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板高管怎樣為減持鋪路(2 / 2)

三、高管為減持鋪路的行為

(一)利用信息披露的優勢

高管利用對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熟悉,能夠最先獲得關於企業經營狀況的所有真實信息,如資產情況、經營業績和經營決策等信息,利用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性的優勢做出對自身有利的決策,提前釋放利好消息、延遲發布不利信息、甚至虛報瞞報信息,在其他股東和投資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全或錯誤的情況下,以最合適的股價進行套現獲利。

(二)利用會計政策

高管作為公司管理者可以有選擇性地使用效用性最大化的會計政策,相應的會計政策包括:提前或推遲收入確認時間或者確認虛假的收入;利用虛擬資產高估利潤;期間費用資本化;借助股權轉讓“炮製”利潤;高估存貨少計銷售成本;利用其他應收款項、應付款隱瞞虧損或隱藏利潤等。虛假的會計報表及信息的披露方便了這些公司高管操縱股價以達到減持獲利的目的。

(三)盈餘管理操控

高管減持前通常存在者正向的盈餘管理行為,在盈餘管理動機方麵,公司的償債壓力越大,越會發生正向的盈餘管理行為,當公司的市盈較低時,表明企業的業績有可能被低估,越是出於投機性的目的,企業的盈餘管理行為會越顯著。當限售股股東減持的股份數量和股份市值較大時,正向盈餘管理程度也更大。高管減持會是偏向正向的盈餘操縱,通過延遲釋放良好業績或前期隱藏利潤後期釋放以實現減持時股價高位,滿足自身利益最大化。

四、小結

由於信息不對稱,監管不全麵,導致投資者處於劣勢地位,如能及時掌握高管為減持鋪路的行為、清楚上市公司財報的真實動向,了解高管行為背後真實目的,投資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決策風險,減少損失。我國證券行業應製定政策加強對高管減持行為的監管,讓廣大投資者及時掌握相關信息,正確分析財報盈餘管理動向和剖析高管真實意圖。

(一)提高信息透明度

企業之所以能夠操縱盈餘,正是因為這些盈餘操縱的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使得監管者和投資者都很難發現。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與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關,因此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加上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和內容做出嚴格的規定,讓企業的財務狀況通過這些披露的會計信息能夠可靠及時被投資者了解到,使其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

(二)完善會計政策和法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麵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對於完善金融市場體係提到了推進股票發行注冊製改革,這將帶動創業板公司上市的會計政策和法規的改進,避免企業鑽政策的漏洞。

(三)完善公告及賠償製度

為了維護上市公司發展的穩定性並控製高管因短視出現套利變現的短利行為,可在實行限售期的同時,推行高管持股情況的及時公告製度,起到監督的作用。此外實行控股股東賠償的機製,可以約束高管在決策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增加高管決策成本風險以遏製其短利行為。

(四)完善投資者保護的相關法規

相關法規應進一步加強中介機構的風險責任,使其能理性引導市場預期,從而完善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機製。

參考文獻

[1]馬樹才,鄧康橋.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與大股東減持套現行為研究[J].南都學壇,2013(1).

[2]李維安,李慧聰,郝臣.高管減持與公司治理對創業板公司成長的影響機製研究[J].管理科學,2013(4).

[3]路暢.上市公司高管減持行為的動因及市場反應分析[J].經管空間,2013(4).

[4]於海林.上市公司高管增減持行為研究[J].學術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