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音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韓素音是當代著名的女作家。父親周映彤,中國四川人,祖籍廣東梅縣,鐵路工程師,早年在比利時國學時,結識了她的母親瑪格裏特,兩人結婚後口到中國。韓素音於1916年中秋節出生於河南信陽周家穀,原名周月賓,周光湖,12歲起改名約瑟芬。“韓素音”是她的筆名,意思是“小而平的聲音”。
1935年,18歲的韓素音離開父母到比利時留學。1938年秋天,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全麵升級,祖國的危亡牽動著許許多多海外遊子的心弦。當時正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攻讀醫學的韓素音,決定中斷心愛的學業,放棄外祖父饋贈的一筆數目可觀的巨款,離別瀟灑倜儻,前途無量的未婚夫——一位年輕有為的律師,回到中國為抗戰盡力。
她在馬賽乘上海輪,取道香港,來到當時被稱為“抗日堡壘”的武漢。在口國途中的輪船上,她認識了從歐洲歸來的一名軍官學校的畢業生——唐保黃。在途中,他大談抗戰,表示不惜為拯救祖國而捐軀。韓素音認為他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最優秀的本質,於是他們相愛。這年中秋節,他們舉行了婚禮。
後來,她發現,他那分忠心,隻是對蔣介石個人,而不是對中國人民,他的所謂理想,隻不過是為了實現向上爬的野心,他對她結婚時不是處女耿耿於懷,盡管她在結婚前兩個星期已告訴過他。他說一旦自己成了大人物,別人會利用她同外國人的這種關係來反對他。他說要改造她,要她完全服從丈夫和家庭,不準有自己的意誌和人格。稍有違抗,拳頭就會雨點般落到她身上,有一次她竟被打暈了,事後他們雖然重歸於好,有時他也表示懺悔,但很快又舊病複發,情緒極不穩定。
1945年2月,唐保黃在英國擔任代理武官的三年任期已滿。他說他必須回國參加即將爆發的內戰。那時,他們夫婦之間的關係非常脆弱,破裂在即,她沒有同他一道走,留在英國繼續攻讀醫學專業。
1947年,唐保黃死於東北戰場。10年的婚後生活,是韓素音受盡屈辱的10年,她把這10年比作令人窒息的無鳥的夏天。
1948年,韓素音在英國取得醫生資格,接著在皇家自由醫院擔任了一年住院醫生。那時,中國革命正在取得節節勝利,她再也不想在英國“享清福”了,打算回到中國。
1949年1月,她帶著女兒乘機飛到了香港,在東南亞一帶四處奔波,搜集整理亞洲文化遺產,到大學進行講授,他還發表演講,積極宣傳中國和優秀的中國文化。從1964年起,她開始以寫作為職業,迄今,已經出版了25種書,在西方銷量很大。
她在中國領養了一名女孩,取名榕梅,意即“成都的梅花”,後到美國留學,與一名美國人結婚。
韓素音現在的丈夫是印度南方人,他給他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陸文星,他有三個印度血統的孩子,都已在印度成家。
現在,韓素音和陸文星定居在瑞士西部的小城洛桑,但她每年有7個月在世界各地訪問,演說。她的丈夫則埋頭幹自己的技術工作。平常,他們各做各的工作,互不幹擾,韓素音說:“我們之間的感情很好,但是在事業上,他忙他的,我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