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算的心算大師
哈特從小就在父親的教導下練習心算,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他終於成為一名出色的心算大師。他能夠在別人剛剛說完需要計算的數字之後,馬上說出正確無誤的答案。即使是麵對特別難的混合運算,哈特也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偏差。為此,哈特感到十分自豪。他也經常受到各地的邀請,前去進行心算表演。正所謂“藝高人膽大”,無論去什麼地方參加表演,哈特從來都沒有怯過場,幾十年來一直如此。
這一次,他同樣信心十足地站到了台前進行心算表演。台下的大多數人都是帶著小型計算機來的。他們一方麵是想驗證一下哈特的心算技能,另一方麵也想感知一下人腦與電腦哪一個反應更快。在表演期間,人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台為哈特出題。上台出題的人們盡可能地出一些運算更為複雜、數字更為龐大的題目,顯然他們既為哈特的心算技能所折服,又想出其不意地難倒這位從來都沒有失誤過的心算大師。但是他們都沒有難倒他。哈特看到他們一個一個心服口服地走下台去,心裏更加得意。
就在哈特倍感得意之時,又有一位女士走上台來。這位女士其貌不揚,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很嚴肅。看到這位女士,哈特想:“眼前的這一位肯定又是想來難倒我,可是這隻是一場遊戲,何必那麼認真呢?”女士緩緩說出了要出的題目內容。
“有一列火車要開往某一個地方,在始發站上一共有6089人上車,在經過第一個車站時下車22人,上車84人;下一個車站又下了13人,上了61人。”
聽到這裏,哈特不由得在心中輕笑了一下,“如此簡單的加減運算題,真是幼稚得很。”
女士依然在不緊不慢地說著自己的題目,“下一站又下了48人,上了39人;再下一站下了64人,上了76人;再下一站下了94人,上了77人;再下一站下了59人,上了162人;再下一站下了195人,上了67人。”說到這裏女士停了一下,哈特一副誌在必得的樣子,但是他願意裝作謙虛大度地對女士說:“您還可以接著提問的,請問還有嗎?”
女士仍舊是一副不慌不忙的嚴肅樣子,她說,“當然有,火車一直向前行駛,到下一站又下去295人,上來24人;再下一站下去82人,上來35人,再下一站下去673人,上15人。”
女士又停了下來,此時哈特真希望她能說出一點更有難度的題目,因為她的題目幾乎不能讓哈特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心算才能。但哈特依然表現得相當有禮貌,他對這位女士說,“如果題目到此為止的話,我想我現在就可以說出火車上剩下多少人了。請問您的題說完了嗎?”
女士看了看哈特說,“隻剩下最後一句了”,然後她大聲地說:“我要問的是這列火車沿途一共經過了多少站,而不是火車上還剩下多少人?”
聽到女士最後的這一句話,哈特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告訴孩子
哈特的心算本領確實令人佩服,但卻因為一個簡單的問題而難倒。其原因不在於他的能力,而是他的態度,自認為勝券在握卻疏忽了回答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先弄清楚問題本身是什麼。這就告訴我們,時刻都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謹慎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擺在你麵前的問題。
馬拉汽車
某個農村,住著一個名叫卡特爾的中年人。卡特爾以身體強壯,勤奮節儉聞名。他辛勤勞動十多年,成了遠近小有名氣的富翁。
由於平常習慣節儉,卡特爾還是過著一般人的生活。
有一天,外地來了一個推銷員,後者費盡了喉舌,終於說服他購買了一部豪華汽車到農場去,但那部汽車的速度非常慢。原來,卡特爾為了省油錢,沒有啟動汽車發動機引擎,隻用四匹馬在前麵拉著走。
告訴孩子
生活之中也有馬拉汽車的現象,就像有些人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卻偏偏不肯做,非要別人督促,才不情不願地做完。與其這樣,為何不在別人沒有提起之前就主動做完做好呢?既可以完成事情,又會因別人的讚揚而有一天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