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80年前,福建某貧窮的鄉村裏,住著兄弟兩人。他們不想在這個窮困的環境潦倒一生,便決定離開家鄉,到海外去謀發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般地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則被賣到比中國更窮困的菲律賓。
40年後,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了一起。但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個餐館,兩個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子孫中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傑出的工程師或電腦工程師等科技專業人才。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麼兄弟兩人在事業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兄弟倆聚在一起,不免談起分別以後的遭遇。哥哥說,咱們中國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才幹,唯有用一雙手給白人煮飯,為他們洗衣服。總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咱們華人統統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事業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雖然讀了不少書,卻不敢存任何妄想,隻是安安分分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至於要進入上層社會,恐怕很難辦到。
了解到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起弟弟的幸運。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自己初來菲律賓的時候,也無一例外地從事一些所謂低賤的工作,但由於自己一向做事用心,不久便發現當地有些人缺乏進取精神,便著手他們放棄的事業,慢慢地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反映了海外華人的奮鬥曆史,也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境,心態控製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和成就。
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扮演一個或多個社會角色。每個人的角色不同,那麼,他或她就會有自己的特殊心態,也就必然會懷著這種心態對待生活、事業、愛情。心態能影響一個人的方方麵麵,進而影響到家庭、團隊、組織,最後影響到社會。人的心理態度是決定人生命運的舵手。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佛家常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說的是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歌德也曾經說過:“人之幸福在於心之幸福。”
人的生活並非隻是一種無奈,它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人生的方向是由“態度”來決定的,其好壞足以明確我們構築的人生的優劣。心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人格和作為的不同,而且會有天壤之別:不良的心態是形成不良性格與不良人生的罪惡根源,而好的心態卻能帶領我們走向人生的輝煌。
心態是我們命運的控製塔,事實上,它是我們唯一能夠完全掌握的東西。隻有我們建立起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積極、健康、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工作,才能獲得健全又高品質的生活。
做事以自己為中心
不懂得珍愛自己的人,也不會真正懂得去珍愛別人。人的一生總要有個重心,你把什麼當作自己生命的重心呢?事業、愛情、親情、友情……總之,是他人,還是自己?
我們都曾聽過:某人為了遷就父母的想法,選了一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或者娶了自己不愛的人,要麼是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某人看別人在商場中大發利市,便盲目跟從,結果經營不善,虧損累累……所有這些都是源於你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夠承擔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所以你才努力地把自己的一切依附於別人。事實上,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能肯定地相信自己,別人的鼓勵是根本產生不了什麼作用的。別人的想法永遠不能完全代表你自己,你也絕對有權去決定要不要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是受不受別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