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胡耀邦
同誌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報告。
一、曆史性的轉變和新的偉大任務
自從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們已經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艱巨任務,在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中取得了撥亂反正的重大勝利,實現了曆史性的偉大轉變。
這次代表大會的使命,就是要通過對過去六年曆史性勝利的總結,為進一步肅清十年內亂所遺留的消極後果,全麵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確定繼續前進的正確道路、戰略步驟和方針政策。黨中央堅決相信,這次代表大會一定能夠把這個曆史的重任擔當起來。
曆史性偉大轉變的勝利實現,有哪些主要標誌呢?
我們在思想上堅決衝破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各個工作領域獲得了生氣勃勃的創造力量。我們恢複了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麵目,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我們結束了長時期的社會動亂,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製正在逐步健全,各民族的平等團結關係重新獲得加強,愛國統一戰線有了進一步的擴大。由於出現了這樣的政治局麵,現在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曆史時期之一。
我們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班子逐步得到了調整、整頓和加強。從總體上看,黨和國家各級組織的領導權已經基本上掌握在忠於黨和人民的幹部手中。
我們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了經濟建設上來,堅決清除經濟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認真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正確方針。現在我國經濟已經渡過最困難的時期,走上了穩步發展的健康軌道。
我們的教育科學文化工作正在走上正軌並得到一定的發展,呈現出初步的繁榮景象。黨同知識分子的關係,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這三支基本社會力量相互間的團結狀況,現在也比較良好。
我們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作了重大的努力。人民解放軍在加強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麵,在改進軍政軍民關係方麵,在守衛邊境、保衛祖國安全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就。軍隊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有了新的提高。
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完成曆史性偉大轉變的過程中,本身也經受了考驗和改造。黨為端正黨風作了大量工作,逐步恢複優良傳統,正在鬥爭中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回顧過去六年的戰鬥曆程,我們走過的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十年內亂給黨和國家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是黨中央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種種巨大困難以後才取得的。
“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傾錯誤,影響很深廣,危害很嚴重。在深入揭發批判林彪、江青這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同時,必須對“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麵清理。這就不能不涉及毛澤東同誌晚年所犯的錯誤。毛澤東同誌對中國革命作出了不朽的偉大貢獻,因而他在黨和人民中長期享有並且今後仍將享有崇高的威望。對於我們黨的錯誤,包括毛澤東同誌所犯的錯誤在內,有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勇氣進行自我批評,能不能曆史地、正確地進行這種自我批評,是能否撥亂反正的關鍵問題。剛剛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時候,我們黨對全麵清理“左”傾錯誤的思想準備還很不夠,加上當時黨中央主要負責同誌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繼續犯著“左”的錯誤,這就使得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間,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是非沒有得到應有的澄清,撥亂反正呈現徘徊局麵。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重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這對於動員群眾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次大會的政治報告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這就起了嚴重阻撓撥亂反正的消極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曆史功績,就在於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此後,黨從各個方麵深入總結曆史經驗,科學地闡述了許多從實踐中提出的有關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問題。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標誌著黨勝利地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黨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既對多年來的“左”傾錯誤和毛澤東同誌晚年的錯誤作了科學的分析和批判,又堅決地維護了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維護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真理和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這樣做的結果,既分清了是非,又加強了團結,為各項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在製定和實施一係列方針政策的過程中,力求符合客觀實際,防止在注意一種錯誤傾向的時候忽視另一種錯誤傾向。在曆史大轉變的時刻,由於舊思想、舊習慣的嚴重影響,由於對新事物缺乏經驗,加上其他社會政治因素的作用,人們思想上的片麵性是很容易發生的。近幾年來,對黨的解放思想的方針,對毛澤東同誌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對社會主義現階段階級鬥爭形勢的估計等重大原則問題,在一部分黨員和黨的幹部中出現過不同傾向的錯誤認識。有些同誌不能完全擺脫過去“左”傾錯誤的影響,有意無意地要回到“以階級鬥爭為綱”的老路上去。另外一些同誌則偏離馬克思主義的軌道,發展到了懷疑甚至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地步。黨在這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保持堅定的立場,及時地正確地開展了反對“左”和右的傾向的兩條戰線的思想鬥爭。黨中央一方麵係統地清理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即還要實行所謂“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革命”的錯誤理論,防止導致階級鬥爭擴大化的錯誤繼續發生,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製的建設,恢複和發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另一方麵,重申以堅持黨的領導為中心的四項基本原則,批評和製止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並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各種犯罪活動進行堅決的打擊。在處理許多實際問題的時候,都盡力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全麵性的要求辦事。因此,我們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許多相當複雜的思想問題和社會政治矛盾處理得比較妥善。
在經曆了十年內亂之後,積累的問題非常之多,應興應革的事項頭緒紛繁,新的工作的開展又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的問題。這就要求黨分別輕重緩急,有秩序地進行工作,逐步解決各種問題。拿經濟工作來說,十一屆三中全會首先抓住農業這一環,著重克服過去指導上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恢複和擴大農村社隊的自主權,恢複自留地、家庭副業、集體副業和集市貿易,逐步實行各種形式聯產計酬的生產責任製,同時提高了糧食和其他部分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隨後又解決了多種經營的方針問題,從而使農業麵貌很快發生顯著變化,由原來的停滯不前變得欣欣向榮。廣大農民多年來沒有象今天這樣高興過。這對於帶動整個經濟形勢以至政治形勢的好轉,都起了重大作用。隨著農業狀況的改善,又在調整工業結構中著重解決輕重工業的比例失調問題,調整重工業的服務方向,使輕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在這同時,還調整了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壓縮了過大的基本建設規模。這樣就既改善了國民經濟的內部比例,也改善了人民生活。解決別的方麵的問題,基本上也是采取這種抓住中心環節以帶動其他的方法。
