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動中俄蒙陸橋沿線地區貿易投資再上新台階(2 / 2)

記者:據我們了解,中俄蒙陸橋沿線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合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諸多不足和製約因素,您怎麼看這一現狀?

孟憲東:我們認為,目前陸橋沿線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不夠活躍,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陸橋沿線地區溝通機製不健全。盡管通過兩屆“二連浩特經貿論壇”的推動,初步建立了區域性溝通機製,但推動區域合作的載體和平台非常有限,信息溝通的渠道還不暢通,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很多協作都是自發和分散的。二是貿易投資環境亟待優化。沿線地區吸引外來投資的政策、措施還很不健全,投資者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旅遊合作、勞務合作的擴大存在很多政策性障礙,通關便利化尚有很大差距。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蒙方鐵路目前運輸能力僅為1600萬噸,烏蘭巴托至紮門烏德“千禧公路”啟動10年但至今尚未全線貫通,鐵路和公路運輸能力亟待提高。受到蒙古國征收高額過境費以及運力不足的影響,俄方發往二連浩特方向自備車皮在蒙古境內滯留時間較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二連口岸對俄貿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通往國內市場腹地的鐵路運輸也存在很大的瓶頸,貨物積壓現象比較嚴重。我認為,上述困難和問題,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通過爭取國家支持以及加強自身努力,切實加以解決。

記者:二連浩特市已經成為自治區陸路口岸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今後,在實施向北開放戰略,提高口岸綜合服務能力方麵,二連有什麼戰略設想?

孟憲東:我市資源稟賦較差,口岸是我市主要的資源依托。實踐證明,隻有不斷擴大向北開放,才能充分發揮口岸資源的獨特優勢,促進口岸的發展和繁榮。過去五年取得的發展成績,歸根結底源於向北開放的不斷深化;實現未來的發展目標,也必須寄希望於向北開放的進一步拓展。突出實施向北開放戰略,我市要著力提高口岸綜合服務能力,這也是我們做好口岸工作的根本切入點。基礎設施建設事關口岸功能提升,事關服務全國全區向北開放大局。過去五年,我們多方爭取,組織實施了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使口岸發展的支撐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創造了發展新優勢。但當前口岸基礎設施仍然存在很多製約因素和“瓶頸”問題,必須繼續著眼於打基礎、利長遠,堅持不懈地推進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為口岸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條件。

記者:“十二五”時期,二連推動口岸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孟憲東: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以特色產業培育為重點,著力做大做強口岸經濟。實施“貿易立市”戰略,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和物流基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進出口加工基地。實施“旅遊活市”戰略,加快建設邊境特色旅遊基地。二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著力提升口岸和城市的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錫二線鐵路、集二線鐵路雙幅電氣化改造、二連鐵路站場擴能改造、二連至滿都拉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錫二線高等級公路以及連接公路、鐵路口岸的西環路、東環路建設,推進建立二連浩特國際航空港,構建集鐵路、公路、航空為一體,連接環渤海港口群的通疆達海大通道。加快推動電力外送通道建設,不斷提高風電光電輸送能力。加快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工程,提升電網整體輸配電能力。加快公路口岸旅檢查驗通道、礦產品專用通道、跨境皮帶運輸通道等項目建設,提高公路口岸通關能力。經過五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扭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局麵,為口岸長遠發展提供保障。三是以“走出去、引進來”為重點,著力提高開發開放水平。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切實加強與中蒙俄陸橋沿線地區的交往和協作,推動沿線地區建立廣泛的政府、商會間協調聯絡工作機製,在貿易促進和投資合作方麵實現有效對接加強。與環渤海港口的交流合作,推動二連浩特“無水港”建設,打造口岸“直通車”,探索發展臨港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