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做事難,做人更難!單純一件事要把它做好,隻要肯下功夫,並不難,但一扯上人為因素,簡單的事也會變複雜。而依人的智慧、經驗、價值觀念以及利益的不同,這事的複雜度也會有所不同,就好比一條繩子打上了千百個結一樣,世上的事多半是如此,而且越是“高價值”的事越是如此!譬如政府調整人事,好的位子人人想要,施壓的施壓,走關係的走關係,這就是綁了千百個結的繩子;商人要爭取大生意,幾年前就開始布樁、打通人脈、收集情報、訓練人員,每個步驟都是問題,也都需要解決,這也有如綁了千百個結的繩子。而要解開這些繩子上的結,要的就是“耐煩”!
事實上,要做好一件事,解決一個問題;最需要的是智慧、經驗,光憑這些還不夠嗎?為何還得“耐煩”呢?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
1.有智慧、經驗的人固然能做好事,也能解決問題,但如果沒有“耐煩”的本事,當他們碰到那些事時,就無法解決複雜變的問題,麵對問題不知從何下手。所以,一個人不能“耐煩”,光有智慧和經驗還不能成就大事。
2.“耐煩”是在和客觀環境比耐力,和競爭對手比耐力,你能“耐煩”,就不會輸!如果因為不耐煩而半途放棄,那就先輸了,很多人之所以落後於他人,都是因為不“耐煩”,而不是因為智慧不如人。
3.能耐一次煩,便能耐二次煩,這種本事一變成習慣,將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
這種“耐煩”的本事,年輕人尤其應該學到,不要說你年輕氣盛而“做不到”,那隻是一個托詞,你應該意識到一點:越早學到,越早獲益!
至於如何培養“耐煩”的本事,這並無捷徑可走,也沒有速成班可學,更沒有補習班可以教,這是個人意誌培養的問題!換句話說,你隻要在碰到“很煩”的事情時便告訴自己——要“耐煩”!然後仔細地、耐心地、不動氣地分析該如何做這些事,解決這些問題,那麼慢慢地,你便有了“耐煩”的本事。
事實證明,生活中的很多事,不是等來的,也不是急來的,而是“磨”出來的。
主宰自己的命運
任何人在其成長道路上,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難免不了要經受各種困難的考驗。正如中國有句古話所說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自古以來,人們都把能吃苦看作是成才的一個基本條件。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就說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為祖國爭得榮譽的體育健兒,沒有一個不是經過多年的摔打磨煉與刻苦拚搏才取得來之不易的成就。古語講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此話雖有些片麵之處,但是不無道理,對一個人的成長不無借鑒意義。
鄧亞萍這個名字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不僅如此,有的人在談及她時還繪聲繪色地將其描繪一番:矮矮的個兒,胖胖的臉,打起乒乓球來簡直像隻出山的小猛虎,出手快捷,攻勢淩厲,左推右擋,勇不可擋,往往隻幾板就把對方製服住了。
的確,鄧亞萍在我國乒壇,乃至世界乒壇上名聲大噪,堪稱“大姐大”。自她1986年13歲那年拿到第一個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的冠軍開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在短短的11年間,她一共在各種全國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賽中拿到153個冠軍,其中尤其從1989年入選國家隊到1997年的第十四屆乒乓球錦賽這9年的曆史最為輝煌,僅在世界級別最高的奧運會、世界杯賽和世界錦標賽這三大比賽中,就獨自一人獲得18塊含金量特別高的金牌,並且還是國際體壇上唯一一個曾三次接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其親自授獎的運動員。這不但在中國乒壇,而且在世界乒壇史上都寫下了光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