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裏根上陣爭總統(1 / 3)

十三、裏根上陣爭總統

在公眾眼裏,貝蒂·福特就像軟木塞子從香檳酒瓶子裏噗的一下跳出來一樣,泡沫四濺,光彩奪目,成為美國最令人歡迎的第一夫人之一。過去,在尼克鬆夫婦水門事件的歲月裏,白宮淒涼得像一座墳墓。貝蒂則將小城鎮的溫煦帶進了陰暗得像洞穴般的白宮。她公開講述自己患過乳腺癌,1974年做過切除手術。她的丈夫正努力在擔任總統職務的人身上恢複真誠和正派的品格,而她本人,也煥發著同樣的光彩。

作為政治家的夫人,貝蒂坦率得令人吃驚。她支持平等權利修正案,支持美國最高法院關於墮胎合法化的決定,盡管她的丈夫對兩者都持反對態度。她說:“我不認為當了第一夫人我就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為什麼有了我丈夫的意見、或者你們的意見,我們就不能有自己的意見?”一次,總統在電視采訪中扼要闡明了他對墮胎問題的保守觀點之後,她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胡扯!這對你毫無好處。”後來,為紀念國際婦女年要設立一個全國委員會,在即將簽署一項設立該委員會的行政命令之前,福特回頭笑著看了一下第一夫人。他說:“貝蒂,在我簽字之前,如果你有什麼高見或者鼓勵的話,請發表。”福特夫人笑道:“我隻想對你表示祝賀,總統先生,看見你有了很大、很大的進步,我很高興。”

那年年底,《新聞周刊》封麵刊登了這位美麗的57歲的第一夫人照片,稱她為《當年最傑出的女士》。《時代》雜誌選她為《當年最傑出的人物》,而獲得如此高榮譽的女士一共隻有11位。《好管家》民意測驗結果表明,她是美國最令人愛戴的女士。全國上下,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佩帶《擁護貝蒂·福特的丈夫當總統》的徽章。

《新聞周刊》1975年3月發表關於羅納德·裏根的文章,題為《右方已準備就緒》,將他描寫為“美國政治生活中最有活力的一位人物”。幾周之後,福特總統邀請裏根夫婦到棕櫚泉別墅晚宴,勸說這位前州長不要進行一場自相殘殺的黨內挑戰,但是沒有奏效。

據貝蒂·福特說,那天晚宴結束後,她和丈夫甚至不用交換看法,就已經知道裏根要同他爭奪總統位置。她對丈夫要受到挑戰感到非常不安,而對挑戰者的夫人則感到更為厭惡。

“她是一條冰冷的魚,”貝蒂·福特說。“南希是冷得不能再冷的了。你看,閃光燈一亮,她笑著吻我——突然成了老朋友。我真受不了:照相機一拿開——冷冰冰的,照相機一上來——熱氣騰騰。”

南希則對貝蒂·福特一二杯酒喝下去之後就“高談闊論”大為吃驚。第一夫人當時沒有承認。她頸部患關節炎,怎麼也擺脫不了吃止痛片。一旦藥片同酒精混在一起,她就有點語無論次了。甚至在她公開承認這一點並且保證要去療養院治療後,南希依然抓住不放。

“貝蒂誇示她的酒精中毒簡直就像誇示她得到了一枚榮譽勳章一樣,”她說。“她早知今天要戒酒,當初何必要喝酒?”

福特夫人在《60分鍾節目》一出場,這兩位女士間的差別就非常清楚。她說,如果她的18歲女兒已經同男人發生不正當關係,她也不奇怪,而且暗示在某些情況下婚前的性關係或許可以避免日後的離婚。

南希聽了氣得跳了起來。她像抓住人家把柄的潑婦那樣,對這種“新道德觀念”破口大罵,下決心要表態。於是她很快找人起草了一篇講話,在密執安州格羅斯波因特出席共和黨婦女俱樂部活動時,分發給報界。“我對道德日益敗壞感到不安,”她說,“人們(不但)對我們的子女說,破壞我們的道德標準沒有關係,而且什麼道德標準都可以不要了……有人要大學裏的年輕人‘冷靜對待’兩性關係和婚前同居現象,不要有‘框框’……我認為現在是我們絕大多數人表態的時候了。我們要說,‘已經夠了——停止’。”

