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從岩寨通往山上的道路卻是開放的,隻是外人一般不會留在山上不下來。
牯牛降山上以及山後是一大片連綿無限且基本上沒怎麼被開發的亞熱帶原始森林,裏麵毒蛇猛獸無數,不是對當地環境十分熟悉的人基本上不敢夜裏在山上逗留。
岩寨處在上山和下山的交通要道上,村民以開墾山中小片耕地以及上山打獵采集為生。
下塘村也屬於小山村,隻不過位置在山腳下,地理環境和生存條件相對山坳中的零散山民來說要好一些。
葉誌高是漢人,也是下塘為數不多在外麵幹點小生意的農戶。因為頭腦靈活,生活相對別的鄰居要好一些,從他們家能住上青磚紅瓦房就可以看出其經濟水平好於一般鄰居。
葉誌高弟兄兩人,他是老大,家裏還有一個弟弟,弟弟和弟媳侄子住在三間石頭房子裏,葉誌高老婆領著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住在自家瓦房裏,葉誌高的爹娘則住在老家的石頭老屋裏。
早上弟弟給葉誌高打電話說,老爹的哮喘病又犯了,憋得受不了,讓葉誌高從縣城裏給老爹捎點百喘平一類的藥丸來。另外,家裏種的苞米也該收割了,要哥哥回家幫忙做活。
這就是葉誌高之所以感到有些焦急的原因。
虎引風到了下塘,先跟著葉誌高回了他家。
路上,虎引風特意買了一斤水果糖,還買了一些時鮮的水果,算是給葉誌高父母以及子女的見麵禮。
果然,葉誌高的小兒子見到陌生叔叔帶來的水果糖很是高興,葉誌高向家裏人介紹說虎引風是外地來的遊客,聽說這裏的山美水美,特意來旅遊的。
以前這樣的事情也偶爾發生過,是以家裏人也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好奇。
安頓好老婆孩子,葉誌高帶著給老爹買的治療哮喘病的藥丸趕到村後的老屋中,虎引風閑著也是沒事幹,就跟著葉誌高一道去看老人。
老屋很明顯是那種很老很老的石頭房子,石頭牆壁上的青苔都差不多有一人高。山村中的人家基本上都沒有院子,周圍視野很好。
虎引風離老遠就看見一個麵色黑瘦的幹巴老頭蹲在自家牆壁下曬太陽,不時張開大口 ,喉嚨傳來一陣陣呼嚕呼嚕的聲音,這個就應該是葉誌高的老爹了。
虎引風提著水果跟在葉誌高身後,葉老爹終於看見了兒子。
葉誌高將給老爹買的百喘平遞給他,又回頭給老爹介紹身後的虎引風,說是來這裏旅遊的客人,今天跟自己到家裏來看看。
虎引風急忙將水果送上,彼此客套了一陣。
讓虎引風趕到有些驚奇的是,葉老爹說話的口音竟然不似大多數當地的村民,這個看上去七十多歲的老人居然還能說出一口相對比較正規的官話,和虎引風溝通起來還不算很費力。
介紹以後,虎引風才知道,葉老爹以前是鄉裏的幹部,文革後期因為一些曆史問題被清退,回老家種地。
當年為政府做事的時候也曾外出公幹過,學過一些官話,至今未忘,所以虎引風才能和他勉強交流。
老爹告訴葉誌高,他母親到山上打柴采蘑菇去了,現在也該回來了,讓他去接一下。
葉誌高向虎引風歉意地笑了笑,說自己先去看看母親怎麼樣了,完了再陪兄弟到處轉轉。
為人子女者替父母分憂,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虎引風一點也不在意,告訴葉誌高不必拘泥,該幹什麼幹什麼,自己又不是專程來做什麼事,就是隨便轉轉,讓他先把家裏的事情安頓好再說,自己與葉老爹聊聊天也挺好。
葉誌高對虎引風的通情達理很感激,安排了兩句,轉身離去。
虎引風又和葉老爹閑聊,就是說說這裏的風土人情,聊聊收入年成什麼的。
虎引風本也不指望能從這個風燭殘年的山野老頭子身上得到什麼有用的線索。然而,當虎引風不經意到處一轉,卻感覺有些不尋常。
因為葉老爹雖然住房稍顯破敗,但屋裏屋外收拾得十分幹淨、整潔,房梁上連張蜘蛛網都沒有,雖然擺設簡陋,但一塵不染,這讓虎引風感覺有些詫異。
難道這裏的山民都這麼講究衛生,愛幹淨?
就在這時,七白狸的聲音在腦海中響起:“這家人養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