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文不付的施舍
哲學家叔本華是一個十分吝嗇的人,他視錢如命,多一分錢也不肯花。可是他又怕人家看出來,於是他時常裝出很慷慨的樣子,好像從不吝惜錢財,經常施舍窮人。但事情最終並非如此,就在他好像要施舍時,他玩了一個小小的花招,把即將拋出的錢又巧妙地收了回來,並且做得十分體麵。
他每次到飯館吃飯時,總是故意在餐盤旁放一枚金幣。在德國,這枚擺在餐桌上的錢幣是留給侍者作為小費的。餐廳的侍者看到客人付給這樣優厚的小費,自然高興得不得了,於是便盡心竭力地招待這位客人。可是,當叔本華吃完飯,卻又把金幣放回口袋裏,並沒有付給侍者作為小費。一次,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借口說:“一旦我聽到就餐的官員們談論比女人、狗、馬更嚴肅的問題時,我就會把這一枚金幣捐給窮人。”以後,他究竟付給窮人金幣與否,人們無法得知。
怪癖
不知怎的,哲學家叔本華常常為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感所折磨。他不信賴人,也不相信上帝,他的座右銘是“信賴恐怖勝於仰賴信仰。”他從來不肯讓理發師替他修麵;無論什麼時候,聽到人們說起流行病,他便張惶失措,逃之夭夭。他在餐廳吃飯,常隨身自備一個皮杯子,他不願碰別人用過的杯子。
他常常擔心別人竊取或占有了他的財物。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居心不良,都在設法騙取他的財物,他把鎳幣藏在墨水瓶架下麵,把債券夾在舊紙張中;他的一切的財產項目都用希臘和拉丁文登錄,他從不用德文記帳。他對朋友毫無信心,也防範著他們;他把有相當價值的衣物都標上假的名稱,想魚目混珠,使人不知底蘊。
其實,他自己也討厭這些怪癖。閑暇之時他常坐在書房裏,嘴裏銜著一隻大煙鬥,冥思苦想,通常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就是這麼樣的一個怪人。
巧改標點自傳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巴爾肯在一次宴會上提議,每人用最簡捷的語言寫出一篇“自傳”,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為死後刻在墓碑上的墓誌銘。於是,在場的人冥思苦想,提筆作文。
不久,一位年輕人交給巴爾肯一篇隻有三個標點符號的自傳:一個破折號“——”,一個感歎號“!”和一個句號“。”。
巴爾肯問他這三個標點符號表示什麼意思,年輕人回答道:“一陣橫衝直撞;落了個傷心自歎;到頭來隻好完蛋。
巴爾肯望著那位年輕人淒然的神色,沉思了片刻,提筆在這篇“自傳”的下邊有力地又寫了三個標點符號:一個頓號“、”,一個刪節號“。”和一個大問號“?”。
巴爾肯用鼓勵的口吻對那位自暴自棄的青年說:“青年時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長,希望無邊;豈不聞‘浪子回頭金不換’?”
幾何與錢
被稱為“幾何學之父”的歐幾裏德像父親那樣引導他的學生們,循循善誘,不厭其煩;然而,當孩子對學習產生動搖時,他也會用辛辣的諷刺來鞭撻“孩子們”。一天,歐幾裏德在課上給學生講解幾何第一定理,講著講著,他發現一個學生在底下坐不住,一會兒和旁邊的學生說說話,一會兒又在桌下做小動作。歐幾裏德有意停了一下,用目光示意這位學生注意聽講,沒想到這位學生卻突然站了起來,問道:“請問先生,學習幾何究竟有什麼實際好處?”歐幾裏德聽罷,沉默了好一會,然後轉過身,吩咐一旁的傭人:“拿一點兒錢來給這位先生,看來,沒有錢他是不肯學習的。”
偷果子結下的緣分
蘇聯著名的遺傳學家米丘林有一個很大的實驗園地,裏麵種著許多各種雜交果樹,碩大的果實,時時吸引著調皮又饞嘴的孩子。他們不時地鑽進果園偷吃果子,使試驗受阻。這使米丘林十分頭疼。
一天,他們又鑽進米丘林的果園裏偷果子了。已經有所防備的米丘林出其不意地站到了頑童們的麵前,抓住了他們的“小頭頭”。這個孩子嚇壞了,他乖乖地站在那裏,準備接受一頓訓斥或打罵。
