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滲透的思考
銀行分析
作者:程佳敏
【摘要】國際上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主要集中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類信貸和融資業務領域,但就中國目前而言,其範圍更為廣泛,影子銀行概念包含多種層麵,即機構層麵、業務活動層麵、工具層麵。不同維度口徑的統計,揭示了影子銀行的範圍。本文梳理了中國影子銀行的發展現狀,對中國影子銀行的作用及其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影子銀行社會融資總量全口徑融資監管風險
一、中國“影子銀行”的興起
從目前“影子銀行”結構性的角度,“影子銀行”為何會在最近幾年瘋起,主要與商業銀行流動性受限以及在嚴格監管體製下商業信用屢屢出現等問題息息相關。從外部資本的流動性而言,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由於國際金融出現問題,國外投資者對於國內的外彙投資開始放緩,而從而影響到國內的實體經濟,對於國內商業銀行,其流動性也出現下降;就國內資本流動性角度而言,一方麵自2008年的40000億信貸規模下放後,由於集聚相應產生的後果一一體現,風險預警頻頻響起,商業銀行逐步收緊監管,同時商業銀行資本壓力驟然上升;另一方麵,存貸比、受托支付、實貸實付等監管指標的執行又進一步對於商業銀行融資投向的“緊箍咒”加緊了。
“影子銀行”在上述背景下得到迅速發展,其滲透的範圍也進一步的擴大,在商業銀行結構性和周期性提供信用能力受限的情況下,正以驚人的擴張速度興起。目前社會上傳統的“影子銀行”體係體現了可以說是銀行把資產從表內轉移至表外的一種手段,俗稱“表內資產表外化”。由於我國目前的金融體係主要還是以商業銀行體係融資為主導,長期的積累使得商業銀行具有豐富的客戶資源以及多種豐富的渠道優勢,最初期,我國的影子銀行體係實際上就是表內資產表外化的體係,通常表現為“銀證合作”、“銀證信合作”、“銀信合作”、等等。
“影子銀行”對應社會融資體係的結構性變化。但是,由於一直以來由銀行融資所主導的金融體係,雖然流動性受限、渠道受阻等多重問題使得“影子銀行”應於而生,但很多觀點還是主觀地將“影子銀行”認為是銀行體係的非優質資產所以表外化。因此,如果由銀行為主導的“影子銀行”體係向直接融資和非銀機構的發展邁進還是需要經曆一個艱辛漫長的蛻變過程。
但總體而言,影子銀行的產生在對我國融資市場的結構進行重新的調整。傳統的意義上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融資在向影子銀行與銀行並存的局麵隨著融資渠道的拓寬以及直接融資的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在逐漸發展成長。
二、全口徑融資角度看“影子銀行”的發展
國際上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主要集中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類信貸和融資業務領域,但在中國這一框架可能顯得過於寬泛,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的融資業務大部分都是以銀行為主體,其他金融機構作為通道的類信貸業務。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尤其是證券、保險、基金等機構在杠杆空間、投融資來源和渠道上具備著較大空間,因此未來在金融混業化加速的情況下,非銀行、非信貸類融資擴張具備著較大的潛在空間。
根據申萬研究的全口徑融資統計數據結構來看,原來的間接融資模式主體中外彙占款、貸款在全口徑融資餘額中的比例是快速下降的;而由於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波動,直接融資方式企業債券淨融資的比例加速放開,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隨著近幾年銀監會監管政策的變化,以及證監會的相關政策的出台,這兩年銀銀同業項下的融資餘額占比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而信托、銀證這兩年由於監管力度下降和金融業務的開放,在全口徑融資餘額中的占比有所提升。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業務是銀證合作,增速達到646%,而企業債券淨融資餘額和信托管理資產餘額近5年增速也基本維持在40%以上。
2012年末,據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官方公布數據及部分證券公司、媒體報道數據估測,截至中國“影子銀行”規模最窄口徑、較窄口徑、較寬口徑、最寬口徑分別約為14.7萬億元、22.3萬億元、28.8萬億元、32.3萬億元。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2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67.3萬億元,同比增長15.6%;人民幣貸款6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8.2萬億元。從數字上看,相對於同期127萬億的銀行總資產規模、67萬億的貸款餘額,最寬口徑的影子銀行估測規模占同期貸款餘額比例接近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