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可是對手沒料到的,分了神的她在淚眼盈盈的寧寧麵前沒能繃住那口氣兒,輸了。
什刹海。先農壇
什刹海業餘體校門前臨街的玻璃櫥窗,不少人路過時都會停駐片刻。上麵是一張張人們熟悉的麵孔:王濤、張津京、奎媛媛......不久之後,這裏應該再添一位,當然就是張怡寧了。
帶她的教練叫王碧玲,是王濤的啟蒙教練王西天的女兒。算起來,王濤似乎還應是張怡寧的師叔。王教練師出名門,身手不凡,在她手裏的一年半,寧寧的反手技術長了一塊。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取得了個人第6,團體第4的成績。
然後是唐鑫森教練。唐教練是南方人,說一口好聽的軟軟的普通話,可訓練起來卻絕不"心慈手軟"。事業心極強的他,看到了寧寧的潛質,對她要求尤其嚴格。起初寧寧不大能接受,不過十一二歲的孩子到底開始懂事了,知道教練是為自己好,就還是很配合地完成教練布置下來的訓練計劃。
配合的結果是進步。唐教練的心血沒有白費,張怡寧偏慢的整體速率上去了,開始具備同高水平選手抗爭的實力。
"什刹海四年,生活過得特別充實,老提著一口氣。"那是一段積累的日子,為著將來的蓄時待發奠定了基礎。
1994年底,張怡寧到了先農壇---北京市體工大隊。在那裏,張怡寧遇到了她乒乓生涯中最關鍵的人物---李隼。
"張怡寧是94年底進的北京二隊。那時我在一隊,一直聽說有這麼個小孩不錯。95年全國少年比賽我看了一下,小孩兒球一般,但氣質很好,輸贏都不動聲色。結果那回她把當時的全國少年冠軍唐娜贏了,2比0.第一次打正式比賽就進了前8,還可以啊。這孩子身體條件一般,但手感很好......"
於是張怡寧就成了李隼的弟子,這個心氣兒高,肯吃苦的孩子開始了更高層麵的登攀。年輕的教練(李隼時年33歲)為年少的弟子製訂了領導世界技術潮流的打法,其前瞻性在數年後的今天得到了印證。
說起李隼,張怡寧平靜的語氣裏流露著欽佩:"他很年輕,可是特別聰明,他調到國家隊時,人都說真不像區體校上來的......"
李隼精心雕琢這張怡寧這塊璞玉。寄予的希望大,要求自然就高就嚴,難免有犯急的時候。"他就站在我背後,我打一個他就說一個,打一個說一個,都能急成那樣。"好在張怡寧不是個愛頂嘴的孩子,教練怎麼說,她就怎麼練。
95年底,國家隊在湖北黃石進行大集訓。參加集訓的一共有60名選手,從中將挑選出補充中國乒乓球的"新鮮血液"。集訓隊按排名一共分成三組,打三次大比賽,按成績高低進行流動。張怡寧剛進隊時排名35,屬第二組中間靠後的位置。沒想到三輪比賽打下來,她竟躍居第6!張怡寧終於以無可爭議的成績,敲開了國家隊的大門。
從東單業餘體校到國家乒乓球隊所在的體育館路二號,坐車不過是短短十幾二十分鍾,可這段路張怡寧卻走了整整9年。其中的甘苦,也惟有她自己才體味得出。
體育館路二號
黃石大集訓出了不少人,李楠、牛劍峰等也是在那時被發現的。這撥孩子進了國家二隊,帶張怡寧的是80年代叱吒世界女子乒壇的齊寶香。
齊寶香帶了張怡寧半年多,把她當年的絕招---正手半出台技術傳給了張怡寧。隨後11月,張怡寧進入一隊,又回到了李隼手下。
97年1月,中國隊進駐河北正定,備戰44屆世乒賽。由於打法跟何智麗相像,張怡寧被隊裏指定作鄧亞萍、李菊、王楠等的陪練。"這是張怡寧進步最大的一段時間,訓練係統,對手水平又高,自然球就長了。"李隼說。
然後八運會就來了。15歲的張怡寧並不知道,在沒進國家隊之前,她就已被列為北京隊準備在八運會上祭出的"秘密武器"了。李隼也對她說:"這是大比賽,你自己要抓住機會。"
四國熱身賽,張怡寧拿了女單、女雙、混雙三項冠軍;世乒賽的預賽也贏了,狀態好得連她自己都吃驚,於是他鉚足了勁等著八運會的到來。
97年7月,上海。張怡寧第一次正式登台亮相便技驚四座。這個亮相精彩絕倫,光華燦爛:李菊、楊影、齊寶華......一個個成了他的手下敗將。賽前並不被看好的北京隊竟闖進了決賽。
到底還是個孩子,雖然都贏下了,可卻都贏得那麼驚險:小組賽碰李菊,第一局上來就先輸了個0比5.不過這時的張怡寧再也不是那個落後時隻會哇哇大哭的小丫頭了。她定下心來咬住,逐漸適應了李菊的球路,以2比0獲得了勝利。
對湖北隊,她打喬紅。喬紅畢竟經驗豐富,第一局就贏了,第二局她扳回一局。第三局她以19比14領先時,被喬紅連追了3分,成了19比17.北京隊的周領隊坐不住了,站到場邊,"殺雞抹脖子"似的使眼色,打手勢。好在她沒再給對手機會,以21:17結束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