米丘林沒有打罵他,而是把他帶到自己的屋子裏,讓他喝茶,吃果醬,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你知道嗎?這些果樹不是一般的果樹,它們是做試驗用的,摘去了一個果子,也許就把一項重要試驗給毀掉了。”米丘林還熱情地說:“試驗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成功了,可以培育出許多新的好吃的果子,還可以讓一棵樹多結幾倍的果子,這些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了。將來你也許會愛上這種工作呢!”那個孩子聽了,連連點頭。自那以後,再也沒有頑童來偷果子了。
15 年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早晨,一個叫雅可烏列夫的英俊的農學院果樹專業畢業生來拜訪米丘林,要求到他的試驗園裏做練習生。米丘林接受了他的要求。這個大學生就是15 年前偷果子的“小頭頭”。他果真愛上了培育果樹的工作。
在米丘林的精心培養下,他當了生物學博士,成了米丘林事業的卓越繼承者。
情感世界中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從青年時代起,直至暮年,終生都喜歡同女子交往,從中得到快樂。
愛因斯坦年輕時經常在女大學生麵前演奏小提琴,若聽者是位漂亮的女子,他的琴聲就顯得特別熱情,格外富於柔情。
愛因斯坦常去拜訪巴赫托德太太,這裏有個小秘密——因為那兒住著好幾個女大學生。
愛因斯坦一生結過兩次婚。1904 年長子出生,6 年後次子出生。關於婚後的家庭生活,他的一位學生回憶說:“他(愛因斯坦)坐在書房裏,麵前是一堆寫滿了數學公式的稿紙。他的左手抱著他的小兒子,右手卻在那裏奮筆疾書。他的長子在玩積木,不時向父親提出些怪問題。‘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好了,’愛因斯坦總是這樣回答著說。最後,他幹脆把兩個孩子交給我照管一會兒,脫身後他便伏在桌上不停地寫。”另一位來訪者描繪了1910 年至1911 年間在蘇黎世見到愛因斯坦時的情景:“ 我走進愛因斯坦的房間,他正在那裏作哲學的沉思默想,一隻手還在不停地搖著搖籃,孩子就躺在搖籃裏。他嘴邊叨著一根質量很低劣的香煙,在另一隻手中有本打開著的書,爐子裏正在猛烈地冒煙。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他受得了嗎?受得了。他的內心深處恒有一個無比清靜的世界。那是他自己用思維和概念,用想象力和邏輯推理構築而成的物理世界。然而他卻沒有遊離於人類的情感世界之外。他既生活在這個世界又超脫這個世界。有時候,他在街上一邊慢慢悠悠地推著嬰兒車,一邊還沉浸在他的物理學思考中。嬰兒車同高深的電熱理論、量子問題放在一起仿佛是愛因斯坦生活的簡要概括。
愛因斯坦用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來解釋他的相對論:“如果你在一個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隻覺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個熱火爐上,片刻就像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的意義。”這可不是通過哲學思辨、數學推導或憑空冥想出來的結論。
這自然是他的親身經驗。在他的一生中,隻有他不止一次地在漂亮的姑娘身旁動情地坐過,他才會想到用這個生動的例子來解釋現代物理學上極艱深的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創作廣義相對論的熱烈日子裏,他也同樣熱烈地愛著一位女子。的確,人類性愛並不在謎樣世界之外。
昂貴的書簽
有一位電視台記者要求愛因斯坦發表電視講話。愛因斯坦拒絕了,盡管給他每分鍾講話的報酬是相當可觀的——1000 美元。
“我的話根本不值那麼多錢。”愛因斯坦說。
記者想了想,問道:“你大概不喜歡金錢吧?”
