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把一切交給時間(2)(1 / 2)

在富蘭克林報社前麵的商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於開口問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一美元。”店員回答。“一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它的價格就是一美元。”沒有別的回答。

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 “富蘭克林先生在嗎?”“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這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一美元二十五分。”富蘭克林不加思索地回答。“一美元二十五分?你的店員剛才還說一美元一本呢。”“這沒錯,但是,我情願倒給你一美元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一美元五十分。”“又變成一美元五十分?你剛才不是說一美元二十五分嗎?”“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價錢就是一美元五十分。”

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在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時間就是金錢。”

謬誤與真理之門

真理與謬誤相依相存。發現真理,常常是在經曆過一次次謬誤之後。

“砰!砰!砰!”一個匆匆而來的路人急切地敲打著一扇神秘的門。不久,門開了。

“你找誰?”門裏的人問。

“我找真理。”路人答。

“你找錯了,我是謬誤。”門裏的人 “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了。

路人隻好繼續尋找。他趟過很多條河,翻過很多座山,可就是遲遲找不到真理。後來他想,真理和謬誤既是一對冤家,那說不定謬誤知道真理在哪兒。

於是他重新找到謬誤,謬誤卻說:“我也正要找它呢。”說畢又關上了門。

路人不死心,轉悠一圈後又繼續敲開了謬誤的門,可謬誤留給他的卻是一副冰冷的麵孔。

就在路人近乎絕望地在謬誤門口徘徊的時候,不斷的敲門聲吵醒了謬誤的鄰居,隨著 “吱呀”的一聲輕響,路人回頭一看,天哪,這不正是真理嗎?

真理就住在謬誤的隔壁。人們尋找到真理,常常是在一次次地敲響謬誤的門之後。

青年和老人

並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夠成為果實,但是,所有的果實都曾經是鮮花。

有個風華正茂的青年,時常輕視飽經風霜的老人。

一天,父子倆同遊公園。青年順手摘下一朵鮮花,說道:“爸爸,我們青年人就像這朵鮮花一樣,洋溢著生命的活力。你們老年人,怎麼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父親聽罷,在經過小賣部的時候,順便買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顆,托在掌心裏,說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錯。如果你是鮮花,我就是這幹皺的果實。不過,事實告訴人們:鮮花,喜歡讓生命顯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實,卻愛把生命凝結在深藏的種子裏!”

年輕人還不服氣:“要是沒有鮮花,哪兒來的果實呢?”父親哈哈大笑: “是啊,所有的果實,都曾經是鮮花,然而,卻不是所有的鮮花都能夠成為果實!”

難以言表

生活中除了喜怒哀樂還有許多情感我們難以用文字表述,也正因為它們,人生才更加豐富,生活才更加美麗。

一位畫家在美術館辦個人畫展,畫展中的一幅鯉魚圖引起了幾位前來參觀的女士的注意,除了讚歎畫麵上的栩栩如生之外,她們還就鯉魚怎樣吃好展開了討論,邊說邊在畫上比劃著,竟全然沉浸在美味之中。

畫家在不遠處看到自己的畫被作如此欣賞,心情難以言表。

其實生活中我們常會有類似的難以言表的情感。

一位先生帶著自己漂亮的女友去參加一個晚會,當所有的賓客連聲讚歎這位先生的女友美麗的時候,這位先生自豪無比,但同時心中也生出一陣無名的不舒服,因為他看到了幾位男士嫉妒、貪婪且不安分的眼神。

還有一件事讓我深有感觸。

我的一個女同事今年已四十多了,可是她卻像追星族一樣喜歡一個女電影明星。後來她告訴我:她並不是羨慕女明星的美麗,也不是欽佩她的演技,隻是因為這位女明星曾在一部電影中演了一個母親,母親哄孩子睡覺時,一邊用手輕輕拍著孩子,一邊溫柔地叫著孩子的小名,湊巧的是我的同事的小名和那孩子的小名是一樣的。

當我的同事看到這個鏡頭後竟哭起來,因為她想起了她的童年和她早逝的母親。我想這位女明星怎麼也想不到她的一位觀眾是因這個原因喜歡她的。

生活就是這樣!除了喜怒哀樂之外還有許多的情感我們難以用語言用文字表述,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難以言表的情感,我們的人生才更加豐富,生活也更加美麗。

創新必勝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能找出把事情做理更好的辦法。創新隻在於找出新的改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