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由貿易的起源與發展
交流平台
作者:王香苓
【摘要】隨著自由貿易逐漸成為國際經濟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世界貿易自由化也就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然而,自由貿易的起源和發展可以說經曆了很長一段艱苦的歲月,從古時的貨品平等交換到後來的重商主義貿易保護政策,再到自由貿易的產生和沉浮,種種壓力之下的自由貿易風雲變幻之後,最終被人們所認可並成為現今多邊貿易體製的發展主流,而我國也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發展中。
【關鍵詞】自由貿易起源發展保護貿易多邊貿易
自由貿易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製和障礙,取消本國進出口商品各種優待和特權,對進出口商品不加幹涉和限製,使商品自由進出口,在國內市場上自由競爭的貿易政策。
隨著自由貿易逐漸成為國際經濟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今世界貿易自由化也就成了必然的發展趨勢。世貿組織的形成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普及帶動了現今各國間貿易壁壘的逐漸削弱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使世界市場經濟擴大化的同時加快了各國產業發展進程,為實現國家利益和多方共贏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自由貿易理論從形成到後來被世界所認可卻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歲月,在多數以唯保護貿易馬首是瞻的年代,貿易自由的提出無疑會是一場大的辯論賽。
早期的對外貿易要追溯到古代,當時的陸路運輸成本極高,所以海運成了最佳的方式,人們依靠海運帶來外麵的物品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生活的同時也從自願貨物交易中得到了利益。眾所周知,自由貿易的理由很大程度上立足於勞動分工導致的收益,因此先前的商品分工帶來了貿易交換的雛形。而影響至今的普世經濟學說也為後幾個世紀的自由貿易理論的建立和維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學說認為,上帝故意在世界各地不平均地散布資源和物品,為的是促進不同地區間的商業來往。這實際上是指如果不同地區的貿易有利可圖,就應當加以接納,而且應允許其順其自然,不受幹預。這樣的主題成為自由貿易理論的引導,同時在之後為自由貿易辯護中也一直被提及,直到後來普及一時的重商主義形成之後也一直未能改變。
自由貿易理論是在工業資本主義之前由亞當·斯密在著作《國富論》中提出的,而這個詞出現於16世紀末,正是因為人們大量討論了貿易如何才能興盛,自由與貿易有何關係等問題,在此過程中“自由貿易”作為國家的最優政策被提了出來。
在此之前的重商主義是資產階級最初的經濟學說,它主張政府幹預經濟生活,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和其他貿易限製來保護國內市場。那一時期的歐洲各國均采用這樣的方式豎起層層貿易壁壘,力求保住國內貿易順差,使黃金白銀源源不斷流進,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乃至後來經濟一飛衝天的英國均是如此,於是,鼓勵出口,限製進口的貿易政策一直延續著,直到西班牙等國的經濟被其他貿易對手戰勝,再到自由貿易理論被重視的時刻。
那為什麼自由貿易會被應用呢?簡單來講,采取重商主義保護措施的國家一直鼓勵出口,那被出口國的境況就是不斷的進口而很少出口,這樣不平等的貿易交換總有一天會終結,那麼貿易也就很難再發展下去。所以亞當·斯密《國富論》中認為,“我們可以繼續通過保護主義來實行壟斷賺取金錢,但如果選擇了自由貿易,我們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平等競爭的自由貿易才可以使利益實現最大化”。斯密的觀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首次采用自由貿易政策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且將這種方法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重商主義其實做了貿易自由發展必然的經過。對於發達國家,當資本已經足夠去拓寬世界市場,自由貿易帶來的利益成了人們追求的再一個目標,於是,打開國際市場成了曆史的演變,將全球上所有的國家都納入自由貿易圈內成為強國爭取原土資源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正如古老的中國就是在英國貿易欲望的驅使下被迫打開國門,從而以鴉片戰爭為開端卷入國際貿易。所以,自由貿易多少帶有強國的目的性,無法否認自由是以強盛為一個前提,但是當時的自由貿易的確是為世界打開了一道來往的大門。
然而,自由貿易的發展到這時也同樣麵臨著挑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各國對新興產業實行的貿易保護手段再次將自由貿易推上風口浪尖,保護貿易的再度興起為德國等擁有新興產業技術的國家提供了一個不受衝擊的發展環境,並通過保護國內市場使他們的經濟發展到了高潮。由此,自由貿易最終被世界所放棄。同一個時代,一係列主張保護國家貿易的學說也隨之興起,如穆勒與幼稚產業論,澳大利亞保護論,自由貿易的福利經濟論等就從多方麵挑戰自由貿易的弱點。就像以上後兩者所說,自由貿易能使經濟財富最大化,並因此有可能讓經濟福利也最大化,但不能說明每個人都會改善處境,除非對收入減少者給予補償。這一收入分配效應問題構成了反對自由貿易的一條重要理由,因為自由貿易的確無法贏得最高程度的經濟效率,也不能讓所有參與自由貿易的成員都得到利益,甚至還會讓優勢國家不再享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