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有眼光、機會多的女人最命好(1)(2 / 3)

有主見有眼光的女人能成大事

梁鳳儀於1949年1月17日生於香港,是家裏的獨生女兒。當時梁家家境殷實,父母對她的教育方式也非常獨特,為讓十多歲的她早見世麵,父親常帶她去參加工商界非常流行的餐舞會等社交活動,從小耳濡目染商界人際往來、風雲變幻,這為她以後的小說創作奠定了基礎。然而,在梁鳳儀14歲那年,忽然家道中落,父親的黃金股票生意一落千丈,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了商場殘酷的梁鳳儀,後來把這段經曆寫進了自己的作品。”當時,心裏的確有點難接受,從自己的房子搬到了廉租屋,雖然條件相差不是很多,但同學們一問你住哪裏,說出‘廉租屋’三個字就說明你不是有錢人了,隻能算中下階層了。”

20世紀7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剛剛起步,女性職員日漸增加,但偏巧女傭服務業日漸式微,老一代退休,年輕一代寧可在工廠裏打工,也不願接受工作時間長的“住家工”。梁鳳儀對職業婦女的困難,了解甚深。她雖然未讀過商科,但運用求學時搜集資料、分析形勢的訓練,知道在菲律賓招攬女傭工,薪金低廉而供應充足,所以她毅然在1977 年創立碧利菲傭公司,一個人到勞工署、駐菲的英國領事館、當地的職業介紹所等多個職能部門周旋。

當時這個絕對新興的行業並不為一般人看好,當親朋好友知道梁鳳儀離開出盡風頭的影視圈轉而開辦職業介紹所,專門推薦從未有中國家庭使用的菲律賓女傭時,都認定她的事業將會滑落。在當時那個功利主義極重的香港,人們隻要誤以為某人要“沉”下去時,就會立即跟他劃清界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那段日子,梁鳳儀的社交應酬驟降,因為她成了人們眼中的“白丁”。

追隨夢想逆流而上,梁鳳儀並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然而,作為香港曆史上第一家菲傭介紹所,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工作本身的難度也是難以想像的。非但是體力上的勞累,還有精神上的極度損耗。一方麵,她要做好背井離鄉的菲傭的安撫工作;另一方麵,她要不厭其煩地為客戶解釋勞工署與移民局的法令,還要靜心聆聽她們對家務困擾的投訴,提供勞資雙方相處協調的原則與方法。

平均而言,梁鳳儀需要微笑著耐心聆聽每個家庭主婦吐苦水 1小時以上,才可以做成功一單生意。除此之外,她還要向有關政府部門力求保障引用菲傭,爭取通過新法例,以便各方遵守。

自1977年梁鳳儀創辦碧利公司至 1992年,在香港工作的菲傭數以萬計,介紹所多如雨後春筍。當菲傭充塞香港社會,從前離棄梁鳳儀的朋友都跑回她身邊,很輕鬆愉快地向旁人介紹:“這位引進菲傭給香港家庭的梁鳳儀可是我的好朋友,你們誰也不能小看她!”

對此,梁鳳儀總是付諸一笑,對於人情世態她早已無所謂。對他人何必強求太多? 而且把精力花在那上麵,梁鳳儀認為不值得,是對自己的小看和浪費。

對自己認定的事業,梁鳳儀總是勇往直前並且全力以赴,憑著自己的不畏懼、不氣餒精神,不怕一次又一次跌倒的梁鳳儀,在毫無經濟後盾與人情援助的情況下,憑著驚人的魄力和巨大的勇氣,不但讓自己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還幫了香港職業婦女的大忙。

通過這番作為,梁鳳儀的商業智慧、市場眼光與行政修養,均被商界人士認可和肯定。金融業巨子馮景禧把她從碧利發掘出來,提拔到“華資金融王國”——新鴻基證券集團內當高級職員, 主管公共關係與廣告部門。從此,她與金融證券業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也為她以後成為商界名人和著名財經小說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梁鳳儀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繼續發揮自己在商業管理上的各種創意與管理才能的同時,又開始在《明報》上開設個人專欄,以純粹業餘身份從事寫作。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每日專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回應,梁鳳儀的聲名隨之鵲起。許多《明報》的讀者,就是衝著她而訂閱的。

1988年4月,梁鳳儀開始撰寫小說。她運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紮實的文字功底,以香港工商界、金融界及政界為背景,寫港英署、官商勾結,寫爾虞我詐、刀光劍影,交織著大都會女性奮鬥的真實過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每個構思都新鮮奇趣,每個情節都懸念環生,每個故事都精彩絕倫,令人愛不釋手。梁鳳儀將自己的小說文體命名為財經小說。她是個創意不斷的女人,與獨辟蹊徑第一個開辦菲傭介紹所一樣,她沒有跟隨金庸寫武俠,沒有跟隨瓊瑤寫言情,沒有跟隨席慕容寫詩歌,她為自己量身“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