在南希發表這些道貌岸然的聲明時,婚前性行為問題就發生在她家門口。她23歲的女兒帕蒂正在同當代最有名的搖滾樂隊之——鷹樂隊的吉他手伯尼·利登同居。這一對情人,像當時那些有逆反心理的年輕人一樣,都是中途從大學退學的人,留長頭發,穿牛仔褲、黑皮夾克和皮靴。他們公開吸大麻,一起譜寫了《祝你平安》那首曲子,被鷹樂隊編入《有一天晚上》樂冊,錄製了下來。幾年後,鷹樂隊擊鼓手唐·亨利貶之為“庸俗的雞尾酒音樂”,“絲毫不值得鷹樂隊為之驕傲,它僅僅是帕蒂·戴維斯和伯尼·利登之間的一段戀愛故事而已”。

南希說:“羅尼和我非常反對那種關係。你們要記住,我們不是同一代的人。不結婚而同居,對我們是格格不入的。帕蒂與伯尼同居的那些年月,我們同他們根本沒有什麼接觸。這並非因為她同搖滾樂隊的樂師一起生活,雖然鷹樂隊也不完全是一位母親的夢想……而是因為他們同居在一起,我們就是接受不了這一點。”

南希最要好的朋友貝特西·布盧明代爾說:“這件事使南希非常難過,因為她是非分明,而且堅持原則。因此有幾年南希和帕蒂互不理睬,雙方都不能友好相待。”

1975年南希的兒子羅恩17歲,同克裏斯·哈蒙·納爾遜開始發生關係,也給他母親帶來了麻煩。克裏斯已經30歲,是美國著名搖滾樂歌手裏基·納爾遜的妻子,而裏基則是電視台最完美的夫妻歐齊和哈裏特·納爾遜的兒子。羅恩在山上滑雪時遇上克裏斯·納爾遜,對這位金發美人愛得入迷,根本不顧她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四個孩子。他乘父母不在時打電話請她到家裏來作客。她既好奇又想目冒險,於是接受邀請。那天晚上他作了精心的安排,讓裏根夫婦的老管家做菜,自己從他父親的大酒窖裏挑選了好酒助餐。晚上他親自在門口迎接,身上穿一套閃閃發光的絲綢布尾服。晚宴後,他給克裏斯朗讀自己喜愛的詩篇,克裏斯被“感人而熱情浪漫的”朗誦打動了心,心甘情願在他父母的床上成為羅恩的第一位性交對象。

幾小時後,她醒來到處找衣服,無意中碰響了警鈴,結果秘密警察蜂擁著闖進臥室。這些特工的任務是要保衛所有已宣布的和未宣布的總統候選人及其家屬。盡管小裏根一再抗議,克裏斯還是被逼到牆角,受到嚴格盤問。最後她被釋放,但是她的駕駛執照被扣下。等裏根夫婦第二天回來後,特工們向他們作了彙報。

羅恩的父母聽了彙報大吃一驚,下令永遠不許他再同克裏斯見麵。他的母親氣得發瘋地說:“人家會怎麼說?她的小兒子隻有一歲,而她的其他孩子差不多同你一樣大。”

邁克爾·裏根幾天後從他父親的電話中得知這一事件。

裏根告訴兒子說:“南希和我旅行回來早了一點,抓住了你的弟弟。”

“抓住弟弟在幹什麼?”邁克爾問。

裏根答:“請了一位年輕女士在家裏度周末。羅恩讓廚師做好早餐送到床上給他們吃,還做了幾頓燭光晚宴。他沒有睡在自己的房間裏,而是睡在我們的房間裏,我們的床上!”

邁克爾開始笑了。“我看,爸爸,這消息既好,又不好。”

“你什麼意思?”

