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地方(1 / 1)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小鎮很小,在地圖上找不到它。可我卻深一腳淺一腳地踏上了它。沒錯,我是個浪跡天涯的人,像小蜜蜂一樣,飛到哪兒算哪兒。當然,我的落腳點,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采風嘛,就得對花兒體察入微,雲過眼,風過耳。不然的話,怎麼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呢?

初到小鎮,我發現這裏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客棧、飯館都不標價,商店裏的東西,也沒幾樣貼著價格標簽。誰有了消費,聽店主說個價,往外掏錢就是了。既沒有漫天要價的,也沒有坐地還錢的。可以說,樣樣都是平民價格,沒誰搞欺詐,也不用討價還價。那麼,有沒有人想占小便宜呢?

我去了一家早餐店吃早餐,細心觀察著那些來吃早餐的人。人很多,老板和店員都在忙活著,有的搖勺加粥,有的燒火切肉,櫃台上的錢盒子,卻沒人看管。客人吃完了早餐,將錢扔進盒子裏,票麵大的,扔進去後,自己找零,老板連看都不看一眼。

我一邊吃早餐,一邊留意那些來來往往的客人。許多人,吃完早餐,扔下錢就走了。終於,我發現一個男人喝了粥、吃了餅後,抹抹嘴開溜了。哈,他沒掏錢!我忍不住竊喜,俯在老板耳邊,檢舉了這個秘密。老板卻哈哈一笑:“人家沒帶錢嘛,明天,會補上的!”老板說這話的時候,頭都沒抬,仿佛我這個人不存在。

我尷尬地逃離了早餐店,心裏羞慚不已。回到旅店,我的心情才漸漸平靜下來。我想起了過世的姥爺。姥爺活著的時候,種了許多白菜。每次,他外出賣白菜的時候,秤杆都給得高高的。臨了,他還要給人家抱兩棵白菜呢。想不到,在這不知名的小鎮,我重溫了什麼叫淳樸和善良。

我在小鎮住了幾日,對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地人互助互濟,人與人合作,從不要契約或協議。就是借貸錢物,也從不打借條或憑據。人們之間的往來,全憑誠信。有了誠信,人們達到了無法想象的默契。可以說,這是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小鎮,這是一個民風古樸的小鎮!

那麼,小鎮人的境界究竟在哪裏呢?

我在小鎮徘徊著,尋找著答案。那天,我因水土不服,去了一家藥店。可是,藥店裏沒人。店門大開,店主有事出去了。旁邊一位賣糧的人說,想買什麼,自己拿就是了,回頭再過來交錢。我狐疑地走進藥店,從櫃台裏拿了我需要的藥品。

第二天,我來送錢,說了自己拿的那種藥名。店主笑道:“你給錢就是了,2.4元。”我給了店主5元錢。店主卻找了我3元。我很詫異:“您多找了吧?”店主哈哈一笑:“我們這裏,都是不算零錢的!”

待我回過神來,突然悟出了一個道理:隨意。

隨意?小鎮人不就是活在一種“隨意”的境界裏嗎?

我在小鎮流連忘返了。在這個遙遠的地方,我找到了人類精神的一種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