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懂低調、知進退的男人最命好(1)(1 / 3)

範蠡能急流勇退而得好命運,文種執迷不悟而得壞命運。顯然,範蠡是一個命好的男人,他之所以命好,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懂得低調,知道進退。懂得低調做人的男人在人生的競技場中奮力拚搏,在事業上孜孜以求、兢兢業業、奮鬥不懈,所以他們能有所作為。懂得進退之道的男人,往往能夠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如果明明知道再前行一步就是萬丈深淵,還硬著頭皮往前衝,自然就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做男人一定要能屈能伸

很多男人隻知道進不知道退,這些男人放不下自己的麵子和架子。但是,在某些時候,退一步路更寬。暫時的退讓是為了以後的前進。

一位留美計算機博士學成後在美國找工作,因為有個博士頭銜,求職的標準當然不能低。結果,他連連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沒錄用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他來說簡直是手到擒來,如探囊取物,但他仍然幹得認認真真,一點兒也不馬虎。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不是一般的程序輸人員可比的。這時他才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相稱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大學生要強,這時他亮出了碩士證書,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再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此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這時老板對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這位博士最後的職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標。直線進取失敗了,後退一步曲線再進,他終於如願以償。這就是這個博士的聰明之處。

以退為進,由低到高,這既是自我表現的一種藝術,也是生存競爭的一種方略。比如跳高,如果你離跳高架很近,想一下子就跳過去就不容易,而後退幾步,再加大衝力,就會有成功的希望可能更大。人生的進退之道就是這樣。這個博士的辦法是聰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變得高大。如果剛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你多麼的了不起,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可你隨後的表現讓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結果會被人越來越看不起。這種反差效應值得任何人注意。人家對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發現你的錯誤,相反,如果人家本來並不對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績總會容易被發現,甚至讓人吃驚。

許多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不懂得這種心理,往往希望從一開始就引人注目,誇耀自己的學曆、本事、才能,即使別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勢之後,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錯或失誤,往往就被人瞧不起。

試想,如果一個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樣的成績,人家會更看重誰呢?人家肯定會說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學曆高,理應本領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樣,有什麼了不起呢?心理定勢是難以消除的。所以,剛走上新崗位的人,不應當過早地暴露自己,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你會因一點成績一鳴驚人,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處。如果交給你一項工作,你說“我保證能夠做好”就幾乎和說“我不會”一樣糟糕,甚至更糟糕。你應當說:“讓我試試看。”

結果你同樣做得很好,得到的評價則會大不相同。

俗話說,退一步路更寬。這裏所說的“退”是另一種方式的“進”。暫時退卻,養精蓄銳,以待時機,這樣的先退後進則會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

退是為了以後再進,暫時放棄某些有礙大局的目標是為了最後實現更大的成功。這“退”中本身已包含了“進”的含義,這種“退”更是一種“進”的策略。

那位留美計算機博士的求職藝術堪稱極妙,最初對理想目標追求得太迫切,反而白白增添煩惱而又不能達到目的,倒不如退而求其次,以退為進,走一條曲線成功之路。以柔克剛,以退為進,這種曲線方式,有時比直線方式更有效。

為而不爭的男人最聰明

世界上最強大的男人,不是爭名奪利者,而是那些不爭而有為的男人。

這些男人不喜歡“出類拔萃”、“獨占鼇頭”的字眼,他們也不會為了這些虛假的外像而蒙蔽自己的心智。但是他們的真才實學,卻最終會把他們推向“出類拔萃”的巔峰。

一代“書聖”王羲之不僅是書法大家,也是“為而不爭”的好命男人。王羲之出身貴族,東晉著名丞相王導就是他的父親,深處權力的核心,王家可謂顯赫鼎盛。然而,王羲之並沒有浸染上“高幹子弟”的驕縱淫逸、狂妄輕浮,而是一心鑽研書法,苦讀詩書。郗鑒將軍家有美貌千金,為了與丞相聯姻,郗將軍特意派門客給丞相王導送去一封信,希望王丞相在他的兒子中給自己找個女婿。同丞相一樣,大將軍也是家世顯赫,成為他的女婿,不但意味著榮華富貴,同時還意味著無量前程。王丞相的兒子們自然也非常明白這樁婚姻的重要性,他們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大將軍的女婿。王丞相也認同這樣的婚姻,但是他沒有偏向任何一個兒子,他給了每個人相等的機會。於是他對來人說:“你到我兒子們的居住地任意挑選吧。”門客依言到東廂房,看了情況後,他回去稟告郗鑒說:“王家的幾個兒子都很好,聽說您要選女婿,一個個都一本正經地讓我看,都想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隻有一個兒子不同,他敞著衣襟,露著肚皮,很隨便地躺在床上,根本不關心選婿的事。”郗將軍聽了很高興,說:“我就喜歡這樣的人!”這就是著名的“東床袒腹”的故事,那個人就是王羲之。“為而不爭”成就了王羲之的美滿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