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供應量與CPI關係的實證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田競宸
【摘要】本文采用我國1990年-2012年數據,運用數量經濟方法,在單整和Johansen協整檢驗的基礎上,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對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CPI的內在聯係進行實證分析,並進行VAR模型估計,結果表明,我國貨幣供應量與CPI存在正相關關係;同時,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對CPI存在的較長滯後影響。
【關鍵詞】貨幣供應量 CPI 格蘭傑因果檢驗 VAR模型
一、引言
近些年來,物價飛漲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政府,也是國內外關注和研究的焦點。至2007年起,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逐漸開始嚴重,當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了4.8%。2008年,為了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我國采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更是讓通貨膨脹進一步加劇,當年達到5.9%。高位的通貨膨脹,蒸發了居民的財富,引發社會的不滿。為了抑製物價的不斷攀升,2010年動用了高強度的貨幣政策。但是這種貨幣政策持續性並沒有那麼就,近兩年物價不僅開始抬頭上漲,還有更強烈的通脹預期。
物價問題不僅關係到民生,還關係到國家穩定性。對於如何控製物價,很多學者都提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加必然會引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有人認為需求旺盛、供給不足是物價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有人認為國家政策漏洞,給炒作者提供炒物價的機會。不管怎麼樣的觀點,如果沒有貨幣供應量的加大,整體物價短時間都不會迅速上漲的。本文立足於廣義貨幣對物價影響的角度,研究通貨膨脹問題,以期能夠梳理出我國貨幣供應量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關係。
二、模型、變量和數據
為了更加清晰研究貨幣供應量與物價之間的關係,本文采用1990年到2012年廣義貨幣供應量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度數據,在單整和Johansen協整檢驗的基礎上,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對我國貨幣供應量與CPI的內在聯係進行實證分析,最後在得出因果關係基礎上建立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對於數據的處理上,為了使兩者處於同一量級,減少異方差性和偽回歸,采用CPI的年度增幅與貨幣供應量年度增長率。
三、模型實證檢驗過程與結果
(一)單整檢驗
如果把非平穩的時間序列當作平穩的時間序列,實際上就會破壞回歸模型的基本假設,得出的R2、F、t統計量都是失效的,分析、檢驗、預測的結果也都是無效的。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ADF檢驗)是對於時間序列計量分析有效性的基礎。對數據進行單整檢驗是為了檢驗時間序列的確定性與隨機性,以排除謬誤相關;同時也為Johansen協整檢驗與Granger因果檢驗提供保證。單整檢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擴展的迪克-福勒檢驗(ADF檢驗)。
何時檢驗拒絕零假設(tσ
(二)Johansen協整檢驗
協整關係對如何處理協整空間中的確定項非常敏感。在Eviews6.0軟件中,有五種可供選擇的決定確定趨勢的情況。序列會有非零均值,或有確定趨勢,協整方程也可能會有截距項和確定趨勢,而協整的LR檢驗統計量的漸近分布不再是通常的x2分布,它的分布依賴於與確定趨勢有關的假設。基於單位根測試的結果,我們選擇第三種情況來測試協整向量的個數,即在水平層麵的數據有確定性線性趨勢項,在協整等式中隻包含截距項。在既定的2個滯後期長度的情況下,趨勢統計結果表明有1個協整關係,而最大特征值的統計結果表明有1個協整關係,趨勢統計結果和最大特征值的統計結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