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貪賭的人(1)(1 / 3)

賭是嚴重的社會問題

香港有誌願機構根據一項電話調查粗略估計,香港約有230萬名“賭徒”,其中約有12萬人屬嚴重“嗜賭”及“病態賭徒”類別,情況令人憂慮。一批家長及教育界人士等組成了“關注賭風蔓延聯盟”,批評政府帶頭助長賭風蔓延。

突破機構總幹事蔡元雲曾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香港一直忽視賭博問題的嚴重性,也缺乏有係統的研究。據突破機構去年11月所進行的電話調查,共訪問2000多人,推算出全港約有230萬名“賭徒”,按美國研究指出的約2.5%的成年人口或5%的活躍賭博活動的人口屬嚴重“嗜賭”的人推算,本港約有逾12萬嚴重嗜賭的人及“病態賭徒”。

蔡元雲又指出,“病態賭徒”由於嗜賭成狂,嚴重影響本身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甚至做一些反社會或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導致社會損失,美國研究指出每名嚴重嗜賭或病態賭徒所引起的社會問題,令政府每年損失約13000美元,按此推算,香港12萬名病態賭徒每年將使本港社會損失約120億元。

本身任職警隊高級督察的賭博心理輔導員關活佳在同一場合指出,嗜賭其實潛在於人性中,因人性均愛贏,而“病態賭徒”普遍存有深層的自卑心理,喜愛借賭博獲得刹那勝利而尋回自我價值。他指出,據外國研究指出,每個“病態賭徒”平均會令10至17人受連累,主要為家人和朋友。

蔡元雲憂慮,香港在經濟仍處於低穀,政府為財政赤字而惆悵之際,會令賭博變為“有利可圖”的事業,因放寬賭博事業是增加稅收最為立竿見影的做法。

不過,突破的調查顯示,逾九成受訪者認為現在的賭博場所已足夠,更有逾七成受訪者擔心賭博會為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

不論是數字羅列,還是專家分析,賭是一種極為不好的習慣,會對自己、他人乃至社會產生極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尤其是一名賭徒往往會讓10~17個家人或朋友受連累,如果你是其中之一,你該怎麼辦?

賭是萬惡之源

古人早有訓戒:賭是萬惡之源。現今一樁樁活生生的事實也告訴人們:賭博害死人!然而,就有一些財迷心竅的人在惡友慫恿下,在賭魔的驅動下,迷上賭博。其結果是傾家蕩產,負債自盡。何亮就是落得如此下場的一個賭棍。

何亮是郵電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一天,他在一位熟識的賭徒的慫恿下,跨進了賭博的大門。開始,他不敢大賭,賭注隻有幾角幾塊,往後賭注逐漸加大。有一天,在賭友的引薦下他走進了大賭場,一個月的工資一會兒便流進了他人的腰包。他有些氣惱,但賭場的狂熱,賭友的誘惑,使他激動不已。後來他又多次參賭,但每次都以輸告終。

越賭越輸,越輸越賭。每月的工資常常是拿到手不久就交了賭場“學費”。對此,賭紅了眼的何亮豈肯罷休。

他想翻本,就借錢同另一夥賭徒賭,很快又把從朋友那裏借來的1000元輸得精光。何亮發急了,為了翻本,不分白天黑夜出入賭場,賭注越下越大,卻總是沒有贏的運氣。沒有賭注怎麼辦?他摸著衣袋裏剛收來的1800元報刊發行款,靈機一動:何不挪去碰碰運氣?也許還能贏回老本。但是,他終未能挽回敗局。

為了掩蓋其罪行,何亮向派出所報告,說1800元公款被盜。假的終究是假的,企圖嫁禍他人的假案很快就被偵破。結果,何亮被罰款200元,行政拘留15天。

到這時何亮也該懸崖勒馬了。但翻本的思想、贏錢的欲望,驅使他在犯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他從拘留所回到單位的第三天,又攜帶貪汙款3000元參與賭博,企圖孤注一擲。但是過了幾個小時,3000元又輸得精光。

由於長期沉迷於賭博,何亮共輸掉數萬元。高壘的債台,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有人經常上門要債。他終日提心吊膽,害怕貪汙款被查出,會受到法律的嚴厲懲罰。於是,他一咬牙,用一根尼龍繩結束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