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善待自己的一切(3)(2 / 3)

從鄧亞萍的成長之路來說,坎坎坷坷,曆盡磨難。她4歲多時便表現了一個“鐵娃”的本色,平時拚拚打打從不哭鬧,並且玩什麼都格外專注。這被在河南鄭州市體委任乒乓球教練的父親看在眼裏,喜在心頭,認定她是一塊搞體育的好料。於是,父親便“就地取材”,精心地培養自己的愛女。

一晃5年過去了,鄧亞萍在父親的調教下,乒乓球技術已達到一定水平。為使她能得到進一步發展,父親將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隊去深造。然而,去後不久,便被退了回來,其理由是“個兒矮,手臂短,沒有發展前途”。這在少年的鄧亞萍的心靈上第一次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倔強的鄧亞萍並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練得更加刻苦,並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拚出個人樣來。

機遇終於來了。1986年是鄧亞萍人生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那一年,年僅13歲的她,臨時頂替河南省代表隊一名生病的運動員參加全國乒乓球錦標賽。賽前教練們對她並不抱有什麼期望,要她頂替上場純粹是為了不使該隊“棄權”。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矮個姑娘竟然接連擊敗了耿麗娟、陳靜等當時很有名氣的國手,一舉登上了冠軍寶座,爆出了此屆乒乓球賽的最大冷門,成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馬”。

賽後,這位被人判了“無發展前途”死刑的小姑娘。成了當時國家乒乓球女隊主教練張燮林手下的又一位女弟子。從此,鄧亞萍在中國體壇的聖殿裏將其那股在逆境中練就的“鐵娃”本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其運動水平大大提高,經過各次大賽的曆練,最終登上國際乒壇女霸主的寶座。

從鄧亞萍人生發展的崎嶇道路中我們可以看出:對絕大多數人來講,成才之路都是崎嶇坎坷且布滿荊棘的。雖然有成功的光環在前方召喚,但追求成功的過程卻是艱難的。好比在波濤中前行的航船,前方雖有光明的燈塔,但通往燈塔之路卻隨時會出現漩渦、暗礁,會有拋錨停船也會有船翻人落水的危險,但既然已認定目標,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就隻能勇往直前,絲毫不能退縮、動搖。

麵對命運的挑戰,我們要選擇做生活的強者,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在立誌成才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一往無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鄧亞萍有一段描述自己心理感受的話感人肺腑,她說:“我並不相信命。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裏。有人說我命好,為世界乒壇創造出了一個‘常勝將軍’的奇跡。我覺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會將冠軍的桂冠戴在一個未真誠付出汗水、淚水、心血和智慧的運動員身上,我自己滿身的傷病就是證明。體育運動之所以魅力無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充分展示了人類不屈服命運,永不停息地向命運挑戰的精神。”

鄧亞萍熟悉乒乓球事業,認定自己就是“打乒乓球的命”,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未來就在這小小銀球上。她堅韌不拔地去追尋,去拚搏,終於成就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心態是人生的底牌

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

有心的人會發現,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隨著我們財富的增加,對生活的滿意度卻在下降。我們所擁有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快樂卻似乎越來越少;我們用於溝通的工具越來越方便,但是深入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我們結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可以談心的朋友卻越來越少……總之,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生活方便程度的改善,似乎我們生活中該有的都有了,可就是心情不好。那麼,到底那裏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