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2 / 3)

(二)注重園區建設,打造承接產業轉移的強勢載體

沒有一個好的承接載體,再好的區位也無法承接產業轉移。近年來,針對新一輪產業轉移的趨勢及特點,赤峰市積極探索園區建設新模式,全力主攻園區建設,提高園區承載能力。一是積極推進“一區多園”、“園中園”建設進程。按照“工業向基地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的總體要求,全市12個旗縣區規劃建設了10個工業開發區、工業園區,並分設了近30個工業集中區或專業化園區。二是加快專業化、特色化園區建設。根據各地區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確定各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及承接重點。目前,克旗煤化工園區、大板煤電化園區、錦山銅產業園區、翁旗玉龍機械製造園區、喀旗和美建材園區、寧城塞飛亞和紅山文鍾食品加工園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園區已經形成,專業化、鏈條化、配套化、集群化發展的勢頭逐步顯現。三是全力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按照“統一規劃設計、分步實施”的方式,各旗縣區加快完善工業園區供電、供水、供氣、汙水處理、道路、環保、通信、物流、消防等基礎設施,積極完善工業園區出入通道建設,加大配套設施的投入。通過上述措施,全市已有自治區級工業園區4個,市級工業園區8個,自治區級循環經濟園區2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1個,這些園區為赤峰市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重要支撐。

(三)圍繞產業轉移需求,製定了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

在全麵落實國家、自治區相關政策的基礎上,製定出台了《赤峰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赤峰市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施方案的通知》(赤政字[2010]149號),明確了財稅、金融、土地、環保、工商、人才等方麵的政策保障措施。在財稅支持方麵,對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05 年本)》中鼓勵類的項目,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 70% 以上的內資企業,經稅務機關認定,在 2010 年底前,減按 15% 征收企業所得稅。符合國家最新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標準,經省級以上管理機構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按 15% 征收。在金融支持方麵,市本級及各旗縣區設立和壯大融資性擔保公司,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風險補償資金,為轉移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駐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健全承接企業貸款的 “ 六項機製 ” ,簡化授信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在土地保障方麵,鼓勵轉移企業進入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其所需工業用地采取出讓方式供應,按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收取土地出讓金。固定資產投資 1000 萬元以上轉移項目,土地出讓收益由市及各旗縣區財政視轉移企業投資強度和預期收益以不低於 50% 的比例作為項目支持資金用於支持企業發展。在環保方麵,環境總量指標優先支持產業轉移項目。環評審批上優先受理產業轉移項目。在工商方麵,對轉移企業注冊登記,依法可以簡化的程序一律簡化,符合當場登記條件的當場登記。在人才方麵,鼓勵產業轉移企業引進和聘請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著力解決外來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問題。大力發展職業技能教育,鼓勵產業轉移企業與學校開展技能人才合作培訓。此外,各旗縣結合本地實際,也出台了各項優惠政策。翁牛特旗製定了扶持工業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工業園區企業入駐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規範性文件,從製度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四)增強服務意識,著力改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的優劣,不僅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潛力,也決定了其是否具備吸引外來資金、技術和人才,促進資源集聚的能力。近年來,赤峰市突出了服務比招商更重要的理念,著力改善投資環境,靠服務留住項目。一是建立項目審批 “綠色通道”。針對項目審批手續繁瑣的問題,建立了一整套吸引客商投資的服務體係。如翁牛特旗集中清理34項行政審批事項,建立了“一個窗口受理、一個部門代辦、一次費用收取、一周內辦結”等服務製度。二是積極解決企業建設發展中的困難。在貸款融資方麵,組建了小額貸款公司,建立園區投資公司,盡最大努力為企業協調解決貸款問題。在企業用工方麵,積極引導城鄉富餘勞動力到園區企業就業。同時,引導市內學校立足服務產業發展,調整辦學思路,推進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