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書法(2)(1 / 3)

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迫於是事實,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中〕蔡邕:《筆論》

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

〔中〕蔡邕:《筆論》

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堰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中〕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心欲急不欲遲,何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

〔中〕王羲之:《書論》

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達情,書不妄想。

〔中〕王僧虔:《筆意讚》

輕重出於心,而妙用應乎。

〔中〕虞世南:《筆髓論·釋真》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

〔中〕虞世南:《筆髓論·契妙》

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中〕孫過庭:《書譜》

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誌,

〔中〕孫過庭:《書譜》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中〕柳公權,引自《舊唐書·柳公綽傳》

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如人意。

〔中〕黃庭堅:《論書》

未書之前,定誌以帥其氣,將書之際,養氣以充其誌。

〔中〕項穆:《書法雅言·神化》

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本領極要緊,心意附本領而生。

〔中〕馮班:《鈍吟書要》

用意險而穩,奇而不怪,意生法中,此心法要悟。

〔中〕馮班:《鈍吟書要》

書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條理於字中,大者旁礴乎字外。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以法為主,氣以輔之,則任筆所之,無不如誌矣。

〔中〕周星蓮:《臨池管見》

“振衣千村岡,濯足萬裏流”,作書須有此氣象。而其細心運意,又如穿針者束線納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竅。

〔中〕姚孟起:《字學臆參》

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心紹於古人。

〔中〕王僧虔:《筆意讚》

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

〔中〕張懷瓘:《書議》

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

〔中〕張懷瓘:《文字論》

凡書畫當觀韻。

〔中〕黃庭堅:《題摹燕郭尚父圖》

書不變化,匪足語神也。所謂神化者,豈複有外於規矩哉?規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滯不執,有圓通之妙焉。

〔中〕項穆:《書法雅言·神化》

神化也者,即天機自發,氣韻生動之謂也。

〔中〕項穆:《書法雅言·神化》

古人神氣淋漓翰墨間,妙處在隨意所如,自成體勢。

〔中〕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論用筆》

古人稿書最佳,以其意不在書,天機自動,往往多入神解。

〔中〕王澍:《論書剩語·論古》

學書通於學仙,煉神最上,煉氣次之,煉形又次之。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當造乎自然。

〔中〕劉熙載:《藝概·書概》

書法的好壞,主要是在於氣韻的雅俗。

〔中〕馮友蘭:《三鬆堂自序·北京大學》

匆匆不暇草書。

〔中〕張芝,引自《四體書勢》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

〔中〕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草書,亦複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

〔中〕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真以點畫為形成,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中〕孫過庭:《書譜》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

〔中〕孫過庭:《書譜》

真則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

〔中〕張懷瓘:《書議》

小篆者,……其勢飛騰,其形端儼。

〔中〕張懷瓘:《六體書論》

大率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

〔中〕張懷瓘:《六體書論》

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以小楷為難。

〔中〕歐陽修:《跋茶錄》