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苦難的過去(2 / 2)

在那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農村沒有孤兒院,好像也沒有民政局,大家都在忙著批鬥,沒工夫管這種事。王老漢撿孩子的事熱鬧了一陣,沒人來找,漸漸也就平息了,這個孩子王老漢給他取名王河生,撿到他的那天就是生日了。當時那塊玉,就掛在王河生的脖子裏,應該是他娘留給他的唯一遺物。

王河生長到十幾歲,王老漢去世了,那時候運動也結束了。人們在大力的恢複生產和建設,沒有人有精力照顧這個小男孩。王河生決定出去闖蕩,最後是村裏給了點路費,村長告訴他,混不下去了再回來。

王河生四處飄蕩,幾年後終於來到劉姐的老家,在一家小工廠燒鍋爐,那時最早的小企業都是集體製的,劉姐也在這個廠子上班,就認識了。後來聊起身世,兩個人都感歎命運的苦難,同是天涯淪落人,互生好感,就確定了戀愛的關係。

劉姐在老家沒有任何財產,哥哥嫂子對她也不聞不問。王河生畢竟在老家還有個王老漢留下的破院子,算是有個家。兩人工作了幾年,攢了點錢後,因為種種原因,辭去了工作一起回到王河生的老家王家鋪。推倒舊房子,蓋起了新房,村裏人都覺得這個孩子出息了,紛紛誇讚。

當時學校擴建校舍,王河生是建築隊的小工,因幹活賣力,為人靈活,被老校長招為學校的勤雜工。後來學校建鍋爐房,王河生就成了燒熱水的鍋爐工,那時候的他每天下班後,都要步行回家。

後來劉姐懷孕,家裏又沒有公婆照顧她,老校長覺得王河生不容易,就給了一間單人宿舍,劉姐就搬到學校來住了。不久老校長就退休了。

孩子生下來後不到半歲的時候,新校長覺得老鍋爐容積太小,學生越來越多,已不能滿足需求了,就決定換一個噸位大一點的熱水鍋爐。

結果,新鍋爐運行第三天,爆炸了。

大體的經過是,當天中午學生們接完熱水,王河生去給校方領導們送熱水,劉姐來喊丈夫回家吃飯,進了鍋爐房發現屋裏沒人,但鍋爐裏有“哢哢”的異響,聲音很大,不一會鍋爐各個部位的閥門、接口等處冒出白色的蒸汽,嗤嗤作響。

劉姐不知該怎麼處理,正準備去找丈夫,王河生恰巧送水回來,一看這個情景,大喊一聲:“快出去,鍋爐燒幹了!”一把將劉姐推出門外,接著一個箭步跳上台階,準備去開啟泄壓閥。

但來不及了,隻聽“轟”的一聲,劉姐就感覺被從門裏湧出的一股熱浪掀翻,暈倒在地。等她醒來,人已經在醫院裏了,丈夫王河生當場死亡,她出院後臉也成了現在的模樣。

後來,經過專業技術鑒定,鍋爐爆炸原因歸結為操作使用不當引起的,應由王河生負全責,但當事人已死亡,家屬也是重傷,學校處於人道主義立場,放棄對責任人的責任賠償追究,劉姐自是感恩戴德,一再表示等傷好以後,如果學校願意,她可以代替丈夫作學校的司爐工,並表示願意義務勞動,隻要管吃住,能養孩子就可以。

丈夫有一點象征性的撫恤金,但沒有賠償金,因為是責任方嘛。撫恤金僅僅幾百元而已,還不夠處理丈夫的後事,再加上劉姐治傷的醫療費,沒辦法之下,劉姐賣掉了王家鋪新蓋不久的房子。因為學校已經答應可以考慮劉姐的要求,所以倒不用很擔心露宿街頭。

劉姐出院後,就來到學校上班,發誓不再燙傷一個人,更不能燙傷學生。校方又購進了新的鍋爐,倒比原來的價格更貴,據說是為了更安全。

校方沒有讓劉姐義務勞動,隻是工資比丈夫低了很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丈夫去世已經快兩年了,但劉姐仍然時時想起他,在孩子睡著後,經常一個人流淚到天亮。

劉姐的往事讓我唏噓不已,心裏十分同情這個不幸的女人,暗下決心以後有機會就幫幫劉姐,可惜現在就一學生,實在是力量有限啊。

我和劉姐回到學校,劉姐立刻要抱著孩子去鍋爐房,想要替下胖子和猴子。

以前劉姐都是背著孩子在鍋爐房工作,有時會讓同在學校住的教師家屬張奶奶給看一下。劉姐的兒子王琦現在還不滿三歲,卻早就被劉姐送進了幼兒園,因為會跑了之後,再帶到鍋爐房就不安全了,幼兒園嫌小,是好說歹說才勉強同意的。

我跟著劉姐一塊往鍋爐房走去,遠遠地就聽見鍋爐房的方向嘈雜一片,好像有人在吵架罵街,是一個嗓門很高的女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