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張怡寧(1 / 3)

第68章 張怡寧

運動項目:乒乓球

生於:1982-1-1

身高:168

體重:52公斤

國家:中國

[個人曆史]

張怡寧

出生日期:1982年1月1日

身高:1.68米

體重:52公斤

所屬省市:北京

打法:右手橫握球拍,兩麵反膠。

底板:Yasaka

膠皮:正手環球999,反手Yasaka

性格:沉穩內向

最崇拜的運動員:鄧亞萍

愛好:遊泳

最難忘的一場比賽:八運會團體比賽決賽第一場勝楊影打球經曆:5歲打球,1994年進北京隊,1996年進國家隊。

以往戰績:1997年八運會團體亞軍;

1998年亞洲錦標賽團體冠軍;

1998年馬來西亞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

1998年意大利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

第45屆世乒賽女單亞軍。

張怡寧頭發短短的,眼睛大大的,眉毛濃濃的,總冷著一張臉---簡直酷斃了。張怡寧打球,幹脆利落。15歲剛出道,便在名將雲集的八運會上不折不扣地扮演了一回"名將殺手",將李菊、喬紅、齊寶華一幹明星齊刷刷斬於拍下,一鳴驚人;1999年,初次參加國際大賽的她,又拿了45屆世乒賽女單亞軍,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女孩子。

電話裏約她采訪,她的聲音也是那麼清脆幹淨,絕不拖泥帶水;見了麵,才發現假小子似的她笑起來竟如孩子般天真,有一口雪白的牙齒,像亦舒筆下的人物。

"我屬於比較順的那種。"張怡寧老練地說,依舊掩不住眼神裏的那抹稚氣。

東單

童年的張怡寧好動且淘氣,看了電視劇"排球女將"就天天撲拉著自個兒的氣球,學小鹿純子練習"晴空霹靂"。望女成鳳的媽媽王鳳英見她如此活潑,便帶她報了不少業餘興趣培訓班。開始是舞蹈,可小張怡寧似乎對站姿、手位練習什麼的並不感興趣,沒兩天便退了班;接著是武術,但老師說她個子太小,年齡也不夠,於是再次退出;然後又是遊泳,這回張怡寧倒樂意,高興得"如魚得水",然而先天條件的限製---肩太靠前---卻又使她離開了遊泳池。最後,喜愛乒乓球的舅舅把寧寧領到了北京東單業餘體校乒乓球隊。寧寧眼前仿佛"嘩"一下出現了一片新天地,她愛上了乒乓球。

那是1987年,張怡寧5歲。

乒乓球這個新奇的玩具牢牢吸引住了張怡寧。非常值得慶幸的是,她在這方麵特別有天賦---不是每個人都幸運到在5歲時就找準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的。張怡寧絕對力量不大,但爆發力好,球感尤其不錯。在舅舅的指導下,她把"遊戲"玩得遊刃有餘,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和成就感。於是有一天,還是舅舅,他她領到了東城區業餘體校教練的麵前。

初次見麵,教練並未發覺這個瘦瘦小小的小丫頭有些什麼過人之處,反倒是因為已過了報名時間而不肯留下她。深深了解寧寧的舅舅急於想向教練證明,寧寧不是一般的孩子,竟舉著寧寧的小手對教練說:"這孩子特堅強,特能吃苦。您看,這上麵拉了道口子,她一點兒都沒哭。"

也許是舅舅的誠意打動了教練,教練答應寧寧留下試訓兩天。沒想到試訓尚未結束,教練便悄悄跟寧寧說:"咱可就留在這兒,不去別地兒了啊。"

6歲半,寧寧上小學了,就是體校附近的鐵路二小。寧寧家住陶然亭,每天早上6點30,都是爸爸張啟源騎著那輛小三輪,從宣武騎到東城,送寧寧上學,風裏來雨裏去,從沒間斷過。"父母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爸爸媽媽的堅持,我可能也打不到今天。"世界亞軍張怡寧如是說,眼裏是深深的感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寧寧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點鍾,放學的時刻。一下課,她就飛奔到體校訓練,直到晚上六七點,才搖晃著回家,樂此不疲。

那時在寧寧的眼裏,東單是個挺可愛的地方。有乒乓球,還有一堆小夥伴。大家一塊兒訓練,一塊兒淘氣。

"幹什麼淘事兒都是我帶頭。"說這話時,寧寧帶著三分得意。"那會兒我們體校跟東單公園離得特近,我們組6個人,每次休息的時候都偷偷溜到旁邊公園玩去。也不走正門兒,翻牆,爬假山吧,也是不走鋪好的石板路,專門撿不好走的山石爬......給教練逮住了挨罰,別人打一下手心,我要打兩下,因為都是我帶的頭。"

教練名叫趙建國,40多歲了,主抓張怡寧。在他手裏,寧寧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9歲時張怡寧第一次代表東城區出戰,贏了,拿了北京市冠軍。

說起來,這冠軍還有一小半是哭回來的。寧寧一路過關斬將,闖進決賽,對手是平常打過的一位小夥伴,寧寧從來沒輸給她過。前兩局兩人打成了1比1,第三局打成了15比13,對方領先。寧寧一下子傻了,沒想到知根知底的對手會突然變得這麼厲害,自己竟拿她一點轍都沒有,從來沒打得這麼辛苦過!越想越委屈的寧寧竟"哇"地一下痛哭起來,哭得好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