黨所以能取得上述許多方麵的勝利,歸根到底,是由於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科學原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創造曆史的科學原理。事實不正是這樣的嗎?黨堅決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順應了人民的要求和曆史發展的潮流。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後,人民對黨寄以很高的希望。人民要求撥亂反正,要求安定團結,要求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黨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誌,製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把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重新引上康莊大道。人民對黨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的事業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當我們回顧過去六年的戰鬥曆程的時候,很自然地會想起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期間發生過的兩次曆史性轉變,一次是由北伐戰爭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在那兩次轉變中,當黨和人民的力量遭到慘重損失,革命陷於危機的時候,國內外敵人都曾認定我們必將徹底失敗,我們自己隊伍裏也曾有不少人動搖悲觀。但是,黨並沒有被巨大的困難所壓倒。在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物領導下,黨以超乎尋常的革命膽略和革命毅力,頑強地繼續戰鬥,獨創性地尋求適合中國特點的革命道路,終於扭轉危險的形勢,使革命事業獲得新生,開創了勝利發展的新局麵。
這一次轉變,與過去那兩次相比,曆史條件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黨已經是全國政權的領導核心,我們國家已經經過長時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人民的力量比過去革命戰爭時期強大得多。社會主義事業雖然由於“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巨大損失,但仍具有不可戰勝的強大生命力。我們雖然失去了毛澤東同誌、周恩來同誌、劉少奇同誌、朱德同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但是還有同他們並肩戰鬥過的許多老革命家作為中流砥柱,還有受過革命戰爭考驗的許多老同誌和建國以後鍛煉成長的大批中青年同誌作為中堅力量。在黨中央領導下,經過全黨上下的緊張努力,經過全黨同誌同全國億萬人民的團結戰鬥,我們終於實現了又一次曆史性的偉大轉變。
同誌們!我們在過去六年中取得的偉大勝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不僅不能滿足於已經取得的勝利,而且必須看到,我們黨的工作還有不少缺點,還有很多困難,還有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振奮革命精神,埋頭苦幹,為奪取新的更大勝利而努力奮鬥。
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曆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從這次代表大會到下次代表大會的五年間,我們要根據上述總任務的要求,從當前實際出發,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繼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認真整頓黨的作風和組織,爭取實現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實現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實現黨風的根本好轉。在這同時,我們要同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在內的全體愛國人民一道,努力促進祖國統一的大業。我們還要同全世界人民一道,繼續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而鬥爭。這就是擺在我們麵前的全麵開創新局麵的偉大任務。
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麵高漲
在全麵開創新局麵的各項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繼續推向前進。為此,黨實事求是地確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和一係列正確方針。
從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紀末的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鬥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億元增加到二○○○年的二萬八千億元左右。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國國民收入總額和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將居於世界前列,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過程將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人民的收入將成倍增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到那個時候,我國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還比較低,但同現在相比,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將大為增強。隻要我們積極奮鬥,紮紮實實地做好工作,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這個宏偉的戰略目標是能夠達到的。
通觀全局,為實現上述經濟發展目標,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農業問題,能源、交通問題和教育、科學問題。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隻要農業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較好辦了。目前我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都比較低,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薄弱,特別是人多耕地少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今後必須在堅決控製人口增長、堅決保護各種農業資源、保持生態平衡的同時,加強農業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行科學種田,在有限的耕地上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並且全麵發展林、牧、副、漁各業,以滿足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
當前能源和交通的緊張是製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幾年,我國能源生產的發展放慢了一些,而能源的浪費仍然十分嚴重。交通運輸的能力同運輸量增長的需要很不適應,郵電通訊設施也很落後。要保證國民經濟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發展,必須加強能源開發,大力節約能源消耗,同時大力加強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的建設。
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落後,大批職工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熟練工人和科學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今後必須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推廣各種已有的經濟效益好的技術成果,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必須加強應用科學的研究,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並組織各方麵的力量對關鍵性的科研項目進行“攻關”;必須加強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的計劃、管理水平和企業事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必須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包括幹部教育、職工教育、農民教育、掃除文盲在內的城鄉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