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薩拉熱窩刺殺細節

曆史人物鉤沉

1914年6月28日早上,身為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的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乘火車來到薩拉熱窩,之後改乘汽車經佩爾碼頭前往市區。斐迪南大公的車隊由6輛車組成:第一輛車上坐著薩拉熱窩市市長丘爾契奇和警察專員熱爾德;第二輛車是一款經典的雙門跑車,頂蓬被卷了起來,以方便車上的斐迪南大公夫婦清楚地看到夾道歡迎的人群;第三輛車上坐著的是波斯尼亞州的州長波蒂奧雷克將軍和哈拉赫中校;其餘3輛車上坐的都是當地的警察和隨從人員。

6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這是一個星期日的早晨,整個城市都沐浴在暖融融的陽光中。但對於奧匈帝國來說,6月28日並不是一個吉利的日子。1389年6月28日,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敗了塞爾維亞王國的貴族軍隊,結束了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地區的統治,為日後奧斯曼帝國吞並塞爾維亞奠定了基礎,是以這天被當地人稱為“聖維特日”。當天,整個塞爾維亞地區的紀念活動熱烈而激進,因為這是科索沃地區在經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後贏得自由的第一個聖維特日。黑手社在1914年6月28日的一份記錄中寫道:“科索沃自由了!科索沃終於報了一箭之仇!”斐迪南大公在這個時候來到薩拉熱窩,無疑是對塞爾維亞乃至整個波斯尼亞地區的挑釁。

在斐迪南大公抵達的當天早晨,數名恐怖分子已在隱匿據點就位。他們的腰間都綁著小蛋糕大小的炸彈以及12秒引爆裝置,口袋裏還揣著上滿子彈的左輪手槍,還隨身攜帶著氰化物粉,在他們完成使命後,可以痛快地了斷自己。為確保萬無一失,黑手社準備了充足的人力和武器,以便在有人被發現、逮捕或刺殺失敗時,立刻有其他人繼續完成刺殺行動。

與此相對的則是當地政府不到位的安保措施。盡管被告知可能會出現恐怖襲擊,斐迪南大公夫婦依然乘坐敞篷車沿著擁擠的、人盡皆知的既定路線行進。本應站在人群與車隊之間起保護作用的警戒人員竟然一個也沒有到位,甚至連貼身警衛團也不在身邊,警衛團長錯誤地同另外幾個當地官員乘坐在其他車輛上,而將自己的下屬留在了火車站。

斐迪南大公夫婦對自己的安全也毫無戒備。3天前,他們暫住在薩拉熱窩附近的伊利茲小鎮,還一時興起步行到大集市裏參觀。他們並不知道,加夫裏洛-普林西普這個當時也藏匿在伊利茲小鎮集市中的塞爾維亞青年會在3天後開槍打死他們。他們在離開伊利茲小鎮的前一天晚上,大公夫人索菲還在晚宴上遇到了波斯尼亞族的領導人蘇納裏奇,他曾告誡過當地政府,在塞族民族情緒嚴重激化的時候,讓斐迪南大公夫婦進入市區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但索菲卻告訴他說:“我親愛的蘇納裏奇,您錯了,我們在這裏的每一個所到之處都感受到了友好的氛圍,即便是在塞族地區,他們也都在以極大的熱情歡迎我們。”

斐迪南大公在當地,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難以與之溝通的人,他想在他波斯尼亞之行的最後一站,表現得更加“親民”一些。

最重要的是,6月28日是斐迫南大公夫婦的結婚紀念日。盡管有哈布斯堡王朝繁文縟節的宮廷禮儀作祟,但大公和夫人的婚後生活非常美滿。大公曾在1904年對一個朋友說過,我能和“我的小索菲”結婚,可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索菲執意要在他們結婚紀念日這天留在斐迪南的身邊,因為在薩拉熱窩這個奧匈帝國的海外附屬國,他們能擁有與在維也納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第一波刺殺,未能奏效

車隊駛向市中心的楚穆爾亞橋,街道兩旁的民居和店鋪牆麵上都掛著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黑黃相間的旗幟和代表波西尼亞的紅黃相間的旗幟。隨著周圍歡呼聲漸強,人群中一個名叫穆罕默德·巴希奇的刺客的手已經握住了口袋裏的炸彈。但就在他剛想拉開引信時,卻感覺到他身後正站著一個警察,這讓他稍微遲疑了一下。

第一個發起刺殺行動的是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查布裏諾維奇,隱藏在靠近河岸一側人群中的他,扔出了炸彈。聽到引信被拉響的聲音,大公的保鏢哈拉赫還誤以為是車胎爆了,但司機已看到了迎麵飛來的炸彈,於是趕緊猛踩油門。時至今日,我們還不能確定,當時是大公揮手擋開了炸彈,還是炸彈砸到了車篷上自動彈開了。炸彈在車後方發生了爆炸,炸彈的碎片波及到周圍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