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外金融市場結構自由化發展比較研究(2 / 3)

總之,金融自由化使金融市場擺脫了一些政府不合理的行政幹預,對經濟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1.促進了市場競爭,提升金融市場運行效率,打破金融業內部原有的分工,促成金融、產業資本的相互融合;2.推動金融市場創新與金融市場結構的優化,使金融產品、金融市場、金融組織等方麵的創新更加順利;3.加速了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融合,實現了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配置[3]。

三、國外金融市場自由化的經驗教訓

(一)國外金融市場自由化的教訓

金融市場自由化在促進金融國際化的同時,加大了金融體係的風險。例如,利率自由化降低了抵禦風險的能力、業務範圍擴大使表外風險增強等。我國的鄰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嚴重的“泡沫”經濟,產生了大量的不良貸款,日本金融業耗費了了相當長的時間來清償“泡沫”經濟中的不良貸款問題。此時日本的商業銀行職能已發生變化,從原先的套利轉向後來的對衝不良貸款,但是銀行麵對這種情況的業務模式調整卻顯得非常緩慢。

日本雖然在經濟發達程度上很高,卻依然遭受到金融市場自由化帶來的困擾,而這種情況對於抗風險能力弱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一個致命的危機,因此在1982年、1994年、1997年分別爆發了拉美國際債務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亞洲金融危機。雖然,不同的危機有各自的原因,但是都在金融市場自由化的背景下發生了,所以發展中國家要嚴防此類危機的爆發,防止本國出現“泡沫”經濟。

(二)國外金融市場自由化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自2008年以來,我國從整體上成功地抵禦了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國內的金融市場結構並沒有受到頗為嚴重的影響,同時還也為我國走出經濟低穀製定了戰略性財政和貨幣政策,注入了充足的資金[4]。

目前,我國主要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的積累都得到了改善。這些國有以及股份製銀行正積極地提升自身資產深度,以盈利為根本目標,積極參加國際金融市場結構建設,逐漸提升其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品牌形象和影響力。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改革道路仍然很漫長,政府要通過舊有的金融市場管理模式來控製大量資金的流向分配越發困難。我國政府對於銀企運營的行政幹預和指導無法達到以前的效果。

此外,中國各類金融機構還應該主動適應中國金融市場結構日漸全球化的趨勢。我國要求各類金融機構支持本國的各類企業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的同時,還應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衍生品領域進行試驗性的操作,比如人民幣的境外結算業務等,我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需要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和支持,從而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優化配置,使金融市場中的各類市場組成部分之間形成相互適應、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過程,使各類金融市場能夠反映金融市場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間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四、中國金融市場結構改革的展望

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尚未完全實現,還需要進一步地在必要的金融監管下充分實現金融市場自由化。根據國家金融改革的政策方針,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進一步改革需要特別關注以下方麵:

(一)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組織體係

我國金融市場的需要高效率、充滿活力、良性競爭的組織體係。實現這種組織體係,一是積極促進我國國有金融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革,通過金融企業的資本比例的改革實現金融企業的現代化。二是發展並監管適合資本市場良性競爭需要的證券金融機構和投資銀行體係。三是穩定發展中小股份製商業銀行以及適合中小企業、私營經濟發展需要的多種所有製經濟的中小金融機構。四是充分調動以保險、信托公司為主的保障類金融市場結構優化的積極性,並進一步開拓資信評級公司等信息谘詢服務類金融機構。五是以農村信用合作組織的股份製改革為重心,規範發展適合農村金融市場特點的金融組織,加強對農村金融的扶持力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