“不好,是你回家早了,抓住了他。好,是你發現他不是同性戀者。”

裏根在電話中沉默了一會兒。最後,他說:“我沒有朝那方麵想,但你是絕對對的。我想這是上帝的賜福。謝謝你,邁克爾。我一定要告訴南希。”

南希沒有被逗樂。幾周後,她同幾位“姑娘們”在貝弗利山小餐館午餐,看見克裏斯·納爾遜進來。納爾遜夫人很不幸,她必須經過南希才能到她的餐桌上去。克裏斯走過時,禮貌地向那些“姑娘們”笑了笑,其中有些是她出名的父母——足球名將湯姆·哈蒙和前電影明星伊利斯·諾克斯的朋友。這位年輕女人經過裏根夫人背後時,南希一把抓住她的手臂,使勁把她往桌子底下拖,口裏喊著,“不要再纏我的兒子,你聽見嗎?不要再纏他。”這位年輕女人混身發抖,狼狽不堪地到自己的桌旁坐下。幾分鍾後,她離開了餐館。

盡管他母親反對,羅恩在高中最後一年以及後來,仍同她繼續這種關係。他甚至同他那位已婚的情婦在電視節目上露麵,兩個人都說自己的姓誰聽了都馬上知道,而且兩人的父母都很出名,他們都對自己的姓帶來的名聲感到榮耀。

許多年後,裏基·納爾遜因飛機失事喪命,克裏斯改嫁給馬克·廷克。後來南希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了兒子的這一段風流韻事,將這件隻有很少數幾個人知道的事沒有必要地公諸於世。她寫道,“有幾年,羅恩受到一位年紀比他大得多的娛樂業的女人羅曼蒂克的拖累,她自己的女兒也已經十幾歲了。”“我得知後,心裏難過極了,因為她奪走的是他的十幾歲的美好年華。但是我毫無辦法。直到羅恩入耶魯大學後,她甩掉了他,他們的關係才終止。”

另一方麵,裏根前妻所生的34歲的女兒莫林已經兩次離婚,當時同吉恩·納爾遜同居,後者是她64歲的父親在好萊塢時的同時期人物。

納爾遜在《百老彙催眠曲》、《如此巴黎》和《俄克拉何馬》等電影中跳過舞。他說:“南希和羅尼堅決不同意我們二人之間的關係。當然他們從不對我講,但是莫林對我說。他們對我們在一起睡覺感到非常惱火,尤其當我們公開在一起旅行時。我們為了宣傳平等權利修正案老是公開在一起旅行。

“我第一次見到莫林時,她是一位受盡人間苦難的女人,一輩子沒有過好日子。她的母親簡·懷曼從小就遺棄了她和邁克爾,5歲就把他們扔進寄宿學校,這樣她可以放手奔她自己的前程,因為這才是她真正關心的事。當她假惺惺地同孩子們講話時,也是極其狠毒的,往往把他們弄得眼淚汪汪。簡的舌頭像剃刀一樣鋒利,深深地傷害了孩子們的心靈。她像貝特·戴維斯和瓊·克勞福德,總是扮演貴夫人的角色。

“南希也好不了多少。南希說過,她從不把莫林當作她的女兒,所以莫林也沒有權利這樣想。多少年來南希始終不見她,也不同她說話。南希緊緊地抓住羅納德·裏根,不給莫林留一點空子,使得她簡直連父親也失去了。莫林告訴我,南希同裏根結婚時對他約法三章,要他同過去的生活一刀兩斷。南希說她會替他生兒育女的,簡·懷曼的孩子她一概不要。我沒法向你描述莫林在夜晚是怎麼哭泣的。她連心都哭出來了。她說,她不能理解,他們怎麼能這樣拋棄自己的兒女們。她說,當父母的這麼做是殘忍的、不合情理的。我隻能同意她的說法。莫林和邁克爾長大成人,從來沒有一個人關心過他們,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莫林的脾氣大得很,毫無耐心,報複心強,對誰也不相信,但是,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一位偉大的政治策略家,而且很能開玩笑。邁克爾是個傻瓜,笨得要死。他無憂無慮,見到每一個人都拍拍肩膀,說些老掉了牙的笑話。我猜這是他能成為一個好推銷員的原因,不過莫林還得不斷教他在公開場合怎樣注意舉止。邁克爾後來說,他曾在性的方麵讓人像孩子一樣玩弄過。我不否定這一點。他不是編造這種故事來爭取同情的那種人。顯然他年輕的時候經曆過什麼事,使他竟然有勇氣講這些。

