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個人在他的地裏掘出一個絕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於是他就拿著它到一位喜歡各種藝術珍品的收藏家那裏出售。收藏家用高價買下這尊雕像,然後他們就分手了。在回家的路上,他數著錢邊走邊想著,自言自語地說道:“這筆錢能使人生活得多麼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誰也夢想不到已有千年,怎麼有人會出這麼多錢買它呢?”
而收藏家卻在欣賞他的雕像。他思索著,也自言自語地說:“多麼美麗!多麼栩栩如生、多麼偉大的傑作——而它剛從千年的酣睡中蘇醒。為何竟有人寧願不要這一切,而要既無生命、又無詩意的錢呢?”
客廳裏暖瓶的爆炸你說的越是真的,也越像是假的,越讓人不能相信。
主人沏好茶,把茶碗放在客人麵前的小茶幾上,蓋上蓋兒,當然還帶著那甜脆的碰擊聲。接著,主人又想起了什麼,隨手把暖瓶往地上一擱,匆匆進了裏屋。
作客的父女倆呆在客廳裏,10歲的女兒站在窗戶那邊看花。父親的手指剛剛觸到茶碗那細細的把兒……忽然,啪的一聲,跟著是絕望的碎裂聲。
——地板上的暖瓶炸了。女孩也嚇了一跳,猛地回頭來,事情盡管極簡單,但這近乎是一個奇跡:父女倆一點兒也沒碰它。的的確確沒碰它。而主人把它放在那兒時,雖然有些搖晃,可是並沒有炸啊。
暖瓶的爆炸聲把主人從屋裏驚了出來。他的手裏拿著一盒糖。一進客廳,主人瞅著熱氣騰騰的地板,下意識地脫口說了聲:
“沒關係!沒關係!”
那父親似乎馬上要做出什麼表示,但他控製住了。
“太對不起了,”他說,“我把它碰了。”
“沒關係。”主人又一次表示無所謂。
從主人家出來,女兒問:“爸,是你碰的嗎?”
“……我離得最近。”爸爸說。
“可你沒碰!那會兒我剛巧在瞧你在玻璃上的影兒。你一動也沒動。”
爸爸笑了,“那你說怎麼辦呢?”
“暖瓶是自己炸的!地板不平。李叔叔放下時就晃,晃來晃去就炸了。爸爸,你為啥說是你……”
“這,你李叔叔怎麼能看見?”
“可以告訴他呀。”
“不行啊,孩子。”爸爸說,“還是說我碰的,聽起來更順溜些。有時候,你簡直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說的越是真的,也越像是假的,越讓人不能相信。”
女兒沉默了許久。“隻能這樣嗎?”
“隻好這樣。”
培 養
連這麼貴重的東西都等閑視之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不一般的氣度和眼界,至少不會斤斤計較一分一厘的數目。
父親領著幼小的兒子去探望一位老人。兒子在房子裏轉了轉,看上了一款古瓷碗,他說他想用它來盛飯。
聞言,老人起身從古玩架上取了那古瓷碗遞給孩子,讓他帶回家去,如同我們把家裏的長毛絨玩具順手送給朋友的孩子一樣。做父親的急忙阻攔,堅持不受:這樣昂貴易碎的珍品,豈是可以交在孩子手裏的?不說明它的價值,小孩子就不懂珍惜,說明了,卻怕這般奢侈,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恰恰相反,老人說,應該讓他知道這東西價值連城,應該讓他用來吃飯或者遊戲。如果要打碎就打碎好了。連這麼貴重的東西都等閑視之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不一般的氣度和眼界,至少不會斤斤計較一分一厘的數目。
卸不掉的責任
一份責任,而付出一生的代價,一生責任,幾世的負擔。
換了一個新的地方住,對一切都不太熟悉。所以,一天天的,我很少出門,隻是偶爾隔著那扇大大的窗子,看看外麵那廣闊的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