愛因斯坦笑著說:“噢,有個基金會最近寄來一張麵值1500美元的支票,我倒挺喜歡的。不過,我是把它當作書簽使用了,後來它連同那本書一起丟失了。”
“我給你一次機會”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研究“相對論”期間,經常去各大學進行論述“相對論”的演講。一天,司機在途中對他說:“你的這篇演講,我聽了不下30 次,早記得滾瓜爛熟了。現在,我也能把它講上一通了。”“好吧,我就給你一次機會吧。”停了一會兒,愛因斯坦接著說:“要去的下一所大學,人們還不認識我,到了那兒之後,我戴上你的帽子,你用我的名字作自我介紹,然後你就講吧。”司機非常成功地演講了關於“相對論”的論述,當他正要離開時,一位教授攔住他,向他提出了一個充滿數學方程和公式的複雜問題。司機不會,但他十分鎮靜,思忖了一會兒,對教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實在太簡單了,你居然向我提出來,真使我感到驚訝。為了證實這問題是多麼簡單,我可以叫我的司機來回答你的問題。”
諾貝爾的自傳
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科學成就在社會上得到了公認以後,他的哥哥要求他寫一個自傳提綱。他表示反對。由於他的哥哥一再堅持,他就回信附了下麵這篇傳略:艾·諾貝爾呱呱墜地之際,一個仁慈的醫生就該及早結束他多災多難的生命。
主要優點:平素清白,從不牽累別人。
主要特點:未娶,無家室,易發脾氣,消化不佳。
惟一願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過;不向財神頂禮膜拜。
一生重要事跡:無。這樣說是不夠還是多餘了呢?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哪些事情才能叫做“重要事跡呢”?。
“謝謝,小姑娘”
一天,著名學者愛因斯坦和女兒外出,在公共汽車上,他把眼鏡弄掉了。他彎下身去揀,由於高度近視,他沒有找到。
這時,坐在愛因斯坦對麵的一個小姑娘把眼鏡揀起來遞給了他。
愛因斯坦非常高興,忙說:“謝謝,小姑娘,你真可愛。
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克拉拉·愛因斯坦。”原來是女兒,父女倆都笑了。
魚子,伏爾加魚子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生成就卓著。他每研究一個問題,都如癡如呆地鑽進去。
一次,愛因斯坦過生日,他的幾個朋友為他祝賀,到一家餐館訂了一桌豐盛的佳肴,其中有愛因斯坦最愛吃的伏爾加魚子。
愛因斯坦應邀來了,他揮手向朋友們表示謝意。他坐下之後,忽然說道:“喂,你們知道慣性定律嗎?我這幾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接著,他一邊吃著一邊興致勃勃地談論起慣性定律來,好像在課堂上講課,又像在發表演說。不久,杯盤皆空。一位朋友笑著問道:“愛因斯坦,你吃了些什麼菜呢?”“不知道!”愛因斯坦雙眉微蹙,茫然作答。
“魚子,伏爾加魚子。”“啊?那難道是伏爾加魚子嗎?”他眼睛睜得很大,顯出不相信的樣子。
朋友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痛”的教訓
被稱為美國人之父的富蘭克林,一生功績卓絕,這與他的一次拜訪不無關係。
一次,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拜訪,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一邊看著比正常標準低矮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來拜訪我的最大收獲。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刻刻記住‘低頭’。
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記了。”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看成最大的收獲,牢牢記住了前輩的教導,並把謙虛列入他一生的生活準則之中。
舍萊恩嚐尿液
德國著名內科醫生約翰·舍萊恩不但有著高超的醫術,他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同樣受人稱頌。
在一次實習課上,他給大學生們講述:“作為一個醫生應該具備兩種品質:第一,不苛求清潔;第二,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一些老醫生在診斷糖尿病時,往往親口嚐一嚐病人尿液的味道。”說完,舍萊恩給同學們進行了示範——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裏,然後伸到嘴裏舔了舔。做完這個動作,舍萊恩問學生:“誰來試一遍?”一名勤奮的學生照樣嚐了嚐尿的味道。
舍萊恩搖搖頭對他說:“同學,您的確沒有潔癖,這很好,但是,你同樣也沒有觀察力,您並沒有發現,剛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裏,而舔的卻是無名指。”
原來我已經吃過了
一次,牛頓約請一位朋友來吃飯,朋友按時赴約,但牛頓仍然在實驗室裏工作。直到飯菜上桌了,他仍沒有回來。那位朋友左等右等,實在不耐煩了,就自己先吃了起來,吃完後,將雞骨頭留在盆子裏,然後不辭而別了。牛頓做完了實驗,回到飯桌旁一看,盆裏放著雞骨頭。他若有所悟,自言自語地說:“啊,我還以為沒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
牛頓談戀愛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從小就是一個隻知迷戀書本而不修邊幅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他雖沒有忘記談情說愛,但卻不夠“專心致誌”。
年輕的物理學家熱情奔放地向一位姑娘求婚。能得到這樣一位青年科學家的鍾情,姑娘自然感到幸運。牛頓輕輕地握著她的手,含情脈脈地望著這位漂亮的少女。忽然,科學家的思想跑到另一個世界去了,滿腦子淨是些符號、公式,完全忘記了身邊的情人。他的手抓著情人的一個手指,誤為捅煙鬥的通條,硬往他的煙鬥裏塞,痛得姑娘大叫起來。牛頓這才從數學王國裏跳出來,明白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趕緊向姑娘道歉說:“啊,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這是不行了。看來,我這個人該一輩子打光棍。”
一次,恍然大悟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在工作室裏埋頭於研究工作。一個寒冷的夜晚,他把椅子移到離大火爐很近的地方。爐火很旺,時間久了,牛頓全身燥熱難當,急忙按響呼鈴。助手聞聲急速走進工作室,牛頓十分焦灼地說:“請快把火爐稍微移開一點吧,要把我燒死了。”助手臉露驚奇之色,委婉回答:“先生,你難道不能把椅子稍微退後一點嗎?”牛頓這才恍然大悟,苦笑著說:“喲!這我可一點也沒想到呢!”
