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等人獲獎中國援非醫療隊獲評委會致敬(1 / 1)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等人獲獎中國援非醫療隊獲評委會致敬

新聞人物追蹤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

他的頒獎詞是: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蕩滌了人心。

現年已經89歲的他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

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

他們的頒獎詞是: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意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他的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他們退休後即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至今已有十餘年。

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

他的頒獎詞是:清水即將漫過家園,最後一次,把紅旗在牆上抹平。你帶領鄉親們啟程,車輪移動的瞬間,心間隱痛。不敢回望,怕牽動一路哭聲。五十年間,兩度背井離鄉,我們的老支書,一生放不下的,不隻是白發高堂。

他是湖北黃湖移民新村的黨支部書記,為配合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他曾兩次帶領村民移民,重找致富路。

好心人“炎黃”:張紀清

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彙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國人最熟悉的兩個字,掩蓋了半生的秘密。他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為我們點燃。

他是江蘇江陰市民張紀清,27年來,多次署名“炎黃”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學。

做兒子的耳朵和向導:陶豔波

她的頒獎詞是: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現年48歲的她,辭職陪失去聽說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十六年苦讀,兒子終於如願考上了大學。

大漠“獵鷹”:木拉提·西日甫江

他的頒獎詞是:鋼的意誌,鐵的臂膀,每天都在與死亡的狂沙較量。危險無處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為了同胞的安寧,他選擇了翱翔。高飛的獵鷹,他絕不孤獨,因為身後是人民!

他是新疆和田地區公安局民警,曾數十次將暴恐犯罪活動扼殺在預謀之中。

麻風病醫生:肖卿福

他的頒獎詞是:偏見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莊圍困。他來的時候,心裏裝著使命,衣襟上沾滿晨光。像一名戰士,在自己的陣地上頑強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溫暖驅趕絕望。醫者之大,不僅治人,更在醫心,他讓陽光重新照進村莊。

他是江西贛州於都縣皮防所的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與麻風病人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守護父親的孝女:朱曉暉

她的頒獎詞是: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溝坎。命運百般擠對,她總是咬緊牙關。寒風帶著雪花,圍攻最北方的一角。這小小的車庫,是冬天裏最溫暖的宮殿。她病中的老父親,是那幸福的王。

她原是一位記者,為給父親治病,她辭掉了報社的工作,欠下了一身債務,周末還要給“債主”的孩子補習功課。

矢誌報國赤子情懷:師昌緒

他的頒獎詞是: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他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他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勳,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梁。

他是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兩院”院士,曾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好好的活著:鄭州市二七社區隴海大院居民

他們的頒獎詞是:一場愛的馬拉鬆,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溫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來,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

隴海大院裏的鄰居,39年如一日,照顧著父母已不在人世、高位截癱的高新海,給了他一個幸福的家。

此外,“感動中國”還向抗擊埃博拉病毒的中國援非醫療隊表達了年度致敬。因為這些中國醫生在最危難的時刻,和非洲人民站在了一起,患難與共、風雨同舟。這不僅是中非友誼的真情體現,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醫生的使命,看到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應對埃博拉,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迄今,中國在當地支持並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國醫務人員累計近600名,並已向13個非洲國家提供了4輪價值約7.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援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衛生領域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動。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