“莫林有過兩次災難性的婚姻,離婚時已經26歲。她沒有念完大學,當不上演員。她失去一次良機,沒有當上全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相聲節目的主持人,雖然她一上台就非常了不起,比我在電視網上見過的任何人都要好。但是她姓裏根,而在民主黨自由派控製的產業部門裏,她是爬不上去的。我認識她時,她已經很胖很胖,後來雖然她掉了幾磅,苗條多了,但她的日子仍然艱難困苦。那時候她生活的惟一目標是在感情上使家庭彌合起來。她說,她從來沒有享受過真正的母愛或父愛,而她在世上最需要的就是父母。所以當她開始要彌合家庭的裂痕時,正好南希和裏根在積極準備1976年的大選。莫林很了解南希,所以她認為這次試探可能會成功,因為南希不希望給公眾一個四分五裂的家庭形象。莫林的第一步是,設法讓南希他們邀請我和莫林到聖奧諾夫雷街太平洋斷崖山莊共進晚餐。

“上帝啊!那一晚真夠嗆。羅尼來開門,他馬上開始表演我們在1952年一起搞的華納兄弟公司的電影。她在大學攻讀。中的醉漢。他是個很糟的醉鬼,但他一開門就表演起來。他甚至沒有向莫林打招呼,但她裝著看不見。她就是這麼委屈求全的。莫林已經花了許多個星期的時間,終於實現了最了不起的大事——設法讓她父母邀請她去歡度一晚,所以她不願把事情弄僵。她幹得很漂亮,不隻是同她父親一起,而是同他們二位分享樂趣。

“我感到那天晚上南希除了同羅尼講話時表現得真誠之外,毫無半點誠意。她會伸出手去碰碰他,像那些強占公地的人要顯示自己的權利似的:那是她的財產,誰也別想搶占,碰也不許碰,包括他的女兒在內。南希和羅尼整晚都非常之親昵。我想這沒有必要,但是我猜她是存心要莫林領會她的用意。”

裏根的女兒站得更高,超越其繼母的占有欲之上,以求達到建立家庭紐帶關係的長遠目標。她得到的報答是,請她幫助油漆裏根夫婦不久前在聖巴巴拉上麵,聖伊內斯山買下的占地688英畝的牧場裏的一間小土屋。納爾遜說,“我們來到那兒。盡管莫林在政治上確實同裏根有分歧,特別是在平等權利修正案問題上,但她還是提出願意為父親競選總統竭盡全力。”她直截了當地間裏根為什麼這樣反對婦女。我想羅尼真的是怕她。我知道這聽起來像是在胡說,裏根就是被莫林對問題的理解和她的辯論技巧給鎮住了。她舉出《聖經》上關於《人和奴隸》那一段講給他聽,他竟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南希當然恨死莫林提出這個問題,並使她父親隻有招架之力。我趕快插話,同南希開玩笑,想把氣氛搞活一點。我甚至用手摟住南希。每當我自發地表示親切時,她總是很吃驚。但是莫林支持我搞那一套。她小聲說,幹下去,把她軟化,把她搞垮,這個冰塊小姐,把她搞垮。”

在吉思·納爾遜的支持下,莫林試圖讓南希和帕蒂之間達成和解。吉思說:“她(莫林)會花幾個鍾頭的時間同她們二人打電話,來回的打,想盡一切辦法讓她們和解。南希老是提到帕蒂的‘長胡子的笨蛋嬉皮士男朋友’。她老是說,‘帕蒂自己就是該死的嬉皮士,她就是這路貨,一個不折不扣的嬉皮士。’但是南希終於同意讓莫林安排在太平洋斷崖山莊一個房間裏讓她們見一次麵,看看能否達成和解。莫林高興極了,以為可以把她們捏到一起,終於有個快樂的家庭,而她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但是那次會麵的成績不大。從南希方麵來說,她沒有感情,沒有愛,也不期望接近自己的女兒們。為了政治目的,她關心的隻是在公眾眼裏表現出她接近她們而已。帕蒂第一個看透了她的母親,她不想成為南希演的這出戲的一部分或者那種家庭的一員。而另一方麵,莫林卻不顧一切,什麼樣的家庭都要。”