吹肥皂泡的科學家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在從事“球麵對太陽光折射率的研究”工作時,如癡如呆。每天太陽一出來,他就坐在陽台上吹肥皂泡,一刻也不停。這使鄰居老太太十分驚呀。一天,英國皇家協會的一位研究員來拜訪這位老太太。老太太非常神秘地告訴他:“我的隔壁新搬來一個老頭子,是個精神病,整天坐在陽台上吹肥皂泡。”客人疑惑。“不信,你去看看。”老太太肯定地說。
這位皇家協會研究員跟著老太太到那邊一看,果然有個老頭坐在陽台上,麵對太陽在吹肥皂泡。他又好奇地走進一看,不禁驚訝起來。
“他沒有精神病,這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牛頓。他在從事‘球麵對太陽光折射率’的研究。”老太太聽後,驚奇地瞪大了眼睛,伸出大拇指,連連稱讚。
牛頓是如何發現引力的
一位太太問牛頓:“你是如何發現引力的?”牛頓:“很簡單,我曾經每天抽出部分時間想一種奇怪的現象,什麼原因使物體掉到地上。僅僅是想才使我有了這一發現?”太太:“我每天也用許多時間想,可為何什麼也沒發現?”“你想的是什麼?”“離異我而去的丈夫。”“你是在離婚前還是離婚後想?”“當然是離婚後。”“假若你在離婚前想一想,那肯定會發現另一種引力!”
安培·牌子·懷表
法國物理學家安培,一生都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為了工作不受幹擾,他在門口掛上一塊“安培先生不在家”的牌子。
這樣別人就不會來拜訪了。
一次,安培外出辦事回來,邊走邊思考問題,當他走到自家大門口時,看見門口掛著一塊寫有“安培先生不在家”的牌子,便向後轉去。邊走邊自語著:“噢,原來‘安培先生不在家’。”安培有一塊懷表,放在衣服口袋裏,隨看隨取。一次,他去學校講課,路過塞納河畔時,他在河邊來回踱步,腦子裏充滿了科學問題。他隨手從河灘上撿起一塊鵝卵石,在手中玩了一會,便放進衣服口袋裏。離開河邊時,他順手掏出一樣東西扔到河裏。
當他走到學校準備上課時,去掏懷表看時間,誰知,掏出的竟是一塊光石。
“我的表呢?”他想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一定扔到塞納河去了。”
保羅·歐立希?”
保羅·歐立希是法國專攻治療梅毒特效藥的化學家和細菌學家。他一工作起來,經常忘記吃飯,甚至“神魂顛倒”。
1894 年的一天,是保羅·歐立希的40 歲生日。這天一大早他就來到了實驗室。工作不久,他便接到一封急信。他忙拆開信封閱讀。閱畢,他提筆寫了一封回信:“尊敬的閣下,承蒙邀請不勝榮幸,隻因忙於公務,實難從命。謹祝先生40 壽誕愉快。”寫完信後,歐立希便按來信地址寫信封,當寫到收信人姓名時,他愣住了:“怎麼這位先生也叫保羅·歐立希?”再仔細看看收信人地址:“這不是自己的家嗎?”他被鬧糊塗了。過了一會,他恍然大悟:原來這封信是他自己寫的。這一天是他的生日,他妻子怕他一鑽進實驗室就出不來,逼著他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