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豪爽誠信的女人會命好
張茵不僅是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是最好命的傳統女人。和那些好命女人一樣,張茵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一般女人無法企及的事業和財富。那麼,張茵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張茵說,自己之所以這麼命好,完全是靠自己會做人。在張茵眼裏,一個女人即便是有天仙一般的美貌,如果她不懂人情世故,不會做人,她也不會幸福,更不會成功,她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裏去。
從1985年懷揣3萬元隻身到香港創業, 選擇當時並不為人所重視的廢紙回收行業,到1990年去美國開拓更廣闊的戰場,創立了造紙原料公司中南控股,再到1995 年回內地成立玖龍紙業,張茵可以說是選準了行業,並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她的創業之路走得很紮實,她執著於自己的行業,始終不渝地艱苦奮鬥,她沒有被當時的一些熱門行業衝昏頭腦,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張茵最大的特點就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凡事量力而為,她說如果隻能建三星級的飯店,自己決不會賭氣建五星級的。
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張茵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是我運氣好,占了天時地利人和。”她說自己創業起步時,恰逢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到美國後又恰逢美國經濟複蘇持續繁榮,此外,美國森林資源豐富,造紙業發達,廢紙回收係統極為科學,加上此時經過在香港的發展,公司資金雄厚,起點高,靠著誠實守信的經營作風,從而發展速度驚人。
在工作中,她身先士卒,勤奮厚道。她堅持透明的管理方式,包括董事長本人在內的辦公室,全部用透明玻璃隔斷,毫無秘密可言。她提倡“個人小家庭,公司大家庭”的人性化管理。既為下屬提供充分發揮才幹的空間,又在待遇上說到做到,幫助大家解決實際困難。每年年底,就是再忙再累,她也要擠出十天半個月的時間,親自與公司大大小小的管理層人員和普通員工進行一次一對一的透明對話。她非常善於傾聽,了解員工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及時給予他們幫助與鼓勵。
在對待財富的態度上,張茵覺得自己的心態很好,不會說做了個首富,就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了,繼續保持著她樸實的本質。張茵家住東莞玖龍紙業公司宿舍樓上, 大約3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找不到一絲奢華氣息;張茵的專車是一輛豐田商務車;而張茵手上的那顆 3 克拉的鑽石,是她少有的奢侈品,這還是她丈夫多年前送的生日禮物。
張茵在認識丈夫劉名中(巴西籍)時,自身事業已經很成功。現在她是主席,先生是CEO。張茵表示,丈夫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個非常聰明和優秀的人,早在二十一二歲的時候,已經有幾個診所了。兩人是從貿易上認識的,他當時做鋼材貿易,當醫生還兼做對巴西的出口業務。後來張茵對丈夫說:
“我們的業務越來越大了,你能不能放棄做你的醫生? ”經過一番考慮後丈夫答應了她的要求。張茵幸福地說:“我有今天的成就,不隻是我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丈夫、家庭,背後還有很多人的支持。所以不能說是他幫我打工,財產是我倆共有的。”
張茵夫婦有兩個兒子,一個24歲,一個14歲。大兒子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碩士,現已成為公司的董事,小兒子還在讀書。張茵非常注重對孩子們的教育,平時隻要有時間,她就會與孩子們在一起,教他們如何做人做事。他們一家非常和諧幸福。
創業的女性要付出的確實比男性多。除了事業,她還要兼顧家庭。張茵說:“與家人的溝通非常重要。平時不管如何忙碌,我都會與他們通電話。每個月,我們家還會專門開一個小會,大家互相溝通自己的想法。我的孩子們與我無話不談。”
誠信做人是張茵的信條。張茵隻身闖香港收廢紙,都是從最小、最不起眼的生意做起。在那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中,張茵慢慢地積聚著資本,在廢紙回收貿易中,她一直堅持“品質第一”的宗旨,不允許自家生產的紙漿摻水,結果觸犯了“行規”,接到過黑社會的恐嚇電話,但她並沒有退縮。最後,她的豪爽公道戰勝了那些沒有職業道德的人。
時隔20年,49歲的張茵已經掌控著全球最大的包裝用紙和廢紙回收公司。20年滄海桑田,正是依靠鍥而不舍的創業精神,她一步步打拚出自己的天地,人生因此而絢爛。
張茵認為,獲取財富要靠智慧和勤奮,不能不擇手段,做人要厚道,否則客戶就會離自己的企業越來越遠。更重要的是,做企業一定要專一,幹一行愛一行。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要能經得起各種暴利產業的誘惑。如果整天抱著投機心理,想著發大財和一夜暴富,也許會一敗塗地。
張茵說:“你做錯一單生意不要緊,但定錯位就很麻煩了。要說上世紀80年代那會兒,做房地產、做金融股票都很賺錢,就去改行做啊,但我們都沒有。到了香港後,我就一直非常專注地做紙業。”正是張茵的這種執著、認真、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的信念,讓她的事業得以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