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語言(1)(3 / 3)

〔法〕巴爾紮克:《幻滅》

問題在於用事實證明有理。沒有事實,有理也不值一文。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切忌浮誇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俄〕列夫·托爾斯泰:《給克拉斯諾夫的信》

不能用溫和語言征服的人,用嚴肅的語言更不能征服。

〔俄〕契訶夫:《女人的信任》

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中〕孟軻:《孟於·盡心下》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中〕荀況:《荀子·非十二子》

言語須是含蓄而有餘意。

〔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言不貴文,貴於當而已,當則文。

〔中〕程顥、程頤:《二程粹言·論學篇》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厚時說盡知心,提防薄後發泄;惱時說盡傷心,再好有甚顏色。

〔中〕呂坤:《續小兒語》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中〕錢琦:《錢公良測語·規世》

譽人之言太濫不可,責人之言太盡不可,一事雖不暢意,日後亦無悔心。含蓄之妙不可不知。

〔中〕石成金:《傳家寶》

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中〕錢大昕:《恒言錄》

說話不在多,在於說得對,說中了事和理的要害,能打動聽者的心。

〔中〕謝覺哉:《工作與學習·話不在多》

輕聲是安全之母。

〔法〕巴爾紮克:《人生的開端》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子,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敢,決不等於用拳頭製止別人發言。

〔波斯〕薩迪:《薔薇園》

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

〔中〕《禮記·祭義》

凡為人言者,理勝則事明,氣勝則招拂。

〔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與人言,宜和氣從容。氣忿則不平,色厲則取怨。

〔中〕薛瑄:《讀書錄》

凡與人議論,務要色和詞暢,非臨時可勉強,大抵養定者色自和,理定者詞自暢,義理雖是,而誠意未著,亦未能動人。

〔中〕張嶽:《雜言》

善辯的天賦是一種把智者僅僅思考的思想說出的才能。

〔英〕哈代,引自《托馬斯·哈代的晚年生活》

在甜言蜜語中間,假話聽起來像真話,真話實際上就是假話。

〔德〕萊辛:《愛米麗雅·迦洛蒂》

難聽的實話勝過動聽的謊言。

〔蘇〕尤裏·邦達列夫:《瞬間》

不足於行者,說過;不足於信者,誠言。

〔中〕荀況:《荀子·大略》

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

〔中〕《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中〕《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則聽不爽矣。

〔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聞惡不可就惡,恐為讒夫泄怒;聞善不可即親,恐引奸人進身。

〔中〕洪應明:《菜根譚》

聞小人言語,如嚼糖霜,爽美之後,塞冰凝胸。

〔中〕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聞君子議論,如啜苦茗,森嚴之後,甘芳溢頰。

〔中〕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有人告我曰某謗汝,此假我以泄其所憤,勿聽也。若良友借人言以相惕,意在規正,其詞氣自不同,要視其人何如耳。

〔中〕史典:《願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