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造假的分析與防範
財會園地
作者:何淼
【摘要】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更離不開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可以說真實性是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活動的日益頻繁與複雜,會計造假問題也變得尤為嚴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會計造假的現象已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做假賬的手段更加多元化、複雜化、隱蔽化,對社會經濟秩序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而,對企業會計造假的分析與防範顯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會計信息會計造假防範
會計作為一個管理信息係統,對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會計職能的有效發揮更離不開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可以說真實性是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會計造假的分析與防範問題是近些年才引起世界範圍內的普遍重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出現破產即陷入財務困境的頻率越來越高,因而對企業會計造假分析與防範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高。
一、企業會計造假的原因分析
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是會計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會計造假使得會計信息的質量甚至真實度都不複存在。針對會計信息造假現象,現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其產生原因進行探究。
(一)委托代理製的缺陷
現代企業的典型特點就是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從而導致委托代理關係的產生。掌握企業內部信息的經營者作為代理人,可以直接操縱企業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報表編製,當雙方的利益發生衝突時,代理人會為了追求自身的財富,通過會計造假製造虛假信息來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為了使自己的經營業績更好看,顯示自己的管理水平,獲取高額的經濟利益或得到升遷,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會經常指使或暗示會計人員對會計報表進行粉飾,進而導致投資者的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二)會計法律、法規、準則、製度不完備
我國目前還處在經濟改革攻堅時期,會計法律法規及一些準則和政策還存在許多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地方。由於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許多企業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利用準則和製度規定的不嚴密、不明確進行會計利潤操縱,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準則的製定沒有充分考慮實際可能影響到的相關方的利益,必然會造成會計準則頒布的初衷與實際運行的效果相去甚遠。社會各界包括會計從業人員對會計準則的發布沒有太大的反響,隻是當作一項國家政策規定、技術學習任務來執行和完成,使會計準則的實施流於形式。
(三)會計職業道德滑坡
會計造假現象的大麵積發生折射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嚴重滑坡,這主要表現在進行會計職業活動時,會計人員違反其職業道德規範。比如,單位負責人指使或暗示會計人員造假。據調查,在大部分會計造假案件中,許多會計人員是在負責人的指使、強令下進行會計造假,此時他們在堅守會計職業道德和保住工作飯碗之間往往就選擇了後者。另外,業務勝任能力差,缺少遵守法律的意識也是一個原因。會計是一門特殊行業,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和會計準則不斷加強自我學習,而有的會計從業人員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導致專業技術水平低,無法按照新的會計準則開展工作。
二、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措施
(一)改善外部環境,完善單位治理結構
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負責人授意、指使會計人員造假,而根源又在於企業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以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製對代理人行為進行控製。因此,要想防止虛假信息的產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采取措施:首先,改變不合理的內部激勵方式。可以適當增加非財務指標對管理者的評價,將對管理者的長期績效補償與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其次,建立健全獨立董事製度,成立審計委員會。業應當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以產權製度為核心,進行科學管理;可以任命具有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員為獨立董事,並組成審計委員會,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獨立審計,以最大限度地約束會計造假行為,保證會計信息的高質量,避免內部人控製和“一股獨大”的現象。同時,強化企業內部控製係統,完善內部控製環境和會計係統,形成健全、有效的內部控製製度,使各級部門人員權責利相統一,互相牽製、互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