1975年秋,南希終於將她丈夫不想參加競選總統的防線打破。現在他的野心同她一樣大,裏根已經準備公開表態。在萬聖節那天,南希召集了一次家庭會議,讓他在向全國公布前首先向孩子們公布。帕蒂沒有被邀請,但是莫林帶了邁克爾和他的未婚妻柯琳·斯特思一起來。羅恩也來了,但是一聲不吭。

每個人都看過報紙,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所以在家庭會議上宣布一下並不令人吃驚。晚上,邁克爾找他父親說,他希望他父親競選總統會使家庭更加親密。裏根嘲弄地看著邁克爾說:“但是我們家庭已經很親密了。”這時候南希走進房間,問他們在說什麼。

邁克爾說:“我說,我希望爸爸競選總統會使我們的家庭重新親密起來。”

南希答:“我不指望這個。”

裏根夫婦走進起居室,要孩子們坐到長沙發上。他們二人拖過兩張椅子,麵對孩子們坐下,就像國王和王後對臣民訓話似的。裏根一本正經地告訴孩子們,他要參加競選總統。他說,如果他不競選,他總是感到自己隻是一位板凳球員,老是參加不了球賽。

“在每一家旅館和每一個機場,我都看到‘擁護裏根當總統’的標語牌,”他說。“但是你們知道真正打動我的是什麼?當我到旅館住宿時,搬行李的服務員問我為什麼你不競選總統。他們說,‘我們需要你。’早晨我走出房間時,女傭們攔住我,同我握手,說她們喜歡我,要我竟選總統。不管我到哪裏去,都是這樣。既然老百姓都出來說話,我想如果我竟選總統,很有可能取勝。”

但在裏根自己的起居室裏,並非每個人都很高興。南希容光煥發,莫林、邁克爾、柯琳鼓掌歡迎這一決定,但是羅恩卻悶悶地坐在一邊。

後來南希說:“我想羅恩感到失望是因為事先沒有對這項決定多加討論。他坐在那裏一聲不吭。回過頭來看,我想他也許是對的——我們作為一個家庭應該找時間多在一起談談這個問題。”

第一次家庭會議使31歲的邁克爾·裏根盼望能有一個親密的家庭。過幾天他要再次結婚,他要父親參加。他曾同帕梅拉·普特南結婚一年,1972年他懷孕的妻子提出要離婚,他們就分手了。裏根夫婦曾拒絕參加他的第一次婚禮,但是這一次答應參加。

1975年11月7日傍晚,簡·懷曼打扮得滿身珠光寶氣,像個大電影明星,來到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教堂,身穿金絲長袍,緊緊抱著一隻卷毛狗,狗身上還掛一塊金質飾物。邁克爾“從未記得她曾這麼漂亮過”。他焦急地走來走去等候他父親和南希到來。他們最後進來,已晚了半小時。邁克爾看到羅恩同他們一起來,吃了一驚。他說:“我沒有請他,也沒有請帕蒂,因為我感到同他們的關係不密切,而且我認為彼此都這麼看。”

邁克爾知道南希·裏根和簡·懷曼是冤家對頭,所以在儀式完畢,照相師請新郎父母站出來照相時,他顯得躲躲閃閃。

“呃,我想,如果爸爸和南希站起來,我媽媽會不高興。如果媽媽站起來,南希要不高興。我看看我的親生父母,他們已多年不講話了,而我這次結婚——才幾分鍾的婚禮——看來一定要帶來麻煩了……誰也不吭聲,甚至一根針落地也聽得見。南希看看爸爸,爸爸兩眼直視正前方。這一下我想恐怕要找一位全國足球聯盟的裁判來處理這次婚禮的犯規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