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策略研究
銀行分析
作者:張玲
【摘要】該文旨在研究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問題,為此,其研究核心在於分析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商業銀行會產生哪些影響以及商業銀行目前的經營策略與利率市場化要求之間存在哪些差距,然後運用以上的結論對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做出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經營策略
顧名思義,利率市場化是指中央銀行放開利率的管製,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根據資金供求狀況等因素自行決定利率的過程。至2013年7月20日,我國的貸款利率已經全麵放開,利率市場化隻剩下最後一個關鍵環節—放開存款上限,以實現利率的全麵市場化。
然而,就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大行其道的同時,商業銀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可以促進資金的流向更加合理化、效益化,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金融創新,加快銀行轉型;另一方麵又會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挑戰。也正因為此,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各方對銀行業前景的擔憂也有所增加。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究竟會給商業商業銀行帶來怎樣的挑戰?商業銀行又該采取怎樣的經營策略來應對這些挑戰呢?這些均稱為大家關心的重要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深入探討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這一問題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從西方國家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一個培育金融市場的過程,是金融市場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一個係統性的改革,涉及層麵極廣,作為我國社會經濟體的“主動脈”——商業銀行,在這場改革中,受到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但也必須認識到,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來說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將麵臨更大的挑戰。
(一)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帶來的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穩步推進,如今商業銀行股份製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初步搭建起較為規範的公司治理基本架構,內部管理、內部控製機製和風險控製的能力也有所加強[2]。這都是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商業銀行所具備的有利的條件。在此基礎上,抓住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契機,將會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以下的轉變。
第一,有利於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和發展中間業務。利率管製時期,產品創新能力受到抑製,產品創新的積極性不高,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率市場化將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創新空間。商業銀行既可以利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為企業、個人提供服務,也可以用來規避自身的風險。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銀行間的競爭加劇。這會激發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二,有利於商業銀行管理機製的優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對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利率市場化促使其在管理經營時關注利率變動對其帶來的一係列的影響,有助於國有銀行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機製,促進其向商業化轉軌,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同時,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後,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構建以市場化的利率為基礎的收益率曲線,將內部的資金轉移定價與市場利率有機結合,從而提高商業銀行內部績效考核與內部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第三,有利於優化客戶結構和資產負債結構。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銀行可以根據自身規模,從管理成本、業務風險等多方考慮,對業務交易靈活定價,實行差別化價格策略。這樣一來,就可以優化商業銀行的客戶結構,也使得其資產負債結構也更加合理化。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利用價格上的調整來改善不利的缺口狀況,這使得商業銀行可以更加靈活地管理其資產負債狀況。
(二)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利率市場化改革猶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改變了銀行業已習慣的利率決定機製和變動規律,從而給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銀行利差縮減,傳統盈利模式受到衝擊。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的利差將縮小。這可以從國際上一些國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踐中得到有力的證明。如美國在1986年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後,其1986~1990年的存貸存貸平均利差相較於1980~1985年的存貸平均利差縮減了54個基點。與大陸情況較為相似的是台灣地區,從台灣地區來看,台灣在改革完成出其裏查有所擴大,但之後開始慢慢縮小,其1997年存貸利差比1996年收窄了21個基點。整體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後利差一般會縮小0.5%~1%[3]。而目前在我國,存貸款利差收入構成利潤的主要來源。雖然各行在客戶經營上有所區別,但事實上真正能引起利潤快速增長的,仍是依賴於低成本的存款來源和高比例的貸款,從表1中可知,各行的淨利息收入比基本在7成左右。因此,利率市場化後一旦利差收窄,將不可避免地對我國的商業銀行的傳統的盈利模式產生巨大的衝擊。
2.商業銀行資金定價能力麵臨考驗。對商業銀行而言,影響其經營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盈利能力和風險控製能力,而金融產品的價格會直接對其盈利產生影響。在利率市場化以後,利率由商業銀行自主確定,金融產品價格成為商業銀行市場競爭的重點。因為利率競爭的背後,其實是成本的競爭。此時,商業銀行需要更加關注其自身的經營目標、戰略決策、市場策略等因素,而這些正式商業銀行需麵臨的新課題。但在目前商業銀行基本上沒有在市場中進行資金定價的經驗,如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為多少,資金定價須考慮哪些因素,定價必須遵循什麼原則,以何價位推出商品(如貸款或存款)等,這些都有待於在市場中不斷探索和實踐[4]。
3.利率波動加大,利率風險加劇。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是指由於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導致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我國上市國有商業銀行的重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基準風險和期權性風險將隨之而上升。同時,利率市場化的時候,商業銀行客戶通過買入和行使期權,可以在利率波動較為頻繁的時候,把利率風險鎖定,雖然要支出購買期權的費用,但隻要行使期權的收益超過期權成本,就能把利率變動的風險轉嫁予銀行。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利率風險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未來麵臨的主要風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