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與他的賢妻高真
1922年冬天,聞一多從北京清華大學回到家鄉,在喜慶的鞭炮聲中,與高真舉行了婚禮。
高真與聞一多是同鄉人,是一位文淑、樸實的姑娘,在女子師範學校讀過一年書,就失學在家了。聞一多的這一阿親事是父母為他選擇的,而他見到高真,就非常喜歡他的性格,同情她的處境,更愛她的勤勞和資急。高真也為自己有了這樣一位才華過人、抱負遠大的丈夫百高興。他們親親熱熱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聞一多就很快返回北京了。半年以後,聞一多赴美留學,直到1925年才回國。當他在北京國立藝專剛找到一個任教的職位時,就立即將闊別三年的妻子接到北京,向她訴說別後的一切。
20多年間,聞一多和高真一直相敬如賓。雖然曆經顛沛流離,嚴風苦而,仍然堅貞不渝。聞一多早年專心治學,是一位頗負盛名的詩人和學者。後來又致力於國內的民主運動,是一位堅強不屈的革命者。高真一直沒有在社會上做工作,她始終肩負著主持家務的重擔,使聞一多能夠專心致誌地從事著述和工作。婚後,他們共有五個孩子,家境每況愈下。
高真精打細算,吃苦耐勞,常常為一斤糧食、半斤青菜而東奔西跑。
抗日戰爭期間,聞一多任西南聯大教授,靠微薄的收入很難維持八口之家的生活,為了養家糊口,聞一多常常起早貪黑刻製印章或兼課,掙點錢來補貼。高真更加簡樸勤勞,為了節省,她自己縫洗衣服、製做鞋子,還領著孩子在門前的山坡上開了一塊荒地,種上茄子、辣椒、西紅柿……。有對,家裏實在沒錢了,高真就帶著孩子們去挖野菜來充饑。
為了照顧丈夫的身體,她仍要炸兩條孩子們從河溝裏摸出來的小魚,或者炒一盤苦瓜絲端到他的麵前,每當聞一多用筷子夾起那特製的小菜時,總要深情地望著妻子,很難吃下去。
聞一多也時刻不忘關心妻子。除了生活上的補貼,還經常幫助高真學習文化知識,向她講述國內外的形勢和民主等革命道理。在昆明,他從進步朋友那裏得到延安的書刊,就及時交給高真閱讀。每當夜深人靜,夫妻倆在昏暗的燈光下一塊讀書學習,議論天下大事。共同的理想,使他們心連心,情更深。
然而,1946年7月15日,萬惡的國民黨特務暗殺了聞一多先生,高真在極度的悲痛中,心髒病發作,暈了過去,高真後來終於挺了過來,她怎能忘得了和聞一多在一起的歲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