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避“嫉妒”切莫引火燒身
對受嫉妒者最明白無誤的要求,是謹防孤高自傲的外在形象。“嫉妒”之心,可回避而不宜刺激。嫉妒如燃勢凶猛的火,千萬小心提防萬不可引火燒身。而受嫉妒者也實在不必要在這一點上得不償失,影響前途。既然嫉妒是一種不可理喻、難辨涇渭的低層次情緒,所以沒必要去計較個你長我短、你是我非,更不必針鋒相對,非弄個“水落石出”、“青紅皂白”。須知,這不是學術討論,更不是法庭對峙,你的對手不會用“邏輯”、“情理”或“法律依據”與你爭鋒的。嫉妒之心本來就沒有與你處在同一個檔次上,因而任何“據理力爭”,都是你吃虧、受損,不僅降低檔次,還無謂浪費時間、虛擲精力。最佳方式是胸懷坦蕩,從容大度。對出於嫉妒的種種“雕蟲小技”,完全可以視若不見,充耳不聞,一如既往。甚至應該以更為出色的成績來證實所受的認可是公正的。
4.保持頭腦清醒
應當認識到,嫉妒行為雖然頗能給人製造一些痛苦和障礙,但是嫉妒的人必有能力上的缺陷,或者在對手麵前自感能力不足,也就是懼怕在事業上和成就上與對手競爭,與能者進行正麵較量。所以從本質上講,嫉妒行為是掩蓋自己軟弱無能的行為,是內在虛弱和自私的反映。
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可以使我們在嫉妒行為麵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堅定的信念。既然嫉妒行為不過是一種掩蓋軟弱無力的行為,我們又何必放棄自己的追求而去適應這種低級的趣味呢?讓人家去說,我們仍走自己的路!不應在嫉妒行為麵前躺倒,更不應該屈服於嫉妒行為。堅持奮進,爭取更大的成就和榮譽、使嫉妒行為拖不垮你,拉不倒你,擋不住你,這是對嫉妒行為最有力的回擊。
當然,對於事關人格、名譽的流言蜚語和無中生有的誣陷之辭,也不能置之不理,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澄清,所謂適當首先是保持冷靜的頭腦,其次是不要采取過激行動。否則,你就會中“圈套”。
5.要善於弱化嫉妒
嫉妒是不健康心理的一種,嫉妒及其消極作用是不可能徹底消滅的,但可以減弱。經過人為的努力,可以使之達到相對弱小化,以使其不嚴重阻礙事業成功的程度。
弱化嫉妒的基本辦法是,不要對嫉妒者反目相向,仇恨相加,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這樣能緩解他的嫉妒帶給你的怒火。
在對嫉妒者同情理解的基礎上,應該采取具體的對待辦法:
1.故意示弱,以減弱嫉妒
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藝術精粹》中說:“大多數組織在結構上像一座金字塔,當一個人向金字塔頂端爬去的時候,最重要的崗位越來越少。因此,一個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別謹慎小心。首先,他從前的大多數同事深信自己應該得到這個職位,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它而不快。但特別重要的是:一個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須想盡辦法表現出謙遜和不氣勢淩人。他一定不要忘記他從前的共事者。”我們曾經目睹一位大學副校長任職以後,因嫉妒而生出的鬧劇。
原來他是一位普通教師,在二十幾年教學工作和生活中,結識了許多“難兄難弟”,往來甚密,不分彼此。1984年,學校班子調整時,有關部門任命他作了副校長。上台以後,他對可能因此而來的嫉妒沒有足夠的認識,對曾經同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事們,頤指氣使,呼來喚去,動輒訓斥。沒過多久,他就招來一片責難。一天,他正在召集學校中層幹部會議,忽然,門被猛然推開,進來一位“難弟”大聲喊到:“X X X,你真夠意思!剛扔下要飯棍,就打‘花子’(指要飯的人)!”全場為之騷動,這位副校長的處境十分尷尬。該校長的失策在於,不懂得示弱之法。盡管大家對他很嫉妒,如果他能夠十分注意謙虛和氣,尊重下屬,特別是尊重那些“老搭檔”,讓他們覺得,我自己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偶然的機遇高升副校長,工作全仗各位支持,否則將一事無成,寸步難行。這樣,準會自討沒趣和你撕破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