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有眼光、機會多的女人最命好(1)(3 / 3)

了財經小說。但她的選擇是英明的。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國內正初嚐經濟發展帶來的倫理關係的變遷,而且十分渴望了解香港,梁鳳儀的小說正好滿足了人們的期望。

她在1990年於內地出版了《醉紅塵》等6 部長篇小說,1991 年更是推出了《花幟》等一係列作品,於是內地卷起了“梁旋風”,她的多部作品還被改編成電視劇。梁鳳儀是一個天生的快槍手,3個星期就可以完成一部小說,一日可寫出1.5萬字。這固然與天分不無關係,而更重要的則是她的勤奮。梁鳳儀有隨時隨地寫作的習慣,絕不放過所有生活上的時間空隙。不論在飛機上、車上、船上,隻要能坐下,她就攤開稿紙“沙、沙、沙”地寫個不停。在她經營的書店內,她一邊監督下屬收拾和填充書架,一邊坐在書店一角的地上寫作。最令人佩服的是,1988年她遭遇匪徒入屋打劫, 警方正抓捕劫匪時,她也依然伏案疾書。最後,連那些破案的警官都說,令他們駭異的不是匪徒的惡行,而是梁鳳儀在極度困擾之中所表現出的冷靜與定力。一位警官說:“一個女人,她怎麼能如此鎮定?搞不懂,真是搞不懂。”自從梁鳳儀開始創作,梁鳳儀每月起碼出版一本財經小說或散文。1988~1992年,梁鳳儀共出版了50種作品,時至今日,她出版的作品早已超過100部。她的才華也受到讀者及評論家的肯定。

1992 年, 梁鳳儀獲香港市政局與香港藝術家聯袂合辦的作家年獎;1993年,她被評為香港3大暢銷作家之一。

從1989 年推出第一部小說《盡在不言中》起,梁鳳儀就一直以暢銷作家的麵目出現,許多人認識梁鳳儀是因為她的財經小說和作家身份,可是她卻始終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純粹的商人。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性格更接近商人,作家太寂寞。梁鳳儀把自己定位為九流作家,讀者一定不會答應,但她確實這樣評價自己。如果說梁鳳儀在商界屢創奇跡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她在寫作上的毅力則是奇跡中的奇跡,也一樣不容置疑。

可見,梁鳳儀成功的經驗是:她有選擇地開拓市場,找到市場中的空白點,分析經營的合理性,然後有選擇地投資創業;她做事情總是勇氣在先,敢於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不願人雲亦雲,深知有風險才有豐厚利潤回報的道理。她有主見,別人的議論與非議、猜疑和反對,她從不放在心上。

懂得借勢的女人讓好夢成真

葉鶯不僅是解讀跨國公司在華戰略深入的經典案例,也是閱讀好命女人、成功女人的良好範本。從十三歲學習跳傘的小女孩到美國廣播公司的女記者,從美國政府的外交官到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全球副總裁,葉鶯用自己的經曆詮釋著一個好命女人的精彩人生。

葉鶯素來對“成功人士”的頭銜未置可否。她認為,成功不應該以知名度和財富來計量,也不是子孫滿堂,成功就是活著的時候,每一天都充實。

香港李嘉誠擁有的長江實業大廈, 舊址是希爾頓酒店。從20世紀60年代起,大廈門口有個“印度人”,一直幫人開門開到拆遷為止。葉鶯每次見到他,他都總是頭巾雪白整齊,靴子閃亮,紅製服上沒有任何褶子——他永遠微笑,簡直像個用柯達照片拍好刻下來擺在門口的假人。葉鶯說:“他敬業,活得充實,發自內心的愉快,那就是成功。我做不到,所以也還不算成功。”關於成功,葉鶯聽到過一個最好的回答,來自一名幾乎沒有念過什麼書的人。葉鶯問他人生想追求什麼,他說:“等我死了以後,我要我的太太說,下一輩子還要我做老公;我的子女再投胎,還願意我做他的父親;朋友們都覺得我老王夠朋友。”

葉鶯的美貌自小出名。因為她的父親獨鍾蘭花,有人便將她形容為“蘭蕙美人”。曾經有男記者當眾向她表白:“如果我早生幾年,一定追求你!”葉鶯毫不慌亂地微微一笑:“如果我早生 100 年,喬治·伊士曼(柯達創始人)一定逃不過我的手心。”那是一種張狂的美,好像貝多芬的交響曲,或者範思哲的時裝一樣令人震驚。不過葉鶯說,外表好看的人,總會在其他地方有缺限,命運肯定不會一路給你開綠燈。葉鶯認為,很多美女最後平庸一生,那是因為她們的美變成了阻礙——女人知道自己美麗是好事,可以發自內心地自信,但也要知道,美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要學會尊重每個人的美。紅顏薄命,那是因為她自以為很紅顏,而其他人都不怎麼“紅”,所以才活該薄命。太自以為美的人,很容易被蒙蔽,於是妨礙了自己把最好的東西發揮出來。

葉鶯每次出現,都充滿詩情畫意。讓你無法懷疑,葉鶯的真誠就是柯達的真誠,讓你相信如此真誠的柯達能在最艱難的時刻實現華美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