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挨打主要是由於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當,性情粗暴或者不了解情況,這是可以而且必須做解釋工作的,但應該在他們情緒暴怒之前,或者在事情已發生、父母心情平穩後,否則隻能是火上澆油。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挨了打,都不能賭氣,產生對立情緒,故意在行動上幹出違背父母意願的事。這樣做不但會使父母更傷心,矛盾更激化,更重要的是會因為我們不聽從父母的忠告,犯更大的錯誤。
對父母的打罵心裏不滿,表麵上卻裝得無所謂,為了免受皮肉之苦以消極的態度應付父母,回家報喜不報憂,能瞞就瞞,能騙就騙,這樣做的結果是在你避免挨打的同時,也失去了一次父母幫助你的機會,長此下去後果是很難想象的。
四、與父母產生隔閡時怎麼辦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青少年便強烈渴望擺脫父母的監護,成為在人格上與父母完全平等的獨立人,這種心理斷乳是第二次誕生,是比前一次更為徹底的解放。在這個特殊時期產生隔閡是難免的。
1.產生隔閡的原因
父母形成人生觀的曆史時代與今天的中學生不同,而做父母的總喜歡用自己成長的經驗教育要求孩子,做子女的則認為父母的經驗過時了,更希望他們跟上時代的潮流。
父母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興越愛好與我們中學生有很大差距,而他們又處處想以自己習慣化了的行為模式要求自己的子女,子女則更喜歡按時代的要求建立新的行為模式。
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經常是恨鐵不成鋼,子女則覺得父母的要求過高,有些要求並非合理,如晚上不許看電視,不讓看小說……
出於對家庭、兒女安全幸福的考慮,父母大都安於現狀,希望家庭穩定少變。處理問題喜歡思前想後,不願冒風險;子女則初生牛犢不怕虎,對現狀不滿足,力求改變現狀,富有創新精神。
父母即使在子女長大成人後,還把他們當作小孩子,事事不放心,處處要幹涉。子女則覺得自己長大了,能獨立處理各種問題,不需長輩一一指點幹涉。
以上分析說明家庭中客觀存在的矛盾,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當然並不意味著父母與中學生難以和諧相處,難以找到共同語言。如果你希望父母更多地尊重自己,那作為子女也要同樣理解、體諒父母,從而在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奏出協調悅耳的和弦。
2.中學生應如何處理
一是接納他們的意見:認真考慮他人的意見、想法是否有道理,是否比我們的高明。如果造成隔閡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對問題考慮不周,就應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見解,接受父母的意見,即對他們的合理想法給予肯定。
二是融合兩種意見:有時父母的想法與自己的想法出現分歧、並不都表現為一方的絕對正確或錯誤,而是各有所長,要父母全部放棄自己的主張不合理,讓你完全接納父母的意見不妥當。於是可以采取融合的方法來解決,共取其長,共舍之短。最終組合成一個更為合理、更為完美的意見。
三是並存兩種意見:當一方自以為是,一方不以為非,一方固執已見,一方不肯相讓,真的出現雙方意見難以融合時,就不妨采用“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辦法。關鍵是不要強行幹涉父母的意誌,隻要我們能與父母長期共處在一種互相尊重、諒解的友好氣氛中,最終是不難建立起感情交融的橋梁的,這座橋梁的基石是理解。
五、要求遭到拒絕時怎麼辦
你的要求遭到父母的拒絕,常常會感到失望,若仔細分析往往事出有因。
1.要求被拒絕的原因
一是你的要求可能過高。這多半屬於物質方麵的要求,一般說,隻要條件許可,父母總會想方設法滿足子女吃、穿、用方麵的要求,但家庭支出是有計劃的,如果你的物質要求過高,就會增加較多的開支,給生活帶來困難或過重負擔,那肯定會遭到治家嚴格的父母的拒絕。
二是你的要求與父母的想法不合。站在你的角度考慮問題,有些要求可以合情合理,如暑假幾個同學結伴去外地旅遊,可作為父母他們可能另有想法,獨立遠離家門,又無老師帶隊,是否安全?一旦出了問題怎麼辦?這些對缺乏經驗的中學生可能連想都沒想過,父母則要權衡利弊得失,一旦發現你的要求有欠妥之處,就會加以否定。
三是你的要求提得不合時宜,即提出要求的時間、地點、場合不對。如父母正為家庭的一筆額外支出發愁,你卻提出要買一雙新的旅遊鞋……
2.中學生應如何處理
你生活在一個家庭中又未長大成人,無獨立的經濟來源,各種要求隻有通過父母的幫助、指導才能得以實現,要想使自己合理的要求得到最佳程度的滿足應注意做到:
要求一定要合理,所提要求應順應父母原有的心理水平,至少不能突破他們所能承受的壓力的限度,特別是涉及到用錢方麵,更要十分注意考慮家庭經濟的實際支付能力。
提要求看時機,合理的要求因為不合時宜也會遭到拒絕,所以要注意父母的情緒,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日子,還要看地點場合,一般來說在客人麵前不宜向父母提要求。
提要求掌握好表達技巧,提要求要陳述一定的理由,如何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十分重要。在正式提出某個某求前,要把前因後果理清楚,理由想充分,還要善於抓重點。為了摸清父母的意圖,有時也可以進行適當的試探,同時還須注意說話的口氣,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然後再慢慢提出要求。
還應提醒的是,你的要求遭到拒絕不一定是壞事,乞求父母對自己的任何要求都一概滿足這是不現實的,更何況你的要求未必合乎道理,同時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對你們的成長也有害無益。
六、與父母發生“頂牛”怎麼辦
與父母發生“頂牛”在多數情況下並非是為了什麼原則性的大事,往往就是因為一句話說得不投機,或者在某個問題上彼此看法不同,相持不下。
“頂牛”現象的出現是令人不愉快的,它既給父母帶來痛苦,又給自己增加煩惱,甚至給家庭帶來始料未及的嚴重後果,有的同學並不是存心與父母過不去,有時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麼會把事情搞僵。
1.發生“頂牛”的原因(隻從學生自身分析)
原因之一是自尊心太強,一般說來,好“頂牛”的同學大多自尊心很強,很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平時喜歡聽順耳話,不愛聽逆耳話,在家裏表現得更為嚴重,希望父母順著自己,不願自己的意見遭到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