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與弟弟程育的《手足情》

百味人物實錄

作者:邢大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程琳所推出的專輯中,有一張專輯特具親情意味,這就是程琳與弟弟程育聯手演繹的《手足情》。

由於出生在梨園世家,弟弟程育很小就學習戲劇演唱。程琳、程育相差一歲,父母為培養他們姐弟倆很辛苦。每個星期天,父親都要用自行車載著小程琳去老師家學二胡,風雨無阻。1974年,年僅7歲的程琳和6歲的弟弟程育就同時登台演出了,程育唱樣板戲,程琳拉二胡,有板有眼的二人一下子就成了洛陽城裏的小明星。程琳13歲首次以歌手身份登上北京舞台,一曲《小螺號》使她迅速紅遍北京城,成為中國歌壇年齡最小的第一代流行音樂歌星,從此以其清新純美的演唱風格奠定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歌壇的地位。1982年,專集《童年的小搖車》榮獲“太平洋”“雲雀獎”。同年調進入東方歌舞團,任獨唱演員。1983年到香港演出轟動非常,被當地人譽為“小鄧麗君”。

《手足情》是程琳與弟弟程育推出的唯一一張專輯,“弟弟唱得很好,但後來改行做生意,也就離開了舞台。這些年,有時候我開演唱會,還會請他回來客串一下共同唱幾首歌。”程琳說。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已經是歌壇巨星的程琳曾“觸電”,出演了由謝飛導演,薑文主演的電影《本命年》,該片曾榮獲當年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程琳說:“在《本命年》中我完全是本色出演。之前有一天薑文問我敢不敢拍電影,我說有什麼不敢的。後來他找我說要去拍一部電影,在片中就是扮演一個歌手。我當時很年輕,也不懂拍電影是怎麼回事,在片場完全是聽他們說怎麼演就怎麼演。也許現在再找我去演電影,我或許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吧。”

由於事業的蓬勃發展,程琳與弟弟程育也聚少離多,而這也促成了《手足情》。對於這首描寫姐弟親情的歌曲,程琳回憶說:“那時候程育在廣州工作,我們倆一南一北、一年到頭很難相見,彼此都很思念。許多時候,隻要一靜下來,程育也會想起小時候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情景,這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一晚上便創作了歌曲《手足情》,並請著名音樂人朱德榮作曲後,由我們姐弟倆同台演唱。後來廣州太平洋音像公司為我和程育錄製了這一張專輯,這個專輯的名字就叫《手足情》。”

其實,在程琳的演藝生涯中,親情始終是她謳歌的主題之一。1990年,剛剛22歲的程琳卻遠涉重洋,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攻讀現代音樂、作曲、製作,度過了一段她稱之為“最快樂”,也是最難過的日子。程琳說:“那段時間的生活,對我來說益處非常大,在唱歌方麵以前完全是唱自己的本色感覺,沒有太多的修飾,但是非常能打動人。在美國學習的這幾年,我注重了在聲音技巧方麵的發展。我在美國的演出活動都不是在中國人的圈子裏,我不太願意老是把自己過去的東西反複拿出來演。但是在美國人中間做演出,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唱中國歌曲不太可能受歡迎,所以我就拉二胡,我覺得這樣就能把他們拉傻了。結果,我的猜想還真對了。每次拉二胡之前我總是先為聽眾講一段故事,然後再拉一個《江河水》,很多美國人都為之感動。後來我覺得老是這樣也不行,因為這麼多年了我不應該還用同樣的拉法做演出,我一定要弄出新二胡演奏方式來。這樣,我就和一些美國特別出色的小孩一起探索著創造二胡的新音樂風格。我慢慢地把二胡拉得有點像爵士和藍調,變成非常現代的一種感覺。二胡在人們的印象中隻能拉悲悲切切的音樂,現在我把它改變了,而且使它的個性都隨之改變了,讓二胡真正可以由人來控製。在去美國之前,我在內心裏覺得自己特別聰明,但是去了美國之後,覺得自己特別普通。在美國我認識到我真的還得努力。如果不努力,那點天賦慢慢就會被用光。也是在美國生活的這幾年中,我的性格變得直率了。以前在國內演出的時候,哪怕有幾千個觀眾在等我,如果我肚子疼鬧情緒,我就不去演出了。那時候我年紀太小了,不懂事。現在我已經完全變了。我的美國老師告訴我:即便隻是麵對一個觀眾,你也要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