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樹大招風,朝廷的猜忌與朝臣的妒忌隨之而來。頗有心計的曾國藩應對從容,馬上就采取了一個裁軍之計,不等朝廷的防範措施下來,就先來了一個自我裁軍。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曾國藩意識到雞蛋是不能與石頭碰的,既然不能碰,就必須改變思路,明哲保身。
曾國藩的計謀手法,自是超人一等。他在戰事尚未結束之際,即計劃裁撤湘軍。他在兩江總督任內,便已拚命籌錢,兩年之間,已籌到550萬兩白銀。錢籌好了,辦法擬好了,戰事一結束,即宣告裁兵,不要朝廷一文,裁兵費早已籌妥。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藩攻下南京,取得勝利,七月初即開始裁兵,一月之間,首先裁去25000人,隨後亦略有裁遣。人說招兵容易裁兵難,在曾國藩看來,因為事事有計劃、有準備,也就變成招兵容易裁兵更容易了。
曾國藩深諳老莊之法,他對清朝政治形勢有明確的把握,對自己的仕途也有一套圓熟通達的哲學理念。正是由於曾國藩居安思危,在功高位顯之時能洞悉世態人情之險,從而以退為進,保持一種低調通達的作風,才確保成就了他終生的功德。
曾國藩認為,一個男人越走向高位,失敗的可能性越大,而慘敗的可能性也越大,因為“高處不勝寒”啊!那麼,每升遷一次,就要以十倍於以前的謹慎心理來處理各種事務。曾國藩借用“烈馬駕車,繩索已朽”,形容隨時有翻車的可能。
因此,男人萬不可因一時的得意而麻痹大意,認為自己“福大命大”,應該時時反躬自省,修身立德,這樣才能確保長久的安順。
吃得苦受得氣的男人最有出息
低調做人是一種高超的處世謀略,它絕不意味著卑微,而是一種“以低求高”的強者韜略。生活中常常能見到一些貌似平淡無奇、“胸無大誌”的男人,最後卻常常能夠“一鳴驚人”,取得出人意料的成績。這些男人在人生路上選擇了低調,他們不張揚、不賣弄,然而卻是誌懷高遠、堅忍不拔,憑借著不懈的努力,最終邁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羅明是湖北一所大學的英語教師,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推動下,他也決定開創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於是,他離開了自己得心應手的教育界,到北京的一家俱樂部工作。北京的俱樂部大多數為會員製,要想有所發展,必須大力發展會員。而在俱樂部裏,衡量一個人的工作業績,主要是看他發展了多少會員,以及售出了多少張會員卡。他的上司告訴他,你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售卡。
那段時間裏,羅明對一切都感到生疏,初來乍到,也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關係。可想而知,他的處境該有多麼窘迫!
他決定采取一個初入道者都采用過的笨辦法:“掃樓”。“掃樓”是業內人士的術語,即大大小小的公司都聚集在寫字樓裏,你要一家一家地跑,一家一家地問,那種情形就跟掃樓差不多。當然,你必須找經理以上的高級管理人員,最好是總裁,普通的白領是難以接受價格不菲的會員卡的。
羅明的生活從此開始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他由一名榮耀至極的大學教師,一下子“跌落”成了一個“厚臉皮”的推銷員,他心理上的落差感十分強烈。有一個朋友問過羅明關於“掃樓”的事情。那個朋友陰陽怪氣地問他:“‘掃樓’是不是很威風,一層一層,挨門逐戶,就像鬼子進村掃蕩一樣的?”羅明聽完這番話,內心真是酸甜苦辣,什麼滋味都有。
往事不堪回首,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掃樓”之初的那種狼狽和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