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各部分之間的這樣一種秩序和結構由於人性的本來的構造,由於習俗,或由於偶然的心情,這種秩序和結構適宜於使心靈感到快樂和滿足,這就是美的特征。
〔英〕休謨:《論人性》
宇宙間沒有永恒不變的美,事物的美總染上我們自己的感情。
〔法〕阿伯拉爾:《我的苦難史》
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法〕羅丹:《藝術論》
客觀現實中的美是徹底地美的,因而是完全令人滿意的。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
我尋求偉大,偉大的都是美的。
〔法〕拿破侖,引自《法語引語大辭典》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法〕羅丹:《藝術論》
美的藝術對於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把鑰匙,而且對於許多民族來說,是唯一的鑰匙。
〔德〕黑格爾:《美學》
一切美好事物,不論是作品、事業、人和自然,其頂峰對於多數人乃至最優秀的人來說,至今仍是被隱蔽和遮蔽著的:——倘若向我們顯露,它向我們隻顯露一次!
〔德〕尼采:《快樂的科學》
我是一個藝術家,我的一生都是在尋找美。如果您能向我展示了美,那我要跪下來祈求你賜給我這最大的幸福。
〔俄〕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跋》
沒有關於美的科學,隻有關於美的評判;也沒有美的科學,隻有美的藝術。
〔德〕康德:《判斷力批判》
美是在快感的客觀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觀化了的快感。因此,美是一種積極的、內在的和客觀化的價值。
〔美〕喬·桑塔亞那
隻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誰要是受到美的魔力的誘惑,他就會忘掉自己的局限。
〔德〕席勒:《美育書簡》
所謂審美理論,是指能喚起許多思想而又沒有確定思想,即無任何概念能適合於它的那種想象力所形成的表象,從而它非語言所能達到和使之理解。
〔德〕康德:《判斷力批判》
我們固然不能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至少應該是合理的。
〔德〕歌德:《歌德談話錄》
美,不是視覺上的美麗,而是由內心裏產生的一種光輝。……美不是自然所賦予的,而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它的源泉就是美的人格和美的行為。
〔日〕今道友信:《關於美》
美是人類的希望。美不是客觀存在,盡管有美的物質,但美並不存在於物質世界,美是意識、觀念的存在。
〔日〕今道友信:《關於美》
凡是為造型藝術所能追求的其他東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須讓路給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須服從美。
〔德〕萊辛:《拉奧孔,或論畫與詩的界限》
的確,藝術美不盡存在於藝術品的外在構造及有關的技術之中,如果沒有恰似橋梁的兩顆心,即作者和鑒賞者的美的意識,美就不可能存在。
〔日〕今道友信:《美的相位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