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和諧的運動(1 / 3)

生命來自運動,運動也要講究和諧,並不是運動的時間越長、量越大越好。事實上,過少和過量的運動,都不利於身體健康。如果你是為了健康而運動,不是為了競技體育的需要而運動,就要適可而止。

人能不能健康長壽,跟每天的心情大有關係。心情好,心脈順通、血液流暢,身體自然就好。反之亦然,什麼高血壓、冠心病,往往都是氣出來的。

有一位老人,每天早上醒來看到床頭的第一縷陽光,或者打開窗戶呼吸第一口新鮮空氣時,他總會對自己說:“能活著是一件多麼好的事,這是多麼愉快的一個早晨,我從未感到如此開心,我想今天一定會是美好的一天。”

這話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是這位老人每天早上確實感到如此。他很快樂,覺得很舒服,並準備每天享受諸多生活樂趣。當他走在大街上,如果像年輕時那樣吹口哨,我們也不覺得驚奇。

想想看吧,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我們已經多久沒有聽到有人吹口哨了?很多人都在懷念小時候的生活,那時的人比起現在會找樂子,生活有趣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該如何把過去那種想吹口哨的心情找回來,並成為此刻的生活態度呢?又該如何去找回內心深處那種自然、毫不做作的樂趣呢?

有一個有名的精神醫師,正在進行一項“積極心理健康”的計劃。每次描述自己希望獲得的結果時,他總是要談到他的狗。他說:“每天下班回家,我的狗總是很高興地來迎接我,又叫又跳,非常興奮。這和我白天在醫院裏所看到的病人憂愁、沮喪的臉,恰好相反。我的狗能知道如何享受生活,這也應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方式。”

當然,我們不是建議大家應該像狗一樣到處又跑又跳。真正的快樂並不是表麵上的,或隨時可看見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

有些人因他們的處境和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你如果暗中注意這種人,就可以發現他們總是在唱歌或吹口哨。

這正是關鍵所在,當你覺得心情舒暢時,會情不自禁地表現出快樂的神情,同時會欣賞萬物,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心理學家亨利·C.林克博士說,當他看到病人沮喪時,他會要他先沿著街道快步疾走一番。“快快地走,繞街道走十圈。”林克博士說,“這樣走的話,可以鍛煉大腦的活動中心,使你的血液從情緒中心流瀉出去。而當你走回來後,你會變得較理性,而且比較能接受積極思想。”

你的身體健康狀況,與你是否能享受生活很有關係。當你精神振奮,心境開闊,容光煥發時,生命也便呈現出新的意義。

此外,適量的運動及休息,也是心情愉悅的必要因素。

有一篇文章說,一些科學家最近對那些經常感到疲倦的和上年歲的人做過實驗,引導他們進行適當的鍛煉,並幫助他們更好地休息。結果發現,這些人的生理功能增強,壽命延長,疾病消失了。當然,他們也煥發了新的活力,找到了生命的樂趣。所以,要獲得人生深度的樂趣,首先要感覺正確。而要想讓自己的感覺正確,必須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點評

真正的快樂並不是表麵上的,或隨時可看見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有些人因他們的處境和所做的事而感到深深的幸福。你如果暗中注意這種人,就可以發現他們總是在唱歌或吹口哨。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79歲高齡時,仍然身體硬朗,能騎馬兜風。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身體仍然如此健康,那麼她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皇室步行法”。

幾十年來,女王一直奉行步行養生法,不管多忙,她總要抽出時間堅持每個周末在溫莎公園裏散步,隻要有時間,她就會每天在白金漢宮的後花園遛狗。女王的散步可不是普通的散步,她采用的是“皇室步法”,這種鍛煉方式要求步行者抬頭挺胸,步速較快,並且持續一定的時間。有專家認為:快步走的姿勢能糾正老年性駝背;還能減去腹部脂肪,鍛煉心肺功能,如此一來,就能讓人精神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