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巴蜀又亂(2 / 2)

但是,有些事情本身往往就是一柄雙刃劍。正當昌符春風得意之際,那些被觸到了痛處的老婦人以及丫環奴仆等,便在那裏狠狠地責罵著昌符了,他們甚至揚言要拿破鞋碎摑他的臉麵呢。盡管昌符此後也曾當過尚書郎、膳部員外郎等官職,但由於他為文輕薄,而且很多時候還妨礙了政務,遂遭到了禦史的彈劾;彈章裏尤其他的為人及其詩作均屬有傷教化,所以他的官職很快就被削奪了。

可見,昌符的成敗與否都跟他寫有關於奴婢的詩作大有幹係,這可真是令人感歎。但他這種因標新立異來使自己成名的做法,在當時比較閉塞的社會環境裏,卻不能不是值得人們深思的。884年,他的哥哥時任鳳翔節度使李昌言病重,任他為留後。唐僖宗隨後任李昌符為全權節度使。出於自己仕途不順的原因,所以李昌符對於皇帝並不是言聽計從,便從眾如流,做起了割據一方的藩鎮來。

李昌符有一定的才能,李昌符的大軍浩浩蕩蕩殺至隴山才刹車了。隴山險要無比,據此東出,可控扼關中,據此南望,可奪漢中、巴蜀。隴山為六盤山餘脈,綿延橫亙幾百裏,乃長安之右輔,其南有寶雞、大散關等關隘險要,扼關中、漢中、巴蜀之咽喉要衝;其山前則有隴關,控製著關中通向隴右的要道。

李昌符給部將的命令是:要以最快的度奪取關中;要盡可能的減損失,多用智,少用力,能用平和手段謀之的,就決不動武,因為巴蜀此刻有兩個大勢力相互敵視,東川王建和西川陳敬瑄,所以注定了對巴蜀之戰,是既打又拉,這並不是絕對的征服,過度的殺戳,反而會激起巴蜀軍隊的仇愾之氣,不利用大計的施行。

至於具體措施,一概沒有,戰機瞬息萬變,並非李昌符所能掌握,所以已全權交與前敵指揮,這與田令孜的事必躬親,恨不能直接指揮到一隊一伍的具體行動截然不同,田令孜指揮揚州一戰,就是用的這個辦法,隻不過那時代沒有電話電報,他就是千手千眼觀音附身,也無法對十萬大軍一層次的將佐進行指揮,頂多具體到軍、營一級,也正是因為權柄把持太重。

一但田令孜有失,指揮中心出了問題,各路大軍立刻群龍無,退得就會毫無章法,從戰無不勝馬上變成一敗塗地。

李昌符在軍隊建設上十分注重軍權君有,我的軍隊是屬於我的,不是麾下大將的,在軍隊的日常建設和訓練上借鑒了驃騎軍的一部分優點,但是對出征作戰的具體指揮權,他卻絕對下放,給予前敵指揮人員充分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