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編鍾到民族樂隊(2 / 2)

我國的民族樂器深深植根於民間,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宋、元、明、清以來,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市民的音樂生活得到豐富,音樂藝術更為繁榮,各種樂器的製作水平和演奏技巧也有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例如,元雜劇使用的樂器有三弦、琵琶、笙、笛、鑼、鼓、板等;北方的鼓詞用三弦和鼓伴奏,南方的彈詞用三弦、琵琶、揚琴等伴奏。

明清以來的民間器樂活動,也有很大的發展。主要有:以絲弦樂為主奏的弦索十三套;以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奏的冀中管樂、山東鼓吹,遼南鼓吹、西安鼓樂、潮州鑼鼓、浙東十番鑼鼓;以絲竹樂器為主奏的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福建南音、潮州弦詩樂、二人台牌子曲等。

古琴則主要流行於士大夫階層中,由於師承的不同,出現了諸多的流派。主要有:虞山派、廣陵派、江派、浙派、閩派、川派、中州派、嶺南派、諸城派等。

我國的民族樂器種類繁多,據統計,當前在使用的仍有200多種。主要是按吹、彈、拉、打四類來劃分的,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凡使用民族樂器演奏的樂隊,稱為“民族樂隊”。我國的民族樂隊規模大小很不一致,使用的樂器也多有不同。在民間,主要有下列形式:

鑼鼓隊

鑼鼓是我國特有的打擊樂器,常用於節日進行及喜慶活動中,氣氛熱烈歡快,富有民族風格。鑼鼓隊一般由四人組成,他們分別演奏京堂鼓(或大鼓)、大鑼、小鑼、鐃鈸等四件樂器。

吹打樂隊

吹打樂隊以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奏,用於民間的傳統廟會、春節的花燈歌舞或婚、喪、喜、慶場合等。以冀中管樂為例,它的“南樂會所使用的樂器有:管子(5~6人、笙(4~6人)梆笛、海椎(無音孔的銅喇叭口吹奏樂器)海笛、龍頭胡(兩弦,左右各置一軫的拉弦樂器)、京二胡、秦琴、鼓、小鑔、雲鑼、鐺鐺、大鈸、大鐃、手鑼等。

絲竹樂隊

絲竹樂隊以絲弦和竹管樂器為主奏,主要是民樂愛好者的自娛性組織,有時也進行公開的演奏。以江南絲竹為例,使用的樂器有:琵琶、二胡、中胡、揚琴、三弦、笛、笙、簫、鼓、板木魚、鈴等;以廣東音樂為例,使用的樂器有:高胡、揚琴、琵琶、三弦、月琴、笛、秦琴、椰胡、簫、喉管、嗩呐、大阮、中胡等。還吸收使用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等。

戲曲樂隊

戲曲樂隊習慣上分為以絲竹類樂器為主的文場和以鑼鼓及其他打擊樂器為主的武場。戲曲樂隊中一般都有代表其劇種獨特風格的主奏樂器,如京劇中的京胡、越劇中的主胡、昆劇中的曲笛。戲曲樂隊的編製有大有小,少則六七人,多則十幾、二十幾人。隨著戲曲音樂改革的進行,還廣泛地引進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單簧管,甚至引進了銅管樂器和電子琴等西洋樂器,擴大了樂隊的編製。

民族管弦樂隊

50年代以來,在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洋管弦樂隊的成功經驗,組建了各種新型的民族管弦樂隊。盡管目前的編製還很不一致,但基本上包括有下列樂器組:

(1)吹管樂器組:梆笛、曲笛、各種嗩呐、各種笙。

(2)彈撥樂器組:柳琴、琵琶、揚琴、中阮、大阮、大三弦等。

(3)拉弦樂器組: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革胡(或大提琴)、低革胡(或低音提琴)。

(4)打擊樂器組:鑼、鼓、鈸以及定音鼓、雲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