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書法(1)(2 / 3)

〔中〕朱履貞:《書學捷要》

中鋒腕力尚矣,然腕力之運行,全在肘力左右之,非怒筆木強之謂。

〔中〕朱和羹:《臨池心解》

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

〔中〕蔡邕:《九勢》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中〕蔡邕:《九勢》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有,至回左亦爾。

〔中〕蔡邕:《九勢》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中〕蔡邕:《九勢》

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

〔中〕蔡邕:《九勢》

書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澀。得“疾”、“澀”二法,書妙盡矣。

〔中〕蔡邕,引自鄭構《衍極》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

〔中〕衛夫人:《筆陣圖》

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

〔中〕王羲之:《書論》

每書欲十遲五急,十由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

〔中〕王羲之:《書論》

粗不為重,細不為輕。纖微向背,毫發死生。

〔中〕王僧虔:《筆意讚》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

〔中〕歐陽詢:《傳授訣》

太緩而無筋,太急而無骨。

〔中〕虞世南:《筆髓論·指意》

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抄;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

〔中〕孫過庭:《書譜》

轉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後遒,草以折而後勁,不可不知也。

〔中〕薑夔:《續書譜·真書》

用筆如折釵股,如屋漏痕,如錐畫沙,如壁坼。……折絞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屋漏痕欲其橫直勻而藏鋒,錐畫沙欲其無起止之跡,壁坼者欲其無布置之巧。

〔中〕薑夔:《續書譜·用筆》

古人論詩之妙,必曰沉著痛快。惟書亦然,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蕩然。

〔中〕豐坊:《書訣》

“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

〔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作書最要泯沒棱痕,不使筆筆在紙素成板刻樣。

〔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僵,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

〔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

〔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欲知多力,觀其使運中途。何謂豐筋?察其紐絡一路。

〔中〕笪重光:《書筏》

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

〔中〕笪重光:《書筏》

勁如鐵,軟如棉,須知不是兩語;圓中規,方中矩,須知不是兩筆。

〔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乃得剛。

〔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用筆沉勁,姿態乃出。

〔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須是字外有筆,大力回旋,空際盤繞,如遊絲,如飛龍,突然一落,去來無跡,斯能於字外出力,而向背往來,不可得其端倪矣。

〔中〕王澎:《論書剩語·運筆》

隔筆取勢,空際用筆,此不傳之妙。

〔中〕王澍:《論書剩語·運筆》

書家貴下筆者重,所以救輕靡之病也。然一味蒼辣,又是因藥發病,要使秀處如鐵,嫩處如金,方為用筆之妙。

〔中〕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

幾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乃四麵圓足。

〔中〕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上》

惟管定而鋒轉,則逆入平出,而畫之八麵無非毫力所達,乃後積畫成字,聚字成篇。

〔中〕包世臣:《藝舟雙揖·述書中》

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

〔中〕包世臣:《藝舟雙揖·曆下筆譚》

每作一畫,必有中心,有外界。中心出於主鋒,外界出於副毫。鋒要始、中、終俱實,毫要上下左右皆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