戰中,日本則“心肝與招牌同黑”,成了世界公敵,如蛇蠍一般,任何人看見,都喊“打!打!”所以日本人的厚黑學越講得好,將來失敗越厲害。什麼原因?黑而不亮的緣故。它隻懂得厚黑學的下乘法,不懂上乘法,他同不懂厚黑學的人交手,自然處處獲勝,若遇著名手,當然一敗塗地。
神謀鬼算∶厚黑是成功處世策略
兵者,詭道也。
——孫子
一、善於偽裝,製作假象欺詐兼用
在自然界中,運用偽裝來詐取食物是動物王國中生存極其重要的手段,人類亦然。
實踐厚黑之道,為保護自己,道德應該學會偽裝自己。要是你願意去做戰勝最強大的對手所需要做的一切——即使包括百依百順、卑躬屈膝,以及必要時裝扮成豬——你就會贏。古往今來,凡功成名就者,無不善於偽裝、製假、欺詐。引古為鑒,定有裨益。
1.假造捷報,劉秀令敵失軍心
王莽稱帝四年(公元23年),起義的綠林軍建立政權,號稱漢軍,分兵北進,一舉攻克昆陽(今河南葉縣)。王莽驚慌失措,忙命大司空王邑將兵40萬,號稱百萬,前去與綠林軍決戰,試圖一舉殲滅綠林軍。不久,40萬新莽軍包圍了昆陽,連圍數十重,意在必克。
當時,綠林軍主力攻克昆陽後,隻留下近9000人守城,而主力早已轉攻宛城(今湖北荊門)。形勢十分危急。這時,綠林軍首領派大將劉秀至郾城(今河南郾城)、定陵(今河南舞陽)一帶調集起義軍,前去解昆陽之圍。保住這一戰略要地。
劉秀至郾城、定陵,與守城將領多方協商,終於調集起萬餘人,匆匆馳援昆陽。
來到包圍昆陽王莽軍外圍,劉秀讓其餘人紮營,自己率領手下的千餘精銳騎兵向王莽軍衝去。王莽軍首領見隻有千餘人從背後殺來,也沒放在心上,撥出千餘人應戰。但他們哪裏是劉秀騎兵的對手,剛一交戰,便敗下陣來。劉秀借機率騎兵猛衝,殺得敵人丟盔棄甲,扔下營帳不管,退出十餘裏,使劉秀軍接近了昆陽城。
王邑見綠林救兵趕來,一邊調集兵力阻擋,一邊傳令加緊攻城。一霎時,昆陽城外豎滿了雲梯,王莽兵像螞蟻般密密排排地附在雲梯上向城上爬。王邑親自在城下督戰,形勢十分危急。
劉秀見狀不妙,率手下人死命向昆陽城衝去,想與守城綠林軍會合。哪知阻擊部隊接到王邑的死命令,不管死傷多少人,也決不後退,不讓劉秀接近昆陽。
兩軍激戰到傍晚,勢呈膠和狀態。而城上的守兵卻被攻城的王莽軍射殺了不少,形勢相當危急了。怎麼改變這種情勢呢?劉秀在戰鬥間隙中苦思良策。突然心生一計,想用製造假情報來鼓舞己方士兵,渙散敵方軍心。於是他傳令手下人寫了許多封書信,說宛城已被綠林軍攻克(當時剛被攻克,但消息還未傳到劉秀那裏),馬上就來支援昆陽。寫好後縛在箭上,向城中射去,而故意讓不少信落在圍攻的敵營中。
守昆陽的綠林軍拾到書信。馬上報告守將,不一會兒就傳遍城中,於是士氣大振,連城中百姓都上城牆上幫助守城,王邑傳令封鎖消息,以免影響士氣。但劉秀射來的書信不止一封,消息如何能封鎖得住?不久“我們在宛城敗了”的消息便傳遍了王邑營中,士氣一下子低落下來,攻城兵失去了勇氣,不自覺地停了下來。
劉秀見自己的假捷報起了作用,便乘機率領所有援軍來衝王邑的大營,試圖以擒賊王的戰術趕跑敵人。王邑見敵人衝來,怕手下亂了陣腳,一邊傳令各營固守莫動,一邊親率手下兵將迎戰劉秀。劉秀讓士兵們高喊著“宛城已克,我軍大勝”的口號進攻,於是王邑手下將士軍心渙散,失去鬥誌,被劉秀兵打得大敗。而其他營帳的將士因為有王邑的“不準擅動”的命令,也不敢接應王邑。王邑兵敗,收不住腳,帶動了其他營的兵士也狂奔逃命。守城綠林軍見狀,乘機殺出,裏應外合,把王邑大軍打得大敗潰逃,解了昆陽之圍,創造了以2萬軍隊打敗40萬大軍的先例。
2.大智若愚,劉備蒙騙曹操
著名的“煮酒論英雄”的故事,充分顯示了劉備大智若愚的智慧。
劉備被呂布奪去徐州領地後,曾投奔曹操。曹操欣賞他的才華,想重用他,便極力善待他。
以劉備的為人,決非久居人之下之人。投靠曹操,實屬迫於形勢,無奈而為之。他深知,曹操雖然善待他,但對他並不信任,便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行韜晦之計,以逃避曹操可能加予的迫害。關羽、張飛不能理解,問:
“兄弟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是為什麼呢?”
“這事不是二位兄弟所能知道的。”劉備答道。
一天,劉備一人正在後園澆菜,忽有使者傳曹操相邀,心中頓覺忐忑不安:
“不知曹操又要耍什麼花招?”
劉備心中這樣揣度著,走到了曹府。曹操迎至後園涼亭,亭中已設酒宴,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酣耳熱之際,天上忽然陰雲密布,眼看驟雨將至。曹操這時突然問道:“玄德兄久曆四方,一定知道當今英雄,請試看指說一下。”
劉備說:“我因為您的恩寵,方能在朝中任職,天下的英雄,實在有所不知。”
“就是沒有見過麵,至少也該聽到他們的名字吧!”
“淮南的袁術,兵糧足備,可稱為英雄?”劉備說。
“他像棺材中的枯骨,我早晚一定要生擒他!”曹操笑著說。
“河北袁紹,是公卿名門出身,如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有許多能幹的人,可稱作英雄?”
“袁紹色曆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也不是英雄!”
“那麼,名列八俊、威鎮九州的劉表,可是英雄?”
“劉表虛名無實,哪談得上英雄?”
“血氣方剛的江東領袖孫策,該算得上英雄吧?”
“孫策靠他的父親才立命於江東,也不是英雄。”
“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輩怎麼樣呢”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曹操鼓掌大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