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句子如果簡短,就會好上加好。
〔西〕格拉西安:《處世的藝術》
我們的生活經驗,傾注在格言裏,凝固在冷峻的警句中。
〔英〕布拉德利:《格言集》
一句名言勝於一本劣書。
〔法〕雷納爾:《日記》
格言須用來指出我們尚未達到但是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所以應該把格言作為座右銘。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會上最大的財寶——隻要懂得在適當的場合把前者帶進會話裏,在適當的時間喚起對後者的回憶。
〔德〕歌德:《格言與反省》
對於熟悉世情的人來說,熟悉各種軼聞和格言總是大有用處的……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鳥兒被模仿自己鳴囀的管樂器所吸引;人們被讚同自己觀點的格言所吸引。
〔英〕塞繆爾·巴特勒:《平凡的觀察》
除非在人生中有了例證,否則格言就無法成為格言。
〔英〕濟慈:《私函集》
一句漂亮話之所以漂亮,就在於所說的東西是每個人都想到過的,而所說的方式卻是生動的、精妙的、新穎的。
〔法〕布瓦洛:《布瓦洛文集序言》
格言是把“那個人”的心暴露無遺。
〔法〕沃夫納格:《思考和格言》
好的格言容易陳腐,因為,它會變成諺語。
〔法〕沃夫納格:《思考和格言》
麵麵俱到的格言絕無僅有。
〔法〕沃夫納格:《思考和格言》
好的格言,堅硬到時光之牙也無由咬斷。不僅如此,在任何時代都能提供營養,曆經數千年的蠶食,仍然不枯。
〔德〕尼采:《人性,太人性了》
同一句格言,從年輕人(即使他對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確)的口中說出來時,總是沒有那種在飽經風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義和廣袤性。
〔蘇〕列寧:《哲學筆記》
欲望句之警人,先求理之服眾。
〔中〕李漁:《窺詞管見》
格言貴在簡雋,……它仿佛是一種敷著糖衣的藥丸,藥取其可醫病,糖殼取其甘旨適口,使人樂於接受。
〔中〕朱光潛:《藝文雜談》
格言雋語的長處,就在把平常的道理說得不平板枯燥。
〔中〕朱光潛:《藝文雜談》
一切經得起再度閱讀的格言,一定值得再度思考。
〔美〕梭羅:《日記》
最富吸引力的格言也許並不是最機智的,而是最真實和最合理的。
〔美〕梭羅:《日記》
除非經曆過,任何東西都不是真實的——甚至格言對你來說也算不上格言,除非你的生活已經驗證了它。
〔英〕濟慈:《書信》
一個人往往由於死亡,使他說過的平庸的話,一變而為非凡的箴言。
〔英〕勃朗寧:《窗》
格言是一個人機智之精華,眾人彙成的睿智。
〔英〕羅素:《警句》
格言是由哲學家的機智中迸發而出的。
〔法〕沃夫納格:《思考和格言》
格言是需要有豐富的處事經驗者,才可能感悟出來的話,就如藝術需要熟練方可登峰造極。
〔法〕尚福爾:《格言與思想集》
所有優秀的格言都早已存在於世間,隻是我們不善於運用而已。
〔法〕帕斯卡爾:《思想錄》
以血與格言寫文章的人,不希望隻是被閱讀,他更願人們以心來背誦,且流傳久遠。
〔德〕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格言不吐庸人之口。
〔中〕葛洪:《抱樸子·審舉》
名人的話並不都是名言;許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
〔中〕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